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
内容提要
一炉钢的吹炼过程
装入制度
供氧制度
造渣制度
温度制度
终点控制和出钢
脱氧合金化
吹损与喷溅
操作事故及处理
转炉炼钢仿真操作训练
§4—1 一炉钢的吹炼过程
.钢与铁的区别及炼钢的任务
1.钢与铁的性能比较
钢和铁都是铁碳合金,同属于黑金属,但它们的性质有明显不同.生铁硬而脆,焊接性差.钢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可进行拉,,,,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广泛;
用途不同对钢的性能要求也不同,从而对钢的生产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钢与铁性能差别的原因:
碳和其它合金元素的含量不同.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Fe3C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钢和生铁含碳量的界限通常是:
生铁: [C]=1.7~4.5%
: [C]≤ 1.7%
生铁和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炼钢生铁
3.5~4.0
0.6~1.6
0.2~0.8
0.0~0.4
0.03~0.07
碳素镇
静钢
0.06~1.50
0.1~0.37
0.25~0.80
≤0.045
≤0.05
沸腾钢
0.05~0.27
≤0.07
0.25~0.70
≤0.045
≤0.05
4.炼钢的基本任务:
脱碳;
将铁水中的碳大部分去除,同时随着脱碳的进行,产生大量CO气泡,CO排出过程中,搅拌熔池促进化渣,同时脱除[H],[N]和夹杂.
去除杂质(P,S和其它杂质);
铁水中[P],[S]含量高,而钢中[P]会造成"冷脆",[S]造成"
".通常大多数钢种对P,S含量均有严格要求,炼钢必须脱除P,S等有害杂质.
去除气体及夹杂物;
在炼钢过程中通过熔池沸腾(碳氧反应,底吹惰性气体搅拌)脱除H],[N]和非金属夹杂物.
脱氧合金化;
铁水温度
在炼钢过程中因为脱碳反应的需要,要向钢液中供氧,就不可避免地使后期钢中含有较高的氧,氧无论是以液体形态还是以氧化物形态存在于钢中都会降低钢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冶炼后期或出钢过程中将多余的氧去除掉.
在冶炼过程中,铁水中的Si, Mn大部分氧化掉了,为了保证成品钢中的规定成分,要向钢水中加入各种合金元素,这个过程与脱氧同时进行,称为合金化.
升温(保证合适的出钢温度).
铁水温度一般在1250~1300℃,而钢水的出钢温度一般在1650℃以上,才能顺利浇注成铸坯,因此炼钢过程也是一个升温过程.
5.完成炼钢各项任务的基本方法
氧化
为了将铁水等炉料中的硅,,碳等元素氧化掉,可以采用"吹氧"方法,即直接喷吹氧气,或加入其它氧化剂,如铁矿石,铁皮等.
造渣
为了去除炉料中的P,S等杂质,在炼钢过程中加入渣料(石灰,白云石,熔剂等),形成碱度合适,流动性良好,足够数量的炉渣,一方面完成脱除P,S的任务,同时减轻对炉衬对侵蚀.
升温
转炉主要是依靠碳,,锰等元素氧化放出等热量,以及铁水的物理热实现升温.
加入脱氧剂和合金料
通过向炉内或钢包内加入各种脱氧剂和合金料的方法,完成脱氧及合金化的任务.
.金属成分和炉渣成分的变化规律
1.Si在吹炼前期(一般在3~4分钟内)即被基本氧化.
在吹炼初期,铁水中的[Si]和氧的亲和力大,而且[Si]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下有利于此反应的进行,因此,[Si]在吹炼初期就大量氧化.
[Si]+O2=(SiO2) (氧气直接氧化)
[Si]+2[O]= (SiO2) (熔池内反应)
[Si]+(FeO)=(SiO2)+2[Fe] (界面反应)
2(FeO)+(SiO2)=(2FeO·SiO2)
随着吹炼的进行石灰逐渐溶解,2FeO·SiO2转变为2CaO·SiO2,SiO2CaO牢固的结合为稳定的化合物,SiO2活度很低,在碱性渣中FeO的活度较高,这样不仅使[Si]被氧化到很低程度,
且在碳剧烈氧化时,也不会被还原,即使温度超过1530℃,[C][O]的亲和力也超过[Si][O]的亲和力,终因(CaO)(SiO2)结合为稳定的2CaO.SiO2,[C]也不能还原(SiO2).
硅的氧化对熔池温度,熔渣碱度和其他元素的氧化产生影响:
[Si]氧化可使熔池温度升高;
[Si]氧化后生成(SiO2),降低熔渣碱度,熔渣碱度影响脱磷,脱硫;
熔池中[C]的氧化反应只有到[%Si]P0.
