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国社会制度下的体育体制
作者:龚晓光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4
        摘要:在我国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体育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出发, 探讨我国应如何和谐地改革体育体制,对以后体育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In new circumstances,the State Council constructed the goal of Harmonious Society,PE was the part of it.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our coutry should reform the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nd will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
        关键词:体育体制;普遍性;特殊性;和谐社会
        Key words:the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ality; particularity ;harmonious society
        中图分类号:G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50-02
       
        0引言
        不要把法规当作是永恒的规律,必须加以分析法规在社会的背景之中。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1体育体制的发展历程
        1.1 中国体育的体制萌芽期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一切都在百废待兴,刚从战火硝烟中统一。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在伺机反扑,苏联的单方面撕毁合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再加上50年代后期的,内忧外患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齐心协力,顶住了各方的压力,使包括体育在内的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的体制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2 中国体育的体制停滞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于中国的建设来说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
个致命的打击。各个行业几乎都处于瘫痪状态的边缘,中国的体育由文化上的体育体制替代了体育的体制。体育的体制陷入了低谷。
        1.3 中国体育的体制发展和高潮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在随着改革开放,号召大力发展经济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中国代表团在国际赛场上频频摘金夺银,中国体育的体制进入了黄金时期。外国的报刊媒体才第一次引入了体育体制这个褒义概念。到了20世纪末,随着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也达到了初级小康水平的物质条件。据有关资料表明,当达到600美元时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人民就会产生对于体育健康的要求。健康和精神需求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促进人民向更高层次的追求。《全民健身纲要》是在此背景下1995年颁布的。与此同时,在体育体制的支持下竞技体育,确立了大国强国的地位。《奥运争光计划》的颁布,更是把体育体制推向了浪尖峰顶,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但是,体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在有些方面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所以,在要不要体育体制,,该如何要的问题上成为了争论的集中焦点。
        2体育体制的内涵,功能及特点
        2.1 体育体制的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一致的明确定义,但是,在这些定义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行政性;②计划强制性;③资源的集中性。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看出,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体育体制具有高度资源的集中性和强烈的计划性,是具有适合当时国家的计划经济的条件和背景,所以,体育体制是成功的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人民智慧、资源、意志的体制。随着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家整体体制,背景从一国的发展转变到了全球化的发展,由计划经济也向市场经济转变,而没有变化的体育体制的内容,显然不适合时代的特点和内容的会有一些,这就造成了严重滞后的体育体制的时代感。
        2.2 体育体制的功能正面功能:①展示国家的实力;② 政治需要,例如转移国内矛盾;③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⑤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人民凝聚力;⑤资源集中;⑥增加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交流。负面功能:① 严重不足的体育基础设施;②造成运动员丑闻事件的发生,过度重视锦标金牌”,兴奋剂、等事件;③暴露实力,增加别国的恐慌;④ 法律及发展规划和相关的体育制度严重滞后。
        3体育体制的实质分析
        3.1 体育体制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和值得自豪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中财力、物力
、民力在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够创造性地采用体育体制来达到国家各个领域的突破,如和的成功,国家的统一,体育健儿们拿到的金牌,这一切是多么大的鼓舞对于当时冷战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对全世界的第三世界国家开了多么好的头,这些是任何国家所达不到的在短短50年间。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不都是体育体制所带来的吗?
        3.2 时代变了,国家总体指导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逐步转入市场经济的国家计划经济,人民生活富裕了,健康的需求也就产生了为满足人民健康需要和大力发展全民健身,1995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纲要》。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也是造成失业现象的原因,通货膨胀,给人民带来了精神和生活上的影响。人民需要在精神和健康上的满足和发泄(阶层两极的分化,下层人民虽不富裕,但还是希望在健康上得到相应的平等权),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活动方式是全民健身。
        3.3 虽然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是,总体来说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些距离。国家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理念当中对于竞技体育的投入,而人们需要健康在市场经济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国家的大力发展,而国家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思想上表现的相对滞后,造成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上和投入出现矛盾。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体育体制的争论。
        4全民健身与体育体制的哲学理念
        4.1 任何事物都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已给我们留下了至理名言事变时移,变法易已”(摘自:吕氏春秋)。全民健身与体育体制产生的背景和时代不同,全民健身是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产物,而体育体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时俱进的改革是体育体制内涵的需要,体育体制还需要发挥他的优势,但是要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是有中国特的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
        4.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矛盾,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所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及矛盾都有其特点。体育体制和全民健身是他们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育体制也是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走在时代前沿,这样的国家才是有生命力的。全民健身是在一个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体现出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以人为本”,这样的国家才是有前途,有希望的,而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把握矛盾
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结合时代特征,要有的放矢,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处理好体育体制下的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充实建设体育哲学基础在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带领下。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构成事物的每一矛盾以及多种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这种不平衡性的矛盾力量,也是重要表现的一种矛盾特殊性。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全民健身与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就要分清他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长远目标,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根据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使他们都能够增加活力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和观点,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4.3 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全民健身与体育体制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说,他们的目的就是增加民族自豪感,以人为本。体育体制是长期的,短时期内显现出的目的性不是太明显,但是经过仔细推敲,还是可以领悟的,:运动员们摘金夺银在国际赛场上,他的效应远远
不是对培养运动员所投入的所造成的影响。首先,他是国际效应,能够对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文化、政治上。其次,他的效应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提高民族凝聚力。国家的兴盛,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中国人民的兴盛,其实早在1992,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体育体制与全民健身二者的本质都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它们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全民健身的顺利实施是体育体制的基础,体育体制的成功是全民健身的动力;相反,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全民健身处理不好,体育体制必然没有基础来支撑,体育体制处理不好,也必然导致全民健身整体发展的滞后,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要注重把握好二者的度,他们是能够共同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的。
        5结论
        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新形势下提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中国建立和谐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全民健身和体育体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体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长城.经济社会学[M].武汉大学出版杜,2003,11-12.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J].2002,(11):8-14.
        [3]陈锡喜,顾关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