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
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一、一般不良反应和处理
二、异常不良反应和处理
01皮肤系统不良反应
0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0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04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0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06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三、严重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
一、一般不良反应和处理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极少数疫苗接种者的全身反应持续超过7d。
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头晕、肌肉酸痛、咳嗽、咽痛、流涕、乏力、纳差、腹泻,症状多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与剂量相关且多数发生在第1次接种之后,可对症处理,但这些反应一般不影响患者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二、异常不良反应和处理
01皮肤系统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疫苗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斑、疼痛、肿胀、硬结、瘙痒,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注射后数小时甚至第2天开始出现。
这些局部症状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观察即可。如果疼痛较重,可局部冷敷或者口服止痛药。如瘙痒,可口服抗过敏药
物。
(2)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比较少见。已经确诊的疫苗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与赋形剂或者非活性成分相关,一般发生于接种后的数分钟至1h,因此注射疫苗后必须就地观察30min。
偶尔有些患者在接种后几小时或者几天后出现少量荨麻疹或者轻度血管性水肿,一般是对免疫接种产生的正常免疫反应,不需要接受额外评估。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10d内,还应观察身体有无病毒性疱疹及其他异常皮疹出现。若出现异常皮疹,应及时到皮肤科门诊就诊处置。
0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现有的文献报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消化系统常见的反应包括纳差、腹泻、恶心和呕吐。腹痛发生罕见。纳差发生率为5%~22%,腹泻发生率8%~11%,恶心发生率8%~13%,呕吐发生率1%~2%,腹痛症状发生比较少见。
绝大多数消化道症状表现轻微,多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很少超过48h,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如腹泻、呕吐严重,可以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
0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惊厥和癫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患者可发生惊厥或癫痫,以儿童最多见。惊厥往往以热性惊厥形式出现。一般预后较好,较少留有后遗症。
惊厥或癫痫持续时间一般1~3min,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对于
惊厥持续状态(>30min)的病例,需要快速静脉用药止惊,并进一步寻并处理发热和惊厥的原因。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2)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性脱髓鞘病变:由于疫苗特异性抗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了中枢神经组织的抗原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一系列异常免疫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弥漫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或神经性脊髓炎谱系疾病等。
原则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脱水降颅压等综合对症。
(3)周围神经系统的免疫性脱髓鞘病变:包括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视神经炎、面神经炎等疾病。
AIDP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程自限,大多会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恢复,但严重者急性期可死于呼吸肌麻痹,原则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营养神经等综合对症。
04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有报道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呼吸系统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及急性过敏相关支气管痉挛,其中咳嗽发生率为  3.1%~3.6%,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1%~1.4%。咳嗽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给予镇咳药对症处理。
急性支气管痉挛可单独或合并过敏性休克出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喘息,部分可有咳嗽、胸痛,可参见严重不良反应紧急
处理,同时可给予支气管扩张药(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吸入。
0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1)疫苗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并发症主要发生于疫苗接种后早期(1~14d),且多发生于首剂疫苗接种后。分布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不伴有血栓形成,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阴道出血等,严重病例可有颅内出血。
可能有效的措施包括:免疫抑制、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严重病例可考虑血浆置换和其他如利妥昔单抗。
(2)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VIT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新冠病毒疫苗相关并发症,根据现有资料,VITT的发生率每10万为0.8~3。目前报道的VITT全部发生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未见发生于灭活疫苗的报道。
VITT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高度类似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情多进展迅速,死亡率高(33%~54%)。对于高度疑诊或确诊的VITT患者,需尽早开始,原则与血小板减少症相似。
06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1)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另有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个案报道。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排除过敏等原因后,多与注射部分疼痛、紧张等有关,如症状不严重可观察,一般可自行好转;如果患者症状重,可给予β受体阻断药。
如果为室性心动过速,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直接电转复,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