【学习任务设计】部编版四上第五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一、设计依据
四上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
教材在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这是在提示学生“按顺序”的重要性。“初试身手”中看图写话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能“瞻前顾后”,把静态的画面还原成一件事,学习按顺序、抓一连串动作把过程写清楚。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按说杏、数杏、打杏、分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提示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不记流水账。习作“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单元内四篇选文在叙事结构上都有着相同的结构,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只弱
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写得很清楚。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情形。黄亦波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途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把“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两篇习作例文叙事的结构同样如此。
细读四篇文章,有一个读者不易发现的独特手法,即在叙事中作者都采用了矛盾冲突来推进事情的发展。《麻雀》一事的起因是小麻雀从窝里掉下来,遇到了凶猛的猎狗。在猎狗张嘴要吃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挡在猎狗面前,这是一个戏剧性转折,事情有了波折才会精彩。《爬天都峰》一文中,“我”见到笔陡的台阶就开始担心“我爬得上去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句“咱们一起爬吧!”,爬上天都峰后一老一小互相感谢,这也是一个戏剧性转折。《我家的杏熟了》中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从树上摔下来,“我”期待奶奶“收拾”他们。可奶奶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打杏分杏给这些孩子,这同样是一种戏剧性转折。《小木船》讲“我”和陈明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我失手摔坏他的小木船,他生气了也摔了我的小木船导致友谊破裂。几个月后他竟然主动做了个小木船送给我做纪念,友谊
失而复得也是一种戏剧性转折。每一个故事中的这种“转折”,读了都让人觉得有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这种关键性转折都事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细细品来,每一个戏剧性转折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老麻雀在极度危险的时刻飞落下来护住小麻雀,让人觉得意外,但它这样做,让我们一点也不意外,这是缘于伟大的母爱。“我”和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力量,奶奶没有责怪偷杏的小淘淘反而给他打杏是因为长辈的慈爱,“我”和陈明能和好如初是因为孩子内心的纯真与诚实。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四篇文章中的共通价值,即发现故事中的转折,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引导学生读出精彩,写出精彩。读即发现,发现文章的相似结构,发现文章中动人一瞬的转折,发现每一个转折背后的温暖与感动,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动人的一瞬写清楚的。写即尝试,学习作者表达的奥秘,从身边的事中选择一件,尝试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把我们身边的感动瞬间写清楚。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嗅、奈、链”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23个生字,积累“猛烈、摇撼、无可奈何、庞大”等词语。
2.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能发挥想象把图片中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把做家务等事情写清楚。
4.学习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把事情的起承转合写清楚,能写出转折处的精彩。
5.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并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练习写作。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并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学习修改。
三、任务、活动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万花筒怎么做2.内容安排
四、教学建议
1.遵循规律,尊重学习起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这一个过渡期存在的关键年龄就在第二学段。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三年级的历练,对于习作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但口头表达依旧好于书面表达。教学中要采用先交流后写的方法,拉近学生与习作的心理距离,消除书面表达的畏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