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2018年第4期·服务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支柱型产业。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区域间旅游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产业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长三角地区。尽管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体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但是随着旅游一体化的推进,旅游产业空间分布表现出新的特征。地区间旅游竞争激烈的加剧使得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相对差异缩小且其分布日趋均衡。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30个(截至2013年)会员城
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
谢露露1,王雨佳2
[摘要]本文以持续推进旅游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
了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城市2005-2014年
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比空间相邻矩阵、地理距离加权以及
经济距离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的实证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的确存在空间上
的正外溢,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缩小而明显增加。但是,旅
游产业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不仅能促进
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后者不仅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嘉兴旅游
存在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相邻城市之间地理距离的缩小促进
了集聚密度正效应的外溢和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经济距离的缩小即旅游规模的
相似,在促进集聚密度正效应外溢的同时抑制了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4211(2018)04-0017-16(1 上海社会科学院  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2 上海腾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201812)
[收稿日期] 2018.02.02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基于集聚经济外溢的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14CJY026)和2014年上海市晨光计划“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4CG6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谢露露,
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sassxll@163.
com。王雨佳,硕士,上海腾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2018年第4期·服务经济
市为研究对象(包括1个直辖市和29个地级市1), 本文计算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区位基尼系数G:
∑∑==−=N j N k k j S S S N G 11221              (1)
其中,N=30,S j 和S k 分别表示旅游业在城市j、k 的比重,用各市旅游总收入占该地区旅游总收入的份额来度量,S 表示旅游业在各城市比重的均值。空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产业的空间分布越不均衡。
表1  2005—2014年长三角城市旅游产业区位基尼系数
年份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区位基
尼系数0.61660.60530.59570.56840.55690.55850.52390.50730.47940.4612
表1显示,长三角旅游业区位基尼系数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旅游业在空间上呈现出扩散特征,不再高度集聚于某些特定的城市。长三角旅游业发展的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丰裕的客源市
场以及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性条件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长期推进的区域间旅游合作。2003 年,《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的签署标志着长三角的区域旅游合作进入了多元化全方位合作阶段。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式跃升到国家层面,其中更是进一步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依照规划,长三角旅游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空间逐步拓展、关系日益紧密,三省一市先后签署实施了《沪苏浙皖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2011)、《共同推进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协议》(2012)、《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旅游一体化行动纲领》(2014)等一系列文件。随着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快,长三角都市旅游与其周边区域旅游空间关联的升级,旅游发展“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特征愈加明显,区域旅游向等级均衡、空间结构合理的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发展,旅游中心城市之间相互作用更强。那么,随着旅游业空间布局特征的变化,长三角地区旅游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本地旅游业集聚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城市间旅游业合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未来区域间旅游业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且包含着空间布局的优化、体制机制及产业组织结构的完善等。遗憾的是,已有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规模扩展即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少有研究探索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国别研究中,国家规模、地理位置、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经济增长模式等都影响着旅游发展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这些国家特征都浓缩在空间之中。因此,从空间维度探索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仅有少数文献从两个角度将空间因素纳入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
1. 具体包括上海市、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淮南市。
019
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
一是从旅游空间集聚密度的角度,考察单位面积土地上承载的旅游经济活动量对当地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从空间溢出的角度,将区域之间经济活动的空间相互依赖效应纳入模型中,考察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效应。尽管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空间因素在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还有待解决。新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加强的分类(sorting)效应和选择(selection)效应。基于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的实证研究往往发现,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随国别的不同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如何缓解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影响着实证结果的准确度,进而影响着旅游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判断。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效应和机制,对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能的贡献主要有三点:(1)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基本上围绕省级层面的数据展开。然而,省级层面的
研究忽视了地区间旅游产业类型的差异性,加上旅游业的空间溢出有地理局限,省内的空间溢出可能比省份之间的更加明显。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资源差异相对小,地理相对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城市间有着相对较长的旅游合作历史以及相对成熟的旅游合作机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制相对完备。因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这些城市2005-2014年的空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这一地区旅游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旅游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机制。(2)研究内容。本文抓住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大背景,研究了这一地区旅游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深入挖掘其空间溢出机制。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首先以地理距离为基础定义了空间相邻矩阵,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考察相邻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抓住影响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外溢的两个重要因素:地理距离和集聚规模差异,将其与空间相邻矩阵进行加权来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此探讨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的空间外溢机制。(3)研究方法。考虑到旅游业集聚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在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控制空间自相关效应的同时,通过固定时间和地区效应,以及采用旅游产业集聚变量的滞后期来缓解这一内生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每一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更加直观地反映地区间旅游产业集聚外溢效应的强度。
