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绪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将近10亿农民,约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涉与人口最多、防程度较低、管理相对粗放、发展很不稳定的制度,它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已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合作医疗作为建国后在农村大面积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曾初步解决了数亿农民的就医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陷人困境,绝大部分农民变成了毫无公共医疗保障的体。2002年以来,我国开始重新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农民个人交费、集体扶植、政府资助的原则筹资,目的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卫生工作,使“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改善民生就要搞好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它是党中央关注农民健康、改善农村医疗工作的重大举措。从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以来,这项制度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地区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新农合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这项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在运行机制上并没完全行之有效的方案,对这项制度有效、规地持续下去,并在全国围推广的可能性和持续性构成了潜在的危机。需要我们根据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律和特点,建立起科学的筹资、补偿、管理和监督机制,使这项改革顺利开展下去。
关于此问题,学术界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涉与经济、政治等学科,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角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是为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合作医疗怎么交费小程序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性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显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准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集体和受益的个人采用混合方式提供。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即混合品两类)。 纯公共产品的围是比较狭小的,但准公共产品的围较宽。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院、应用科学研究、体育、公路、农林技术推广,本文所涉与的新农合等,均属于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公共生产,公共提供这种情况是指由公共部门生产出公共产品,然后,由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包括物品和劳务)。所谓公共提供,首先是指这些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供给的,其次它是一种以不收费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的纯公共产品,特别是行政部门,主要采用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方式来供给的公共劳务或服务。
第二,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公共产品并不一定都要由公共部门生产,有时,由政府购入私人产品,然后向市场提供。例如,国家可以将制片商已经拍好的电视片购买过来,在电视台播放。甚至武器和军事装备也由私人部门生产,然后由政府采购来的。
第三, 公共生产,混合提供一般来说,公共产品应当由公共部门来提供。然而,有些准公共产品,尤其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在向社会提供过程中,为了平衡获益者与非获益者的负担,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政府往往也采取类似于市场产品的供应方式,即按某种价格标准向消费者收费供应。这样,消费者必须通过付款才能获得消费权。例如,对于医疗产品既可以采取政府供给方式,也可以采取政府供给、个人付费方式,此外,自来水、电、煤气等,也都可以采取收费方式来供给。但是,由于混合供给方式包含了政府的政策因素,它与市场供给的私人产品,在性质和管理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上述三种公共产品生产方式中,前两种采用的是公共提供方式,第三种采用的是混合提供方式,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由谁来付款。公共产品无论是采用公共生产、公共提供,还是采用私人生产,公共提供方式,其结果是生产公共产品的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亦即财政拨款。公共产品若是采用混合提供的方式,则其生产成本将由政府和受益的企业或个人共同分担。
公共政策只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必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英国近代思想家边沁主(政策制定)要从整体人民的观点出发,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政策的利益实现和利益的分配问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对农民这一庞大的利益体的医疗卫生的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取消农业税后如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公共产品在经济学中也称为公共服务,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将公共产品定义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者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这种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
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而不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就是准公共产品。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围,满足农民居住生产生活需要的,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各类物质或服务产品,它涉与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从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来看,虽然近些年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讨论。
 (二)、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程
按照通常的提法,“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会员每年缴纳一定的保健费,形成合作医疗基金,会员看病时享受一定比例的折扣。从本质上看,“合作医疗”的核心就是“合作+医疗”,以“合作”的形式,来实施“医疗保健”。我国合作医疗制度的成长轨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制度供给”严重不足的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更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