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这三大基本建设的水平、质量、状态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其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三者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协调发展。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这三大基本建设的水平、质量和状态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因此,对于办学者来说,不论其对学校的类型、层次、特怎样定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是其永恒的任务。本文仅对三者的关系作一简单的剖析。
一、学科、专业与课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学科、专业与课程的概念
学科,在英语里称之为“discipline”,该词具有多种含义,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约束以至熏陶等。《辞海》中把学科看作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经
济学、教育学等”。《汉语大词典》把学科解释为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经济学等,或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言、数学、物理、生物等”。著名学者丁雅娴在《学科分类研究与应用》一书中,把学科定义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上述解释和定义虽然表述略有差异,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都把学科看作是一种对知识的分类。
所谓专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称之为课程计划(Program),美国高等学校称之为主修(Major)。我国《教育大词典》的解释是“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厦门大学编的《高等教育学》一书把专业解释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孝戴二位学者认为,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笔者以为,后两种解释较为科学合理,基本上与国际上通用的专业内涵相一致。
所谓课程,其英语是Curriculum,来源于拉丁文race--course,原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
上的跑道。后来用在教育上,指学校为学生所开设的,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各种教学科目。我国《汉语大辞典》对课程的解释和学科一样,也是指教学科目。当然,还有很多作其他解释的,我们在此不予讨论。仅就“教学科目”一说而言,也可以作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学校所开设的各种科目的总和,如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等。还有的把它理解为一门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外语等。在此,为便于与学科、专业相比较,我们接受后一种理解,即把课程看作是一门门具体的教学科目。
(二)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是高等学校中讨论最多的两个概念,而且在讨论中还常常把两者连在一起,当作一个专门术语使用,就连政府机关颁发的一些红头文件也是如此。其实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如前文所述,学科是指对知识的分类,而专业则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2)从结构上看,构成学科的元素是知识单元,而构成专业的元素则是课程。 (3)从发展过程来看,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科研,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学。 (4)从发展动力来看,学科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主要来自于学者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而专业发展的动力则是一元的,仅仅来自于社会需求。(5)从形成过程来看,
一个新学科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而一个新专业的设置则主要取决于办学者对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 (6)从人才培养的功能来看,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生以上的专门教育,而专业主要用于本科生以下的专门教育。
学科与专业的联系则表现为:一方面,二者都有人才培养的功能,都与一定的知识相联系,都以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依托,都是师生活动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学科与专业之间还相互交叉、甚至重合,一个较大的学科门类,可以包含很多专业,而一个专业又能涵盖许多学科的知识。有时候,某一个学科甚至就是一个专业。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
(三)学科与课程的关系
学科与课程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课程作为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它和学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是一种对知识的分类,而课程既可以是对知识的分类,也可以是对知识的综合。作为对知识的分类,一门学科可以分设为多门课程;作为对知识的综合,一门课程则可以包含很多学科。(2)学科对知识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而课程不论是对知识的分类还是对知识的综合,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
受能力等因素。(3)大学设置学科的目的是提高学术水平,设置课程的目的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学科的核心是创新,课程的核心是传承。
学科与课程的联系则体现为: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要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课程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同时课程也往往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除此之外,课程和学科的涵义也有一致的地方,一门课程可能就是一门学科,或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三者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必然包含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就成了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建设。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三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也是互有异同、对立统一的。
(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
1. 学科建设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1)改善学科结构。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科结构,学科结构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学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科结构的改善,因此,大学学科建设就必须把改善学科结构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改善学科结构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改善学科“门”的结构。
中外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没有文科办不出氛围,没有理科办不出水平,没有工科办不出效益。当然,这里的文科、理科、工科不是指我国大学学科、专业目录中的文学、理学和工学,而是从学科的最一般意义上讲的,文科是指人文社会学科,理科是指自然学科,工科是指工程技术学科。
二是改善学科“类”的结构。
每一门科学都包含有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三个层次,不同门的科学其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的特点、功能,其发展规律都各不相同。但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工程技术学科,都应该注重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的协调发展。否则,
就会出现基础学科基础不深厚、应用学科应用不宽广,技术学科技术不精尖的状况。
三是改善学科“势”的结构。
一般来说,每一所大学都有其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在发展选择上,也都有其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合理的学科势态结构应该保持其生态平衡,注重培植新生学科,扶持弱势学科,提高优势学科。
(2)提高学科水平。
学科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总书记2011在清华建校100周年的讲话内容,大学的第四大功能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的学科水平主要体现为学科结构、队伍水平、学术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课题、项目、发明、专利、经费)和人才的培养层次、就业状况、工作业绩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大学的学科水平可以按学科的级别分为一般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世界知名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也可以按人才培养的层次分为专科学历学科、学士学位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高等学校提高学科水平,其实质就是提高学科的层级。
2. 专业建设的任务
(1)改善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专业设置体系。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调整专业设置,改善专业结构一直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建构合理的专业结构就必须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关系,以确保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
(2)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装备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水平的专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规范、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好、水平高,教学条件好,设施精良,教学手段先进,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3. 课程建设的任务
(1)优化课程结构。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
重点是开发新课程,改造旧课程,科学建构不同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传授课与研究课)之间的比例关系。
(2)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统考成绩、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创新成果等方面。一般来讲,一门好的课程都具备下列条件;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或学年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等);有一个好的教学大纲;有一本先进的教材和一套适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一套规范、严格的考核方法;有一套适应课程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就三者之间的联系来看,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依托,课程建设是基础。因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单位的,而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课程是构成专业的元素。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要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所以,课程建设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学科虽然从本源上讲,要先于专业和课程,是专
业和课程的基础,但在学校建设中却是派生的。因为学校的首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其次才是科学研究。所以,学校建设,首先是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然后才能进行学科建设。这是从时序上讲的。若从发展和提高这个角度来讲,学科建设则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因为学科不仅先于专业、课程,而且高于专业、课程。专业和课程不论是学科的分化,还是学科的综合,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要提高专业和课程的水平,必须以提高学科的水平为前提。所以,学校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当前,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只看到了三者的区别,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以致在实践中陷入了种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是缺少整体规划。不少学校都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但很少有学校把这三个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致使三个规划之间矛盾丛生, 冲突重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