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老师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学生觉得老师管得太多了”,笔者认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也是教育理念滞后于教育发展形势给我们提出的信号。教育理念的滞后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更是制约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难题。作为老师,高举解放思想旗帜,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解放思想构建和谐教必须以实现以下四个转变,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为切入点。
关键词:老师;思想;和谐教育
一、教师的定位要更新,要实现从“司令员”向“参谋员”的转变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感同身受,笔者认为当今的老师要从过去凡事包办的“司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关于教育管理的做法中明确的提出两个观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在任教期间,他甚少过问自己所带班级的班务事,但他所带的班在该市每年的统考中都能名列前茅!许多学生都争着去魏老师所带的班!这是为什么?魏老师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员能做的事班委不去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去做,班长能做的事老师不去做。老师要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只需交待一些经验性的注意事项,做好参谋,具体操作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智慧和主观动动性。因此,在工作中,魏老师的试卷和作业是由学生交叉批改,班务事是由学生自己去处理去协调解决。他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更让我们魏老师的工作来得如此“轻松”!当然,老师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观察、分析和组织协调,了解学生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能力等各方面充分发展。
二、教育的氛围要和谐,要实现“要我学、逼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抛弃过去那种悠长无味的说教,变“填鸭式”教学为“放鸽式”教学,营造出一种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和谐教育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大胆的去说,主动表现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怎样想、怎样学习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学生自主探究、研讨,学生知识的获取都是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去感知、理解、表现中而得到。
成功的教学,我们还应该创造一个“空间”让学生在自信、合作的基础上去清晰地展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状态达到巅峰。
三、教育的方式要“孩”性化,要实现指令式说教向因势利导的转变
一次课间,两位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老师让他们进教室,一位学生很快进了教室,另一位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老师没有硬拖他进去,也没有去批评他,而是亲切
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提进了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但是有同位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帮助老师拿小黑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不迟。"而另一位同学已回到自己的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老师讲课。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转化为影响正常教学的大事。在处理这样的事情上,这位老师处乱不惊,灵活机智的把学生带进课堂上课,而并没有因为事情的发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由此可见,老师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灵活机智。只有这样处理问题才能够当机立断,游刃有余,指令式批评往往欲速则不达,因势利导反而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教育的内涵要丰富,要实现课本型教育者向综合知识型教育者的转变
在知识加速更新特别是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权威”受到动摇,学生并不因为你是教师,他就无条件的信服和尊重你,你必须拥有真才实学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因此,老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必须与时俱进的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掌握现代的网络知识与技术技巧,
真正实现课本型教育者向综合知识型教育者的转变。要不然,当学生取笑你是“蛋白质”(指的是笨蛋+白痴+神经质)时,你还搞不懂什么意思,还云里雾里的时候,你就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你的威信。
当前尊师重教的环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对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教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度自主自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J].黄成忠.前沿.2012(0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