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创声音竞演真人秀《声临其境》的传播之道
2018年初,湖南卫视推出全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真人秀《声临其境》,该节目以台词和配音为切入点,每期邀请四组台词功底深厚或是声音动听的演员和配音演员同台竞演,开播即获得8.6分的高分。《声临其境》打破传统真人秀复杂的作业流程,以简单的表现手法去呈现影视剧配音演员专业素质的细分领域--声音。2017年4月底,在“书香中国”年度晚会中,李立宏、徐涛和吴俊全等知名影视剧配音艺术家通过声音艺术再现了《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引发国内观众对影视配音演员本身、专业技巧和审美体验的热烈讨论。此外,当下有声读物、声音类APP和等内容产品的广泛传播,以及流量款游戏和影视剧的配音演员如季冠霖、阿杰等纷纷走向台前,这些都使得影视剧配音艺术饱受关注。《声临其境》导演徐晴以此为契机,通过赛制、嘉宾、剧本、定位和特效的优化组合进行了原创声音真人秀的创作尝试。节目开创此类真人秀的先河,其成功的传播之道值得研究和借鉴。通过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和嘉宾设置三个方面的总结和探索,我们可以大致描摹这一原创型、现象级爆款节目的整体构架。
1、节目形式的避繁就简
真人秀是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是对“假定情境”的“真实展现”,它以全方位、真实的近
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后期剪辑组合而成。其核心是“真”,通过非虚构的手段和趣味的环节设置,让嘉宾进入规定的场景,进而通过纪实的手段反映人物的本能和本真的生存境况。而部分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相亲类节目、游戏竞技类节目和歌唱选秀类节目等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射于形式的包装。复杂的流程和反转的剧情或许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满足部分受众猎奇的心理、黏住渴望的眼球,但过程中对不可控因素和尺度的把握只能依赖于后期的剪辑,这就违背了“真”的初衷。此外,真人秀的重要支撑是“人”,通过节目的形式反映人性和人格的差异、塑造有生命力的人,才能增添节目的感染力,让受众在不同人物呈现的对比中或愉情悦心、或反思自我。而作为公众人物的嘉宾,为了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往往对不同的剧本进行事先“打磨”,为自己预设与之匹配的情节,完成预期的自我呈现。从人出发、以情为本,祛除对节目形式的迎合,以本我的姿态全情投入才是真人秀的精神内涵。
反观《声临其境》的节目形式则做到了避繁就简。节目每期邀请四位嘉宾,整体的声音竞演共分为三轮,轮次之间界限明晰,根据节目的节奏层层递进。前两轮的声音竞技为“经典之声”和“魔力之声”,嘉宾隐藏于幕后的音效室,分别演绎预先准备的经典剧本和挑战临时抽选的台词。而观众只闻其声、未谋其人,通过充分调动联想和记忆猜测嘉宾的真实身份。嘉宾可以显露本声也可以进行声音上的“乔装”,这种扑朔迷离的效果给予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如果说,前两轮的竞技是完全处于虚拟空间的纯声较量,那么第三轮“王者之声”就将嘉宾赤裸裸的揭面于观众面前,通过设定的情景剧,四位嘉宾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充分调度诠释声音意境。最后,现场300位观众票选结果最高者进入“2018年度声音盛典”的比拼。
节目在形式上构建了相互弥合的三维空间。第一维空间为录制现场之外的配音室。摄像师通过镜头捕捉嘉宾配音的准备工作、表情、动作、心路历程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让观众对配音艺术创作流程详细了解,达到了知识传播的功效。配音室内配置一名声音助理--主持人沈梦辰,通过声音助理对第一次现场情景的描述和与嘉宾的互动调度观众的口味和参与式体验。第二维空间是演播室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声临其境》邀约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凯担任发声者,王凯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从事多年的配音工作,声音可塑性、表现力和配音理论功底较为突出。如,第一期节目中当嘉宾张歆艺在不看视频影像而将《甄嬛传》片段无缝演绎的时候,王凯立刻指出:“这在配音行当里这称之为合槽,她把所有的槽都给泥上了。”在演播室舞台上,王凯不仅扮演穿针引线的角,将专业的配音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同时部分时候还会配合嘉宾完成剧本的有声塑造。这不仅体现了节目“声音至上”的专业品质,而且保证了对突发状况和尴尬情景的及时把控。第三维空间是观众席前排的新声班成员区。该区成员由以牛骏峰、张可盈为代表的新生代演员和以杜海涛、梁田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主持人为主,
他们代表了中国声音创作艺术的新生力量。变“评委点评式”为“学员请教式”是节目形式上的一大创新。新声班学员一方面带领观众猜评嘉宾身份,营造现场互动的轻松氛围;另一方面向嘉宾请教配音技巧,为青年新秀树立了标杆。
节目的三个轮次所引发的情感共鸣和叙事深度逐级递增、边界明晰。三维空间相互呼应又相互嵌套。轮次和空间共同建构起节目形式的整体框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节目效果清晰明朗,超乎想象又蕴含于情理之中。
2、节目内容的返璞归真
