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xx 849@ 163. com
立言•视界
栏目编辑葛宇虹热点透视
21
梳理、语言技巧分享、作品与自我成长(侧重人 文思想)、阅读水平测试、读后感、模拟写作等内 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习语言、运用语 言,与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相衔接,从而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
总体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在整本书阅读 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达到育 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杜
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杨先武.整本书阅读不应过于“课程化” [N ].中国教育报,2018 -12-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 点项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整本书 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编号2017ZQJK 003) 的研究成果]
准确对标新课标
发现经典新价值
黄德初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教学价值是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教 学客体(教材)的属性,它是不断发展丰富的过 程。在透彻理解“2017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若经 典作品教学能准确对标,就能做到常教常新,在立 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 就能产生新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经典作品;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 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〇〇2 -2155(2020)12 -0021 -03统编版教材选用了大量曾经在各版本教材里 出现过的经典作品,这很容易让一些教师觉得新
教材不过就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部分教师应付新教材“法 宝”。这将导致新课标、新教材理念无法落实到 教学中,更无法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实际作用。要 打破这种局面,教师有必要准确对标“2017年版 课标”,重新审视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本文拟 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为 例,阐述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经典的教学价值:一个不断发展与丰富的
过程
纵览1979年至2004年的人教社七版高中语
文教材,《劝学》《师说》始终入选其中,在“ 一标多 本”的时代,这两篇文章也出现在其他版本的教
材里。人教社2004版高中语文教材人选必修3 第三单元;统编版高中教材,把这两篇文章安排在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上述事实说明教材编写者高度认同这两篇文 章的经典性,充分肯定这两篇作品所具有的重要 教学价值。但这种教学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考察新近四个
版本教材对这两篇经典作品的处理方式,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窥见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发展和丰富 过程,这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把握经典作品新的教 学价值。
在人教社2000年版和2003年版的教材中, 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和其所在的单元目标大体 一致,要求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 语和句式,重视诵读和背诵。而《师说》则要求对
其“文体特点、创作风格有所了解,重点理解《师 说》关于从事学习的论述”。
目前仍在部分省份使用的人教社2004年版 教材相比前两版出现了较大改动。两篇课文首次 一起被安排在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 文”,设定的教学主体是高二学生。其教学价值 体现在单元导语,要求“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 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 表达思想和见解”,以及“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 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
产生的说服力量。同时还应当有点儿质疑问难的 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
zhongxue yuwen jiaoxue cankao • gaozhong拿来主义读后感
22立言•视界
热点透视栏目编辑葛宇虹zbxx849@163. com
力和议论能力”。与前两版相比,此版面对高二学生重点突出了它们作为议论性散文的共同特点,要求学习古人的议论艺术,并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这些改变也相应地体现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我们知道这两篇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反映的正是“2003年版课标”的相关要求。
统编版教材把《劝学》《师说》安排在必修(上 册)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 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同在“学习之道”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反对党八股(节选)》《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此外,把《劝学》和《师 说》组成“古代学习名篇”,前者设置为讲读课文,后者设置为自读课文。学习要求为“出文中谈学习的名句,推敲句子的含义,以此为基础把握两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还要求积累文言虚词“而”。
《劝学》和《师说》这两篇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在上述四版语文教材中因“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有保持与传承,但更多的是发展与丰富。而在实际教学中,那些发展与丰富的教学价值常常被忽视了。不少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对这两篇以及其他古代经典作品的教学仅仅满足于字词句的讲解与基本内容的大致把握。新课改正在全面推进,2019年北京、上海、天津等6省市率先使用统编版教材,2020年又有15个省 区市使用这套教材,这是大势所趋。对于有心改革的教师来说,要秉持守正出新的态度,从传统篇目经典作品人手,准确对标新课标,重新整合经典作品新的教学价值,这样才能把新课程的理想变成现实。
