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活》:生下来就要活下去
今年5月份是“5.12”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社会各界怀着沉痛的心情,用各种方式纪念在那场灾难中逝去的同胞们。一年以来,灾区发生的积极变化,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地震摧不垮我们的生命信念。从地震中幸存的人们,不论再痛再难,也一定会重建自己的生活。5月,一部名为《大生活》的电视剧在各电视台悄然热播。虽然不是以地震为题材,但这部以成都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笑中带泪的人生遭遇,真切表达了巴蜀百姓达观、坚韧的生活态度,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他们顽强的生命精神,正如剧中台词所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弃用“川普”
《大生活》是已故成都作家乔瑜10年前的小说,问世之初便引起轰动,其中浓郁的成都地方气息和对市井百态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叫绝。3年前,导演黄力加经人推荐读到这本小说,虽然手头正拍着戏,但还是连续熬了几个通宵一气读完。之后便下定决心,要把它拍成电视剧。他连夜写出自己的改编想法,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在电视剧中保持原著中那种原汁原味的四川特。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故事走向和结局设置稍作修改。
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台词的艺术,要有四川特,四川话不能回避。风格样式确立以后,黄力加一下子想到张国立,觉得这部戏的男主角柳东非他莫属。他们之前刚刚合作过《亲兄热弟》,黄力加了解,这个一而再、再而三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其实演平头百姓也是拿手好戏。更何况张国立曾经在成都生活过很长时间,能说一口很地道的成都话。由他来演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柳东,真是再合适不过。
黄力加联系张国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两人一拍即合。张国立的到来,不仅使电视剧《大生活》有了灵魂人物,而且他和黄力加一起,确定了《大生活》最终的语言风格。《大生活》一定要用四川话,这是共识,但是怎么用、用多少,大家并不清楚。以前的通常做法是,让剧中人说一口“四川普通话”(川普),这样既不影响全国放映,同时能清楚标明“四川制造”。这一次,黄力加和张国立觉得,这种既非普通话又非四川话的“川普”,实在有点不伦不类,还不如用标准的普通话,只有在必须要用四川话才能传达出独特韵味的地方,才用标准的四川话。像“摆龙门阵”“安逸”“火巴耳朵”这类台词,那种语言中的诙谐和对事物的形象表达,黄力加形容“不用四川话不足以平民愤”。
因为这样的语言风格,剧组启用了很多四川本地人作为《大生活》的阶段性的演员。黄小蕾也是沾了台词的光,来剧组客串了三天戏。她和张国立曾在《铁齿铜牙纪晓岚3》中合作过,得知《大生活》剧组在成都拍戏,便主动请缨,理由相当“充分”:“作为四川人竟然从来没在成都拍过戏!”
张默和张国立 黄小蕾的角本来是一个胖胖的卖水果的姑娘,年龄也偏大,为了适合她来演,稍微做了些调整,结果成了“水果西施”。虽然只有3天戏,但几乎全是和张国立的对手戏,而且台词量
极大。黄小蕾说:“跟相声的贯口似的,和《报菜名》特别像。里面的台词挺经典的。”“水果西施”的台词,要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不停地换来换去。拍完一看,如果不是黄小蕾,别人恐怕还真拿不下来。《大生活》率先在成都播出以后,只有几集戏份的“水果西施”很受大家欢迎。黄小蕾乐滋滋地跟着大家到处做宣传,相当乐此不疲,她笑着说:“搞得好像自己有多少戏似的。”
不要放大人生中的不快乐
和黄小蕾一样,张紫云的扮演者韩雨芹也是通过毛遂自荐,才得到这个角的。韩雨芹是国立常升公司的演员,看完原著,特别想演张紫云。可是张国立觉得韩雨芹长的太现代,不适合,因为张紫云应该是一个长得有点土气的小地方出去的女孩。韩雨芹不甘心,谈了很多自己对这个角的想法和感受,张国立觉得这个孩子很用心,便有意给她机会试试,“先造型看看”。
造型前,张国立建议韩雨芹一些10年前的服装杂志看看。看过杂志,韩雨芹很快到人物的感觉:“这是一个怀揣明星梦,愣头愣脑就来闯大都市的女孩。我看10年前的服装杂志,用今天的眼光,那真是很土。就像张紫云,爱打扮,却又打扮不明白、打扮不准确。自以为很漂亮很前卫很花枝招展了,其实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通过造型,韩雨芹说服了大家,得到了张紫云这个角。张紫云是柳东的房客,两人从一开始的互相敌视,到后来产生忘年恋情。小说安排的是两人最终走到一起,可是张国立觉得,他们这一代人受传统教育,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于是就对结尾做了些调整,柳东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单身生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