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而感叹自己所处的地方没有风景。殊不知,我们抱怨的,恰恰是别人眼里的风景。”教育亦是如此,面对熟悉且重复的校园生活,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份可以“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入职一年便可以看到往后几十年的情景,也常常抱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是没有风景吗?读了郑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我明白了,不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是我们没有培育起一颗善感、有创造力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倘若我们能在熟悉的细节里捕捉一点别样的新奇,那便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惊喜,凡物皆有可观,熟悉的地方亦有风景。
一、名字中的“风景”
名字是一个代号,却是孩子唯一的符号。名字是一个代号,却代表着孩子的尊严。本学期刚接一个新班,班里48个孩子,教学一个月,我却总记不清孩子们叫什么。小班长是个细心的孩子,写了一张座位表,贴在了讲桌一角,看着名字,熟悉,看着孩子,更熟悉,奈何名字和孩子怎么都连不到一起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上语文课,学完了诗歌《繁星》后,仿创诗歌,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一恍惚我愣住了。多么熟悉的脸庞,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却喊不清他们的名字。更让人惭愧的是,班里一个小男生,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立马站起来回答问题,我看出了他的期待,我也非常想喊他起来分享他的诗歌,结果喊出了另外一个名字,那一刹那,我看到了孩子
的失望,原本高涨的热情顿时减了大半,高举的小手默默的放下,怅然若失。那一刹那,我深感自责,为自己记不清孩子名字而自责,更为伤害孩子的积极性而自责!
郑老师说:“爱孩子,请从善待孩子的名字开始,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开始。”于是,我开始尝试发现孩子名字里的“风景”,便在周一布置一项任务,让孩子回家后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寓意,在第二天的延时课分享。周二延时课,我在黑板上写上“名字里的故事”,并让孩子绘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孩子们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只见一男生走上讲台,“我叫李俊豪,我为什么姓李呢?因为我爸爸姓李。之所以叫俊豪,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可以英俊潇洒、为人豪爽,做一个有才俊、有豪情的人!你们看,我差不多也符合我爸我妈一半的期望了。我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画画,虽然画的不咋滴!”全场爆笑,李同学的大名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一场名字分享大会,彰显了孩子们名字中的“风景”,一个名字一首歌,一个名字一段情,一个名字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都包含着父母那份浓浓的不可替代的爱,我们要善于利用名字中的“风景”,尽快记住孩子的名字,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名字背后深刻的寓意,从而更加珍惜自己这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二、惩戒中的“风景”
拿来主义读后感在赏识教育盛行的年代,“惩戒”貌似成了格格不入的存在。提到“惩戒”,我一向是敬而远之,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么是隔靴搔痒的说教,企图通过思想教育使孩子达到高度的道德自律,要么是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在对孩子实施惩戒措施后,于心不忍,立马进行安抚,使惩戒失去了原本的威慑力。殊不知惩戒中也有熟悉的风景?高明的惩戒者总能明察秋毫、拿捏自如,针对不同的错误行为,在熟悉的地方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并努力将惩戒的作用降到最低,使其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班里有个小男孩,外向健谈,坐在讲桌正前方,上课能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不提作业,无疑是个优秀的孩子。一提作业,便不是那么“完美”了,要么忘记带了,要么忘记写了,要么直接说漏记作业了,刚开始一两次,总是让小组长在课间看他补完。观察发现,效果甚微,同样的错误一周可以犯三次,忧虑之余,得想着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并内化为良好的行为,让其最终不再需要“惩戒”。因此我开始尝试在“惩戒”中风景,便借用了郑英老师的“反向相诘法”,给孩子准备了一张精美的明信片,背后写上:“漏写作业,错错错。接二连三,莫莫莫。悔而不改,错错错。”,并在放学时悄无声息地“赠送”给了他。第二天,惊奇的发现,作业写齐了,并且非常工整、作业面也干净整洁。没有熟悉的“当头棒喝”,没有重复的抄写作业作为惩戒,而是巧妙的利用反诘,使犯错误的学生警醒。正如郑英老师所说,恰当的反诘,能够点其痛楚,使其知耻而后勇,深刻认识错误并接受惩罚,从而有助于他们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
在熟悉的地方风景,名字也好,惩戒也罢,都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善感的心,爱孩子,并真诚关心孩子。假如我们都有一颗善感的心,
便可以在重复的事情里添加一点新的东西,便能够源源不断的创造出神奇,即使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经营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犹如插花高手,即使只有枯木两支、繁花几朵,也能将其装点得典雅脱俗、清新悦目。于是,“熟悉的地方”被点化成了“美丽的风景”。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更是一本值得青年教师反复研读的书。班主任工作,繁琐复杂,管之无法,则会枯燥单调,管之有法,则会有滋有味。书中的大量案例、方法,都可以直接“借用”,“拿来主义”尤其适合不会管理班级的我们。愿你我都可以从中获得良策,在熟悉的地方风景;愿我们都可以不走寻常路,做一个有滋有味的班主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