二、实现新课标理想的途径:准确对标新课标,发现经典新价值
所谓守正出新,就是沿着新教材所引导的改革方向,从传统经典篇目入手,准确对标“2017年版课标”,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立足学情教情,改革语文教学,这样就可以让新教材落地生根。
1. 经典对标
新课标与老课标,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关系,不 是推倒重来,而是继承与完善的关系。传统篇目经典作品承载着优秀的中国语言文化,这是新课程和新教材坚守的“正”。传统篇目经典作品教学价值的“新”,是在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即 对照新课标发现这些作品新的教学价值。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篇目经典作品在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新的教学价值。以此观照《劝学》《师说》,
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篇作品其实是在承袭传统的修身之道,或假物博学,或积善成德,或从师学习,修成君子,成就圣贤,这对新时代立德树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 两篇作品的多种说理方式是学生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优质学习资源。《劝学》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师说》说理逻辑严密,语锋犀利。它们在鲜明诙谐的《反对党八股》,睿智尖锐的《拿来主义》,智慧随性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学习单元里有自己明确的坐标。
2. 经典入
新课标新教材提倡学习任务教学,以学习 任务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组成教学单元,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以单元形式呈现,围绕单元学习任务,组编若干篇课文,不同的课文承载着不同的学习项目。传统篇目经典作品教学要克服随意和固化,就要“人 加组”,即在学习任务中,在学习项目组中,重新发现其新的教学价值。统编版教材把《劝 学》和《师说》安排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学习任务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学习之道”。围 绕这一中心任务,本单元的课文承载着不同的学习项目。第11课由《劝学》和《师说》组成“古代学习名篇”,前者是讲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这一课要求“把握两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0.12
zbxx849@163. com
立言•视界
栏目编辑葛宇虹热点透视23
认识到无论是传统的“修齐治平成君子”,还是做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学习都是重要且必要的,这就是这两篇经典作品在立德树人方面新的教学价值。当然,这一价值是以“熟读这两篇文章, 出文中谈学习的名句,推敲句子的含义”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是经典作品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 面传统的教学价值,它包括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要求,也包括了“积累、梳理和整合”方法与过程的要求,如要求掌握虚词“而”的用法。
3. 经典有境
此“境”指语言情境(语境)。第11课特别提示:“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例如,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韩愈是针对怎样的现状倡导师道回归的?这需要分别结合荀子的“性恶论”,韩愈所处中唐时代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来理解。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无限接近经典作家本来的交流语境,无限接近经典作品本来的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理解《
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 似平淡实则深刻的道理,才有可能理解《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 振聋发聩的力量。
4. 经典入境
此“境”指学习情境。统编版教材以学习任务为引领,突出课程内容的情境化,以任务驱动学习,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本单元导语说:“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 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情境。这一课的学习提示指出:“还可以结合今天的社会生活,说 说荀子和韩愈的学习观中,哪些仍然值得借鉴,哪些需要更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些就是《劝学》和《师说》的学习情境。这也要求我们既要能引导学生返回经典作品的语境准确理解文意,又要能引导学生面对当下常说的“尚未出现的职业、尚未出现的工作、尚未出现的问题、尚未
出现的技术”这样的未来,从而重新认识经典对
于学习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创设学生深度参与
的学习情境,融合听说读写,整体提升学科素养。
可见,如果经典作品的教学能直指当下,我们就
能发现其新的教学价值。
结语
教学价值是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教学客体
(教材)的属性,它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历
时性的存在。不同时代的教师对于同一经典作品
的教学价值有不同的定位,这背后体现的是教学
理念的变化。反过来,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应该引
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有新的发现。本文
基于“2017年版课标”,阐述了《劝学》和《师说》
教学价值的再发现。虽然本文更多强调的是“语
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教学价
值,但它们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有助于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大核
心素养的达成。口参考文献:
[1]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郑桂华.文言文教学价值再思考[J].语 文学习,2012(5).
[3]李琳.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
[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黄厚江.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中提
升语文学习的品质[J].语文教学通讯(A),2019 (4).
zhongxue yuwen jiaoxue
cankao*gao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