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都”落选事件的文化思考
景德镇,因瓷得名,因瓷闻达于世,拥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然而斗转星移,在2003年3月与2004年4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先后分别将“中国瓷都”荣誉称号授予福建德化与广东潮州,曾经拥有流光溢彩,凝聚着精致、优雅传统陶瓷的景德镇,为什么会在评比中落选呢?通过“瓷都”落选事件本身,纵观近年来中国陶瓷工业发展的新格局,此次“瓷都”落选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碰撞。
本文分析了景德镇近年来陶瓷工业的发展状况,在对陶瓷文化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振“千年瓷都”的构想。
一、景德镇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曾经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千年沉淀下来的与陶瓷生产相关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融合而成,是集地方文化、时代特征、特定政治背景、文化时尚、工艺水平、美学思想等诸多因素在内的手工业文化,包括原材料开采、工艺流程、行业制度、名匠名人、器物形制、装饰风俗、作坊、瓷行、生产风俗、行规、市场、窑神崇拜、御窑、民窑等内
容。具体表现为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装饰文化、工艺文化和与陶瓷行业有关的民风民俗等。[1]中国传统文化所反映的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质,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亲亲人际关系、重视人格情操等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有全方位的反映,可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从行业制度来看,在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工业已有了非常细致的行业分工、相对成熟的行业中介组织、整体的营销模式、次品瓷器专卖和宽松有度的用工制度。窑神崇拜、开红禁、开黑禁、买位置、写书簿、烧太平窑、买扁担、“做春窑”、“扯八中”、“扯尾巴”等行规作为景德镇的陶瓷民俗文化,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在陶瓷工艺和品质方面,北方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结合,以及明初郑和下西洋与海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影青、青花、釉里红以及后来的五彩、斗彩、粉彩等灿烂的艺术形态。作为官窑,古时的景德镇为皇家烧制御瓷,向来是不计成本的。从考古发掘成果和拍卖行历来的拍卖品来看,进贡的官窑瓷器不能有一点瑕疵,在烧成后即使发现芝麻大的缩釉点,也会打碎并就地掩埋。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了景德镇陶瓷力求精品的理念。
总之,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成熟、陶瓷生产工艺之先进、制度文化之系统、创作水平之高、器
物之精美、行业和手工彩之浓烈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景德镇引领世界陶瓷生产潮流之久,沉淀着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美学、工艺的历史变迁之博大精深,因而成为中国四大名镇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德镇四大名瓷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陶瓷文化的不适与困惑
曾经拥有千年陶瓷文化的景德镇,为什么会在评比中落选呢?我们认为“落选”事件并非偶然,它折射出传统陶瓷文化走向现代市场过程中遭遇的不适与困惑,这些不适与困惑的累积最终导致了文化上的“败走麦城”。
1.观念守旧,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景德镇生产的陶瓷深受皇室贵族喜爱,这形成了景德镇浓厚的官窑思想,而这种官窑思想与计划经济、景德镇瓷厂小生产的观念不谋而合,产生了一种完全依赖国家、看不起别人、夜郎自大的思想。在“瓷老大”的观念下,景德镇重生产、轻销售,强精品意识、弱商品内涵,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政府统购统销的思维定式,在经济转型期注定要付出“会做不会卖”的沉重代价。
2.品牌意识模糊,缺乏维护和塑造品牌的动力与措施
景德镇陶瓷文化长期孕育于一个超稳定的传统社会氛围中,解放后又历经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体制时代,因此缺乏市场条件下的一些新理念,如品牌观念,“景德镇”是中国少有的集注册商标和产地名称为一体的中国驰名商标。然而景德镇品牌意识淡薄,始终没有把“景德镇陶瓷”品牌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没有形成一整套维护和塑造“景德镇陶瓷”这一独特品牌的机制和规范,只要稍有规模的企业通过买卖便可随意使用。此外,大量小企业、小作坊依靠偷税漏税和滥用“景德镇陶瓷”品牌、制假仿冒等行为形成的“成本优势”,向市场倾销质次价低的产品,这种恶性竞争恶化了陶瓷市场的环境,同时也败坏了景德镇陶瓷的名声。
3.缺乏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景德镇陶瓷业在千年发展史上长期的官窑地位与贡品待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官本位思想。历史早已证明,官本位文化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的对人才的尊重、人才的合理使用与流动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才环境都是一大障碍。多年来,景德镇在陶瓷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留住人才、有利于人才发挥的激励机制,致使人才大量
外流。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赴沿海陶瓷产区,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其他瓷区的技术骨干。例如广东佛山就有400多家瓷厂厂长是景德镇人,潮州、德化的技术力量也多是景德镇输出。
4.企业数量众多,生产效率低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呈现规模狭小、分散经营的特点,这一经营格局所形成的作坊心态可谓积习已久、相沿成习。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中缺少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管理体制,造成了企业数量众多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而且使得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目前,景德镇陶瓷企业数量居国内各大瓷区之首,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景德镇全区拥有陶瓷企业5000家,比潮州和德化两地企业数之和还多,占三地企业数量总和的54.95%,然而年产值只有17.5亿元,占三地年产值总和的7.72%,远远低于后两地。
景德镇全市共有近10万人从事与制瓷有关的行业,而陶瓷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可见生产效率之低。