喷嘴前氧压P0:
其选用应考虑以下因素:
A.氧气流股出口速度要达到超音速(450~530cm∕s),M=1.8~2.1.
B.出口的氧压应稍高于炉膛内气压.
通常P0=0.784~1.176MPa.
出口氧压P:应稍高于或等于周围炉气的压力.
通常P=0.118~0.125MPa.
.位及其控制
所谓位,是指氧喷头端面距静止液面的距离,常用H表示,单位是m.
目前,一炉钢吹炼中的氧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恒压变操作,一种是恒变压操作.比较而言,恒压变操作更为方便,准确,安全,因而国内钢厂普遍采用.
1.位的变化范围和规律
关于位的确定,目前的做法是经验公式计算,实践中修正.
一炉钢冶炼中位的变化范围可据经验公式确定:
H=(37~46)P×D
式中 P——供氧压力,MPa;
D——喷头的出口直径,mm;
H——,mm.
具体操作中,位控制通常遵循"---"的原则:
前期高位化渣但应防喷溅.
吹炼前期,铁水中的硅迅速氧化,渣中的(SiO2)较高而熔池的温度尚低,为了加速头批渣料的熔化(尽早去P并减轻炉衬侵蚀),除加适量萤石或氧化铁皮助熔外应采用较高的位,保证渣中的(FeO)达到并维持在25~30%的水平;否则,石灰表面生成C2S 外壳,阻碍石灰溶解.当然,位亦不可过高,以防发生喷溅,合适的位是使液面到达炉口而又不溢出.
中期低位脱碳但应防返干.
吹炼中期,主要是脱碳,位应低些.但此时不仅吹入的氧几乎全部用于碳的氧化,而且渣中的(FeO)也被大量消耗,易出现"返干"现象而影响S,P的去除,故不应太低,使渣中的(FeO)保持在10~15%以上.
后期提调渣控终点.
吹炼后期,C-O反应已弱,产生喷溅的可能性不大,此时的基本任务是调好炉渣的氧化性和流动性继续去除硫磷,并准确控制终点碳(较低),因此位应适当高些.
终点前降点吹破坏泡沫渣.
接近终点时,降点吹一下,均匀钢液的成分和温度,同时降低炉渣的氧化铁含量并破坏泡沫渣,以提高金属和合金的收得率.
2.位的调节
开吹前必须了解的情况
A.喷嘴的结构特点及氧气总管氧压情况;
B.铁水成分,主要是Si,P,S的含量;
C.铁水温度,包括铁水罐,混铁炉或混铁车内存铁情况及铁水包的情况;
D.炉役期为多少,是否补炉,相应的装入量是多少,上炉钢水是否出净,是否有残渣;
E.吹炼钢种及其对造渣和温度控制的要求;
F.上一班操作情况,并测量熔池液面高度.
位的调节
生产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具体操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位进行适当的调节.
A.铁水温度:
若遇铁水温度偏低,应先压提温,而后再提化渣,以防渣中(FeO)积聚引发大喷,即采用低--低位操作.
铁水温度高时,碳氧反应会提前到来,渣中∑(FeO)降低,位可稍高些,以利成渣.
B.铁水成分:
铁水硅,磷高时,若采用双渣操作,可先低位脱硅,,倒掉酸性渣;若单渣操作,由于石灰加入量
,应较高位化渣.铁水含锰高时,有利于化渣,位则可适当低些.
C.装入量变化:
炉内超装时,熔池液面高,位应相应提高,否则,不仅化渣困难而且易烧坏氧.
D.炉内留渣:
采用双渣留渣法时,由于渣中(FeO),有利于石灰熔化,因此吹炼前期的位适当低些,以防渣中(FeO)过高引发泡沫喷溅.
E.供氧压力:
高氧压与低位的作用相同,故氧压高时,位应高些.
F.废钢中生铁块多导热性差,不易熔化,应降低位,以防吹炼后期没有完全熔化.
G.炉龄
a 开新炉,炉温低,应适当降低位;
b 炉役前期液面高,可适当提高位;
c 炉役后期装入量增加,熔池面积增大,不易化渣,可在短时间内采用高低位交替操作以加强熔池搅拌,利于化渣.
H.渣料
a 石灰质量差和加入量多,则渣量大,位应相应提高;
b 使用活性石灰成渣快,整个过程位都可以稍低些;
c 铁矿石,氧化铁皮和萤石用量多时,熔渣容易形成,同时流动性较好,位可适当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