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有: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较为严重;学习方法难以适应研究生要求;学习和科研能力比较缺乏;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同学之间缺少学习上的交流合作。从学校来看,要加强专业兴趣教育,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价值;加强学业科研辅导,协助研究生树立学习目标;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帮助研究生树立求职信心;鼓励研究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风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学风也是学校精神风貌和教育理念的折射。许多资料显示,当前本科生、研究生的学风欠佳。这一状况正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风的状况,我们选取某高校07、08级两个班的研究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两个班共有31名研究生,其中女生20名(占64.5%),每个班均含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三个专业。我们将通过剖析这两个班在学风方面存在的某些现象,来揭示当今高校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某些共性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学风的几点建议。
一、研究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构成比较复杂的一个体:有经过四年本科后直接考取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工作几年以后再来读研的;有原先大学就是本专业的,也有外专业考来的;有脱产攻读的,也有在职学习的;有已婚的甚至做了父母的,也有未婚的甚至还没有恋爱的,等等。成分的复杂性使研究生的学风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总体来说,我们所访谈的两个班级的学风还是不错的。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学生也能主动增加自己的各种就业筹码,部分立志读博士和做研究的同学也在积极做着相关的准备,阅读书籍、撰写论文。但深入的访谈显示,研究生中存在着的某些学风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学风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不久后的工作,影响人才培养。
现根据我们在两个班所做的个案访谈,将本学科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概括如下:
1.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
为什么来读研?访谈中研究生们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但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引起注意,就是不少研究生读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拿张文凭,“毕业了能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这种目的决定了这些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不是认真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而是简单地完成任务等待毕业,拿到研究生文凭就可以。在这种目的指导下,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懒散态度,既不主动地去阅读书籍或是进行研究,也不主动与导师联系以取得指导,而只是简单度日,有课听听,有作业做做,空暇时间就自己忙自己的事去了。这种得过且过的同学还不在少数,特别是当学业上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出现。
案例一:
小N:我读研就是为了以后能一份更好的工作,我大学期间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因为它比较好考,都是学过的课程,而且还是两年制的,比较不耽搁时间,所以就报考了。我将来也没真的想要靠专业吃饭,而且听说我们以后出去只能做辅导员,基本上用不到专业知识,哪个专业毕业的都可以去做的,我们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赶快毕业拿到文凭就好了。
2.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较为严重
访谈发现,不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研究生认为本专业的知识没有实用性,学习与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以至于少部分人过着“九三学社”的生活——早上睡到九点,下午睡到三点,只有有课的时候才会坐到教室里。有些人即使人在教室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认真讲课,对内容一知半解,听过就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还表现在一些人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很少会主动去进行研究,而多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一种只要完成任务就够的懒散心态去对待学习,导致没有学业成就感,而越没有成就感就越没兴趣和动力,结果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导致这种状况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文科类的研究生普遍认为学校更重视理工科的发展,而不太重视文科(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不少这样的研究生认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
小A: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当初考研的时候也只是为了争一口气,考研也不是我自己真正想的。现在考上了也没有什么学习的兴趣,学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有用。学好了又能怎么样?以后出去工作还不是关系靠人情?所以我想这两年就这么应付过去算了,布置的作业
写写,论文完成一下,其他的就不管了,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了。
案例三:
小X: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比较好考,不过现在后悔了。这个专业读了也没有什么用吧,工作也不好。说实话我对做什么辅导员之类的一点兴趣都没有。本来以为至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没想到研究生工作跟本科的时候差不多。我本科出去也还能当个高中老师什么的,过了两年连高中老师的工作都不到了。真是后悔死了!学的东西也不感兴趣,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好了。
案例四:
我和周围不少的研究生—样,都有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读了很多年的书,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现实的情况似乎并未如大家所愿,所以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困惑:既然读书不能改变命运,为什么我还要花这么长时间来读书呢?这样的困惑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我周围不少人也是如此。