可以说,瓷都过往的辉煌,是陶瓷文化在这一时空中优越凸显的结果。同样,瓷都现时的落寞,则是传统陶瓷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危机的表征。这是许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都曾经历过的尴尬。
三、弘扬陶瓷文化,振兴与发展景德镇经济
如果说经济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根本,那么文化就是形象是灵魂。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又始终制约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经济行为和文化现象,文化和经济之间很早就产生了某种内在联系。文化中必然渗透经济,经济中必须引进文化。文化可以反映经济,文化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经济的繁荣。
然而,传统的陶瓷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存有诸多不适与困惑,这说明,传统陶瓷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这是传统陶瓷文化的出口,也是重振“千年瓷都”雄风的出路。
1.摒弃落后观念,继承优良传统
首先,摒弃“瓷老大”的思想,正确评价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冲破封闭狭隘的思维定式。应融入全球意识,以广博的胸怀和时代的远见,去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陶瓷文化,组织考察团,到国内外优秀陶瓷企业考察,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陶瓷博览会,宣传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向新的方向发展。
其次,克服长期形成的工匠作坊心态、官窑做派,摒弃“等、靠、要”的落后观念,注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围绕景德镇陶瓷工业振兴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和督促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集团,依据陶瓷产品的种类,分别组建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优化景德镇陶瓷企业体制,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陶瓷工业结构体系。
再次,继承传统陶瓷文化中的精品意识和精湛的工艺传统,这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是求生之道,立身之本。保持传统陶瓷文化的特与优势,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新型陶瓷和新型技法,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景德镇陶瓷最大的特就是把文化和艺术融入陶瓷,庞大的艺术师队伍、祖传陶瓷世家都是其他瓷区无法比拟的。在陶瓷生产中,景德镇应充分发挥艺术师和陶瓷世家的作用,坚持产品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从设计、造型、釉
、纹饰、题材上体现产品的文化特;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积极回应时尚潮流,不断推出新产品去适应和引领消费市场,提高产品品质,使景德镇陶瓷工业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加强产权保护,打造陶瓷品牌
景德镇的品牌资本并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几乎所有的景德镇人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千年瓷都已只是一个名气而已,并没有为当地带来与其名气相称的经济效益。“品牌”如果不去精心开发,没有到位的宣传和保护,“品牌”将只是一张无用之牌。景德镇应剔除陶瓷文化中重产品、轻品牌的传统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首先,规范“景德镇陶瓷”品牌的管理。制定“景德镇陶瓷”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明确规定使用商标的陶瓷产品的品质特点及其使用条件、手续、权利义务和责任。为重塑“景德镇陶瓷”在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形象,使用“景德镇陶瓷”证明商标的应是景德镇生产的中高档陶瓷,切忌使“景德镇陶瓷”这一品牌沦落为倾销粗制滥造陶瓷产品的“挡箭牌”;规范艺术瓷市场,对景德镇名人名瓷进行资格认证和监管,统一核发名人名瓷证书;加强“景德镇陶瓷”证明商标的监控与管理,严厉打击滥用“景德镇陶瓷”证明商标的行为,任何陶瓷产品未经授权不得使
用“景德镇制”、“景德镇造”、“景德镇”等标识与底款。
其次,实施品牌战略。陶瓷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器型花面创新的同时,申报国家专利;将品牌作为企业运作的中心,从品牌形象策划、对外宣传、对外营销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功能,要从文化底蕴中发掘出自己的宣传语言,用有时代性和独特性的宣传方法向外界连贯性地表达和传播自己,扩大品牌影响力。
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陶瓷文化在景德镇千年的历练,使景德镇成为了孕育陶瓷人才的摇篮。祖传陶瓷世家、陶瓷工匠、艺术师在景德镇不胜枚举。此外,景德镇拥有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陶瓷人才的高等学府和大量的科研机构,这都是陶瓷文化赋予景德镇的人才优势。人才是陶瓷工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应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发挥的激励机制,留住并有效利用人才。
首先,景德镇在教育上应紧跟国际陶瓷生产、艺术创作的潮流,构筑人才培养高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同时具有it、机械、材料、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景德镇陶瓷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其次,消解传统陶瓷文化的官本位思想,在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新型观念指导下,做到依靠人、引导人、激励人、使用人、管理人,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制定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引进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的软硬环境;提高陶瓷人才的待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对贡献突出的要予以嘉奖,让他们在振兴陶瓷事业中建功立业。
4.建构大陶瓷文化观念,推进文化产业战略
文化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经济活动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使经济活动附加上各种文化价值,也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化因素在现代各种产品中得到如此全面的体现。积淀了几千年的陶瓷文化赋予了景德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应充分挖掘与弘扬陶瓷文化,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和景点建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