二、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空间外溢的机理
与工业企业相比,旅游业自身的特点比如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各环节的连续性等
决定了企业间以及细分行业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更高,更容易在地理上集聚。这种集聚带来了多种外部性。Rosenthl 和Strange (2004)将集聚的外部性分为产业外部性、地理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其中,产业外部性是指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经济(Marshall Economy)和多样化经济(Jacobs Economy),地理外部性主要分析地理距离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特别是空间外溢效应,而时间外部性则指产业集聚的动态效应。已有学者从产业外部性的角度研究旅游业集聚的影响,发现旅游业多样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专业化的影响则不明显。
2018年第4期·服务经济
随着对空间因素的关注,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不能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助空间计量模型重新考察旅游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部分学者考察了旅游业集聚的绝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王良健等(2010)同时纳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人次和收入度量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发现各省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互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受到当地和邻近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李秋雨等(2016)强调我国旅游业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和旅游产业定位的不同都会导致旅游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大相径庭。他们从省级层面将研究对象分成4个区域,比较不同区域国内游和入境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越好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还有部分学者以旅游业产业集聚的相对规模指标-区位商指数度量旅游业发展,直接考察旅游
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效应。赵磊等(2014)构造了30 个省份1999-2009 年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检验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控制了空间自相关效应后,旅游发展依然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主要通过旅游流的空间扩散和区域间基础设施共享以及知识溢出而外溢到其他地区。
的确,地理邻近对空间外溢的发生非常重要。通常,地理相邻意味着游客在两地之间的出游成本会更低,两地之间更容易共享客源市场。而且,地理邻近的地区更容易达成旅游合作共识,从制度和政策上为旅游协同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积极作用的外溢。但是,除了空间距离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对也导致了空间外溢的效果截然不同。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业存在正负两种溢出效应,正的溢出效应主要来自于旅游业正外部性,而负溢出效应主要来自于地区之间旅游业的恶性竞争,因而除了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外之外,旅游业的溢出效应取决于区域之间的旅游禀赋和规模差异、交通的便利性、旅游一体化程度等。
以上这些文献都是考察旅游产业集聚规模比如旅游产业总收入、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少有文献直接关注旅游业空间集聚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认为,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产业空间集聚将通过劳动力共享、降低中间产品成本、促进知识外溢带来正的外部性,促进当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产业空间集聚将导致土地等固定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负的外部效应。但是,已有的实
证研究很难将这两种效应分离。杨勇(2015)借助Ciccone and Hall(1996)的经典模型,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密度是影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尽管较少文献直接关注旅游业集聚效应的空间外溢,在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将旅游业集聚效应空间外溢的主要渠道归纳为如下四点:(1)旅游业集聚地之间基础设施的共享
旅游者在目的地游览过程中对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关联产业产生需求,导致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交通设施、旅游住宿、公共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增加。其中,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而且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外溢到其他地区。因此,基础设施的共享可以使得区域之间旅游产品更丰富,
021旅游互动增强,从而使得旅游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外溢到其他地区。
(2)旅游业集聚地之间人力资本的共享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高层经营和管理人员,以及旅游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产业集聚带来具有特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共享,提高了集聚地企业和劳动力之间的匹配效率,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改进。与此同时,集聚地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更快,更利于旅游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流动性更强,人力资本的共享更为便利,更利于集聚效应的空间溢出。
(3)旅游业集聚地之间客源市场的共享
李山和王诤(2009)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有两大市场动力,一是内部客源自由流动的需求,二是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共享,以此吸引更多的外部客源市场。这也意味着由此产生的旅游流是区域空间集聚扩散现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得区域间旅游节点紧密联系。随着跨区域旅游产品设计的普及和旅游产业链向两端的逐步延伸,地区间的旅游合作越加紧密,旅游地之间往往互为客源地,促使旅游流在空间扩散,本地旅游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也由此外溢到其他地区。除了旅游流带来的客源市场共享之外,旅游消费的异地性以及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也使得旅游地之间建立合作网络,进而分享扩张的客源市场带来的好处。
(4)旅游业集聚地之间旅游合作红利的共享
区域之间旅游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使得旅游业集聚地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以区域旅游合作走在前列的长三角为例,早期长三角地区相邻区域之间有小范围低层次的旅游合作,多由民间组织或旅游企业组织推动,合作领域有限而且关系不稳定。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到二十一世纪初,长三角旅游合作更进一步,进入以旅游企业为主体、市场推动的全行业合作阶段。2003年后,随着长三角经济合作的推进和一系列合作制度的建立,政府越加倾向于运用政策导向引导区域间旅游合作向更高层次升级,旅游业进入到多产业参与、主体多元化、综合机制协调下的全方位旅游业区域合作阶段。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机制的完善促进了跨区域旅游经济实体的出现,推动了这一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地区之间在分享旅游合作红利的同时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
三、研究方法、数据说明和变量选择
(一)研究方法
1.空间计量模型
为了考察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以及影响外溢效果的因素,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实证研究,构造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并将这两个矩阵回归的结果与原始的空间相邻矩阵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文空间杜宾模型(S D M)的具体形式为:              (2)
其中ε~N(0,δ2In),i=1,…,n,t=2005,…,2014。y it 为人均GDP,W 为空间权重矩阵,
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