影视剧配音作为一门独立的带有表演性质的有声语言二度创作艺术,成为完整的影视剧制作链条中不合或缺的重要环节。配音真人秀节目内容的编排依托于剧本的选择、演员的表现和独到的定位,三个层面的设计应当做到精神要义的贯通,不能掩盖节目的核心元素“声音”。《声临其境》节目内容坚守返璞归真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潘鄂明
第1,剧本选择上以接地气的方式再现经典,辅助仪式化的传播手段,传承民族文化精粹,着眼于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节目本着向经典致敬的宗旨,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将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与时代性相交融。节目组还邀请了一个由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组成的声音导演团队,每期根据专业团队的建议和观众的感受选择剧本。如,《魂断蓝桥》、《董存瑞》、《夜宴》、《智取威虎山》、《西游记》等经典影视剧本先后出现在节目中,在唤醒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的同时,关照主流价值观,营造身份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无形中为粉丝文化的精神取向指明方向。
第2,在演员表现上规避了对嘉宾隐私的窥探和过度消费,着眼于其工匠技艺、个性呈现,传递人文关怀。张绍刚认为,真人秀节目往往较大化地将原始人性和个人隐私暴露放大,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地窥私欲和自我的心理投射。当下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惯以嘉宾间的矛盾冲突和欲望隐私作为命中观众痛点的突破口,以抽屉式的任务诱发明星的行为,而本身这些内容的设置跟节目的整体叙事并无逻辑关联。《声临其境》打破了惯性魔咒,只去关注声音的温度和情感这一主线。嘉宾的专业主义和职业素养,成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泛络传播环境中的“强心剂”。现场的声音教学、业务交流影射当下的演艺环境和社会热点话题,增强了话题热度、传播黏合性和用户忠诚度。如第二期嘉宾宁静分享时用重庆小面的制作隐喻配音表演,认为真正的配音表演就是没有表演。诸如“配音就是化繁为简,当你抛弃曾经拥有的浮华时显露出来的就是纯粹的艺术”、“声音亦表演,当你爱上角时角是你,你亦是角
”等嘉宾吐露的金句被制作成文字特效呈现在屏幕上时,节目的品味、质感连通节目的灵魂同时升华,这也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三,在定位上以声音创作的“真善美”为导向,用饱满的内容丰富节目雅俗共赏的泛文化属性。泛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将传统高雅文化通俗化的阐述,即内容更亲民,分发更有效,调性更年轻,表达更多元,手法更时尚,传播更贴近。以文化为基本属性的,以知识分享、智慧输出、精神愉悦为基本使命的文化文本,都可以理解为泛文化的范畴。例如,《国家宝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着你》等一系列泛文化电视节目的异军突起,充分印证受众在浮躁的文化消费背后重拾“完美人性”的信心。《声临其境》积极探索配音行业的专业主义以及传统文化、高雅文化的接地气表达,将抽象的配音技巧、理论直观趣味的呈现,把阳春白雪的文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稍加娱乐的传播。这个过程不是此已非彼,是增量,是提升,是共生,也为真人秀节目走出疲软开拓了新的展演空间。
3、嘉宾设置的立体多元
《声临其境》的嘉宾多以老戏骨和实力派青年演员为主,他们的配音专业功底扎实,能够将自身个性与节目风格浑然一体。节目的嘉宾设置坚持立体化和多元化的双重原则,从而激发
节目效果的动态平衡。
立体化。节目采用主题式的选题,每期设定一个大主题,嘉宾选择和剧本编排都紧紧围绕特定主题。如第一期定位为青年之声,与之匹配的嘉宾为张歆艺、周一围等有代表作品的青年演员,节目中对应的剧本出现了《还珠格格》、《蜡笔小新》、《功夫熊猫》等青春题材;第二期定位为帝王之声,选择的嘉宾均是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帝王的演员,张铁林、唐国强等也用过硬的实力诠释了不同年代的帝王之音。巧妙的主题设置,不仅使得节目轮廓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同等类型嘉宾之间的相互切磋和碰撞,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实现节目收视和口碑双赢的效果。
多元化。节目坚持典型性的原则,优中选优。参与其中的嘉宾均有经典的代表作品,或是一代人的美好记忆、或是引领潮流的中坚力量。节目在嘉宾多元类型化选择上也非常考究。有专业的电视剧演员,如陈建斌、张铁林、潘粤明等,也有影视双栖演员,如唐国强、周一围、赵立新等。同时节目还紧跟影视配音的前沿趋势,关注行业的细分领域和小众领域。导演徐晴谈到,共10期的节目中还会陆续请到经典手游领域和热门IP剧领域的专职配音演员参加竞演,如为单机游戏《古剑奇谭:琴心剑魄今何在》配音的演员边江以及为《甄嬛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经典IP剧配音的演员季冠霖等。此外,节目还兼顾嘉宾的性别比例和风格,满足不同受众的诉求。
《声临其境》的高收视率不仅提升了受众对影视剧配音行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也为我国原创型真人秀内容产品的生产开辟了道路。坚守“真”的生命线,构筑有灵魂的“人”,“秀”出特和品牌,摸索创新之“术”,才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传播之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