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汇总5篇)
1.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第1篇
阅读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人必备的三种核心品格,自律、尊重和认真。其中认真关乎做事的态度,现在,大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强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对待万事万物,对待所有的工作。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要认真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与学生进行每一次心灵的沟通!
每每看到夜深了,学生们都已经离开,还有老师伏案疾书,为明天的课潦草做准备,被老师的认真态度而感动!办公室中,时常看到同学科教师,为了一道题的出题意图而讨论的热火朝天;因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几个搭班老师,共同讨论共同办法解决;曾经沈婷老师为了出一份自己满意的试卷,一有空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敲打出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期末要开家长会了,为了给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牛主任从手机中搜索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自己学习剪辑软件,制作出令我们都羡慕的视频!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不断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
从学生的角度讲,就要认真学习,正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而对于数学学科,更要认真的写字,工整整洁的字体不但能赢的老师的喜爱,更能够增强自我的信心。可是,学生长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个别学生的书写很是潦草!针对这种情况,班老师让写字不工整的学生去她的办公室,握着学生的手一笔一划的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严格,更是不好意思,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不良的写字习惯,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正是有了老师的认真与较真,才慢慢促进学生的认真!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必备品质。十一班的刘佳和冬焕彪两个同学,不受其它学生的干扰,上课认真听讲,并记录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下课就跑过来问老师问题,一遍听不懂,就跑过来问第二次,这种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有了自己优异的成绩!
俗话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日本就是一个追求认真的民族,在日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跳槽两次,是很难再到工作的,很多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份职业,并做事认真,精益求精,那怕是用过的报纸都会叠的整整齐齐,才使得他们为世界创造了很多品牌!
做为一名教师,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以我们的认真唤起学生的认真!
2.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第2篇
以前常说知识无价,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如饥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过本章后我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在学科本质一节中作者将物理知识比喻做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枝叶,枝干,树干,树根以及水分和养料构成了大树的全部。作为一棵树每一部分都重要,作为一个学科构成这五部分的每一版块也同样重要,但这之中还是有主次之分。
而初中阶段,正是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全新认知的起步阶段,相比较循序渐进的构建知识,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观念应该是这个学段的重点。
文中将物理观念比喻做树根,这很贴切,物理观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续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结。它为枝干树叶的生成扎下基础,它能源源不断的吸收物理精神的养分进而长出枝繁叶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识。
那么该怎么养成物理观念?我觉得从一开始接触学科时就有意识地从细节加以培养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计算区别于数学计算,计算过程中数字也要带单位。比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号,坚决杜绝用XY简单替代。这是从习惯入手潜移默化形成属于本学科的特有观念。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养成用物理的观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别人看月食只当天文奇观,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别人看到一只小鸟飞过,我们的学生应该在心里加上相对于地面小鸟是运动的。
这些细节构成了物理观念的相关要素,有意无意的培养使物理之树的`树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断吸取养料,最终使学科之树茁壮成长。
碎片化学习的弊端。
这几年我基本看不进去书。不同于少年时代的如饥似渴挑灯夜读,现在看见长一点的段落都没有耐心看完。我以为是年龄和家务的琐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学习了“学科结构”这一块我才到了问题的本源。
由于电脑和手机的介入,我们生活在知识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知识大爆炸,同样
也是知识粉碎机。百度,词条等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写论文不需要钻研长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识点,上网检索,省时省力。
可是,这些拿来主义的被我们用到蹩脚论文里的碎片知识我们真的消化吸收了吗?没有!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网络,形成由点、线、面筑成的立体式的整体知识结构网络。而知识碎片对这个网络的建成全无用处。
那些检索来的学科知识用完了就丢到脑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检索,在个人成长中没能留下一点痕迹,而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人对阅读尤其是纸书的阅读丧失兴趣。
自媒体文字的风格是语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时间把它想灌输的东西灌输给你,仅此而已。而我们学习研究应该立足书本,立足文献,立足深奥的艰涩的难啃的大部头专业书上。可是,碎片化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养成的惰性已经让我们很难静心读书了。
即便强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几行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在看几行忍不住打开电视看上几眼。碎片化时代,粉碎了知识,也粉碎了我们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书,她比我更专注也更快读完,这还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学校体系化教育,尚未尝到知识碎片的“甜头”也没因此走上饮鸩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养命题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而放下手机拿起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是教师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3.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第3篇
今年的暑假,我们为期五天的集中培训深入了解当下火热的话题,核心素养。当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时间得到了这本书。静心开始阅读,通过阅读,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的提升我的思考。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
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
粗浅了解了本书,下面就要细细研读。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4.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第4篇
学校组织阅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该书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共包括三大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一、核心素养大事记
1、“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
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发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二、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关系
阅读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所有不解在这本书中都一一解释。
1、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心理角度说,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
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了解他的内在素养。正如作家龙应台在被问及“文化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2、核心素养。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拿来主义读后感必备品格: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备的三种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