3.学习方法难以适应研究生要求
刚上研究生时,很多同学就明显感觉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可是对于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于是,为了让大家补充知识,每位任课教师和导师都会根据不同课程、研究方向的需要,给同学们推荐很多书目,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专业综合性较强,所以需要阅读的书籍涵盖面很广,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政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党史、法学等各个方面。因为觉得要看的书、要补充的知识太多了,大家感到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可又不知道怎么学,感觉无从下手,领会起来难度很大,产生想学却又不知道怎么学的矛盾思想,最终的结果是有些人干脆什么也不看了,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或者是马马虎虎对付一下。其结果是学风受到影响。
案例五:
小C:我是在很普通的大学读本科的,我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也想多看点书补充知识。开学初,老师让我们制定读书计划,我列了一张书单出来。本来想照着那张书单一本本往下看的,但是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发现每一门功课需要看的书都很多,每个老师都说这本书重要,那本书必看,可每本书捧起来都觉得很有难度,而且哪有这么多时间看啊!我现在也很
矛盾,一方面想要多补充点各方面的知识,看各种学科的书,另一方面又觉得看这么多书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与我的毕业论文也不一定有什么关系,想想反正也不可能看完,后来索性不看算了。
案例六:
小W:我现在凡是空下来的时间都在看书,一本接着一本,各种类型的书都有。不过时间实在是来不及,即使每天都在看还是来不及,老师列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看不完。我觉得即使把手边的书都看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些书,这些书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我以后做毕业论文也不一定用得到。不过不看也不行吧,那就先看着好了。到后来,变成为了看而看了,看书的乐趣越来越少,甚至—拿起书本就犯困。
4.学习和科研能力比较缺乏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研究生构成成分的复杂导致了大家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些同学本科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有些同学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对本专业的知识大部分都遗忘了;还有些同学虽然本科学的也是这个专业,但因为不是这个学校所以传承性不强,特别是重点大学对
研究生科研的要求比较高,而不少同学在本科期间并没有接受过多少专业训练。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一些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不强。虽有些同学有心想要写写论文,做点研究,但无奈于以前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实力不够,所以论文不知道怎么写,研究不知要从何做起。加之一些学校读研时间只有两年,第一年还是新生,第二年就成毕业生了,到研二整天就是忙于工作、考公务员、做学位论文(甚至有些人连做论文都顾不上,或者没有这样的心情和时间)。导师们虽有课题,有研究任务,但因为同学们研究能力的不足而难以参与,从而使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也减少了。
案例七:
小Z:我也想过要发一两篇论文出来,可是我实在是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东西。本科的时候我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现在要我做一篇能发表的论文出来实在是不可能啊!
案例八:
我是希望自己研究生毕业以后能继续深造,专心做研究的,我也是本专业应届毕业的,可是仍然感觉到自己本科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一样,知识很缺乏,也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有时
候觉得看了书好像也没有什么收获,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学问的料,很有些迷茫,不知道该不该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5.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很多研究生(特别是自筹经费或半自筹经费的研究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渴望经济独立,不希望接受家人的帮助,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特别是那些家在农村的同学,还希望适当地补贴家里。这样,研究生就要尽量地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兼职。学校提供的助研、助教、助管虽然帮助研究生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压力,但很多研究生(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在大专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做家教等,希望缓解生活压力,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立能力),而这样势必会花去宝贵的学习时间。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全力以赴还会觉得时间来不及,而今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挣钱,这样就会导致时间上的矛盾冲突。
案例九:
我是自费来读研的,家在农村,父母收入不多,为了上学已经花了家里很多钱了,实在不想
再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研究生生活补贴又太少,不够我的日常开支,所以我只好去打工挣钱。其实我也挺矛盾的,因为打工很占时间,挺影响我的学习。但为了生活,当打工和学习有冲突的时候,就只好先把学习放一放或是应付一下算了。时间长了对没有保质完成学习任务也就不是太在意了。我周围好些同学都一样,专业书看得不多,兼职教学的参考书倒看了不少。虽然也常有内疚感,但也不得已啊!
6.同学之间缺少学习上的交流合作
研究生课程比较少,平时主要靠自己学习和研究,上课多是自主选课,大家所选课程和上课时间也不一致,住得又比较分散,加之一个研究方向通常只有一两个学生,集体活动又少,因此造成同学之间见面机会不多、交流更少,有些研究生和班上的同学上了一年的课,还不知道张三李四的姓名。所以研究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个人自己独处,各自为政,缺少归属感和凝聚力。这种同学之间交往、交流的缺失一方面易使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疏离、孤独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正如有些研究生说的,虽然周围都是人,但感觉彼此有距离。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同学之间学问上相互切磋、科研上相互合作、彼此取长补短的机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