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粽子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粽子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1.PPT课件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彩纸、粽子叶、粘土、丝线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3.煮粽子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例如节日时间、起源和习俗。
2.列举一些可能的习俗,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展示习俗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展示PPT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15分钟)
1.利用PPT依次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各地的习俗。
2.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教师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
三、制作粽子(30分钟)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彩纸、粘土、丝线等。
3.按照步骤,让学生跟着教师示范操作:
a.将彩纸剪成粽子形状的图案。
b.用粘土制作粽子的馅料(例如用黄豆、枇杷、红枣等)。
c.用丝线将彩纸包裹粘土成为一个粽子。
4.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合作、讨论,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四、煮粽子(15分钟)
1.教师准备好煮粽子的锅和材料。
2.指导学生将制作好的彩纸粽子放入锅中,注意火候和煮的时间。
3.适时向学生介绍传统的煮粽子的方法。
五、品尝粽子(10分钟)
1.煮好的粽子取出,让学生每人品尝一颗。
2.引导学生描述粽子的味道、口感等。粽子馅料大全
六、总结(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引导学生回顾制作粽子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端午节。
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粽子的制作流程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加深,掌握了制作粽子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入部分可以更具体地引导学生回忆端午节的知识,使学生更加专注和活跃。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安全,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同时,对于时间的控制也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充分且有效地展开。最后,在总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整体来说,这堂课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