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绿皮小火车观后感800字
1
石嘴山曾被誉为“宁夏工业的摇篮”,是我国“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1959年,为将矿区开采的煤炭和物资运送出去,国家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平汝支线上开始运行宁夏首列、也是当时唯一一列普通客运列车,该列车成为工人和居民进出矿区唯一的交通工具。
电影《绿皮小火车》正是以这段历史为故事为背景,追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电影通过挖掘“三线建设”和宁夏“最高龄”绿皮小火车历史文化内涵,讲述了主人公郭成、周喜梅一生平凡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再现了60年来包兰线银汝支线上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煤炭职工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壮美的人生,热情讴歌了煤炭战线广大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和家国情怀。
故事情节真实,内容感人至深。该影片是根据宁夏著名作家季栋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张鑫执导,知名演员许文广、张译出演。
我国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观看了该影片,评价说:“影片中所呈现的亲情、爱情、友情乃是人世间甚是宝贵的,我通过影片又一次重温了这一人间真谛。
二十余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宁夏的一处矿区,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那乃是我这个岁数的人可想而知之事),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对于一部故事片电影而言,无疑是较大题材。
较大题材则需较大投资,需组成较大摄制团队,方能予以呈现。
但,能否以较少投资,较小的团队,反之将“大”作为背影,采取“观一叶而知秋”的创作方式,来尝试对较大题材的电影化呈现呢?
《绿皮小火车》告诉我们:能。
片名中的“小”字同时告诉我们——其制作团队的初心正是如此。
矿区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属于凤毛麟角;矿工形象出现在电影特别是故事片电影中的时候甚少。
故在我看来,《绿皮小火车》有拾遗补缺之意义。我对摄制团队的尝试努力持尊敬心。
这是一部怀旧彩显然的电影。
“怀旧”之“旧”,此处指“过去时。”
不论过去,现在及将来,不论时代是怎样的,都会有值得珍视的情愫难以忘怀。
在《绿皮小火车》中,便是矿工对矿区的感情,那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唇亡齿寒;也是矿工之间的感情,那是在艰苦而时有危险的工作关系中形成的;还体现在矿工与爱他们的女性的爱情中——爱矿工的女性当有天使心,在从前的年代尤其那样。
不论过去,现在及将来,不论时代是怎样的,都会有值得珍视的情愫难以忘怀。又一次重温了这一人间真谛……
2
“矿工蓝”粗布制服,胸膛上红彤彤的像章,大搪瓷缸,铝饭盒,玻璃镜相框,简易的凉皮摊,“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生产标语,熟悉的石炭井街道、民居,打着手电筒
上山扒蝎子……一幕幕熟悉的场景
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回忆杀”
伴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观众们时而欢笑出声
时而静静流泪
时而唏嘘慨叹
对石嘴山的观众而言
看一场电影
何尝不是回顾一段自己或父辈的人生?
这部以矿山建设者为题材的电影
可以说是石嘴山这座城市“成长”的缩影
石嘴山
一座被誉为“宁夏工业的摇篮”的城市
为什么不取消绿皮火车因煤而生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开矿山、建矿区,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
1959年,为将矿区开采的煤炭和物资运送出去,国家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20世纪70年代,绿皮小火车运行在平汝支线上,成为矿工和居民进出矿区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是宁夏首列
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列普通客运列车
车轮滚滚向前
见证了一代代建设者的悲欢离合
也见证着矿区从繁荣走向消亡。
3
电影《绿皮小火车》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60年来包兰线平汝支线上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煤炭职工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壮美人生,热情讴歌了煤炭战线广大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和家国情怀。
纵观全片
处处怀旧
处处乡愁
但影片带给观众的
绝不是仅此而已
影片尾段,昔日繁荣的矿区终因资源枯竭、破坏生态等因素日渐凋敝,完成了历史使命,悄
然退出历史舞台。但石嘴山建设者们没有顾影自怜、长吁短叹,而是又一次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投入到植绿矿区、恢复生态的新的伟大建设中。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
捧回一个个“国字”招牌
将昔日的“煤城”变为“美城”
这座城市也没有抛却曾经的工业烙印
将石炭井、大武口洗煤厂等
一处处工业遗址完整的保护起来
打造成新的旅游胜地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座座高楼张张笑脸
……
影片中划过的一幕又一幕
将观众从淡淡的乡愁中
又一次拉回奋进激荡的现实
我们不畏艰难
我们敢于奋斗
我们不怕失去
更不怕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