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乡野豆子
陈重阳
②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农人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种奢侈。后来,豆子オ大片出现在田野,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黄豆、赤豆、绿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豆科作物一贯深明礼仪,它们在季节里,托着饱满沉实的豆荚,面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手相让的姿势。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后,场地里集结的豆荚们,会经历一场棍棒的夹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作一团,这是它们对农民最高的礼仪,还是对生命发出的赞美?
④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豆皮便轻舞飞扬,壮烈飘散而去。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遗留的碎屑后,各种豆子便发出黄、赤、绿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母亲欣喜的目光里。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彩页,内容一下子就不一样起来。
⑤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榨油。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会轰轰烈烈地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生香起来。
⑥最奢侈的莫过于炸咸食。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都会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和好的面团则擀、轧、切,做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刺啦、刺啦的烹炸声,像是对生命的歌咏。
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便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宝,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映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人困马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扒着罐子,挺身仰脖,咕嘟咕嘟,肺腑之间便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他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
⑨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弟都冷得缩着脖颈。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时辰煮到软烂,加些柿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
⑩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便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
⑪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陆离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扎根在我的记忆里,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命的原香,挥之不
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3期)
18. 全文围绕“乡野豆子”展开叙事,请在横线处依次补充恰当的内容。(4分)
种豆子 ① 榨豆油 ② ③ ④
19. 作者将豆子与乡村人的生活勾连起来。请简要概括绿豆茶和母亲的豆包的作用。(4分)
示例:豆油滋润了乡间的生活。
①绿豆茶 。
②母亲的豆包 。
20.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豆科作物一贯深明礼仪,它们在季节里,托着饱满沉实的豆荚,面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手相让的姿势。
(2)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オ天下定矣,安分下来。
21.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22.文章的结尾谈到了“生命的原香”,请问“生命的原香”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乡野豆子为主要写作对象。(5分)
中考成绩怎么查询202018.【内容概括】(4分)
①收豆荚/吹豆皮/颠豆皮 ②炸咸食 ③煮绿豆茶/做茶饮 ④做豆包/蒸豆包
[4分,每点1分。]
19.【内容理解】(4分)
①绿豆茶滋润胃肠/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解困解渴/恢复力量/乡村气息。②母亲的豆包传递心意/传递温暖/内心实在给我们和亲戚带来了幸福的味道/浓浓乡情/融洽的亲情。
[4分,每点2分。]
20.【鉴赏分析】(4分)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深明礼仪”“丢弃私藏的意图”“拱手相让的姿势”赋予了豆科植物以人的情态与(或)品格(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豆子茁壮成长/成熟/丰收的样子)或刻画出豆子的热情大方/无私,表达了作者对豆子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1分)。
[2分。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1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煮豆”比作“战场厮杀”或(“上砍下杀”“安分下来”赋予绿豆以人的行为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豆在锅里上下翻腾的情形或(写出了煮豆时绿豆的调皮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绿豆的喜爱之情或(表现了作者煮豆时兴奋/愉悦之情)(1分)。
[2分。修辞方法1分,效果分析1分。]
21.【人物分析】(5分)
①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1分)。从母亲收豆子(或:翻拣豆子遗留的碎屑)、炸咸食中可以看出来(1分);
②母亲是一个手巧(或:能干)的人(1分)。从母亲制作美味的豆包(或:炸咸食)中可以看出来(1分);
③母亲是一个热情待客(或:热情大方、喜欢分享、心地善良)的人(1分)。从母亲多做一笼屉豆包作为礼物走亲戚中可以看出来(1分)。
[5分。性格特点(1分)+例子(1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
22.【点评探究】(5分)
(1)“生命的原香”的含义:乡村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是指乡村生活中幸福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农人温饱之外的一种奢望。或者:指生命中原来应有的幸福生活。)(1分),乡村人如同豆子一样勤劳、实在、无私的美好心灵(或者:乡村人/农人勤劳、能干、朴素/质朴/实在的品质。)(1分),乡村人克服物质上的苦涩而拧出精神上的甜味的坚韧(或者:乡村人/农人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生活。)(1分)。
[2分。每点1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2)以乡野豆子为主要写作对象的理由:①因为乡野豆子是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形散神聚(或者:起到全文的线索的作用。)(1分); ②借物喻人,写豆子,更是写人,写乡村生活
(或者:把豆子比作乡村人/农人的美好品质/美好生活。)(1分)。 ③托物言情,抒发了作者对豆子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乡村人美好心灵的赞美(或者:抒发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人/农人/乡村生活的赞美/喜爱/怀念之情。)(1分)。④用平常的物体寄托成年后的作者淡淡的乡愁,对小时候温馨家庭生活的怀念之情(1分)。
[3分。每点1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2题。(22分)
绿托起的梦
吴胜之
①我对茶情有独钟,尽管离开了茶界很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或是在休暇之日,我都喜欢搭着通往普觉镇的班车去看那里的大同万亩茶海,并与朋友曾见见面。
②春茶采收结束了,正值夏茶开采的五月。此时,翠玉般的茶园,在立夏后的阳光照耀下,瞬间变得炙热起来。藏在草丛中的虫蝉正在休眠,只听见从山上传来布谷鸟婉转的叫声。漫步茶园,置身绿树间,只觉心胸坦荡开阔。怀着对一棵棵绿树的一往情深,伸出双手抚摸萌发的嫩叶,那浅浅的青,淡淡的绿,齐刷刷挺立着,仿若一夜间冒出。一路茶香弥漫,枝叶轻摇,令我心情陶醉不已,遐想无限。
③眺望远处,棉花坡山下的茶园里遍布着采茶人,不远处有几个中年人抬着修剪机正在忙碌,前面有个大嫂,身边还带着一个小男孩,她全神贯注盯着茶蓬面上,双手轮作像蜻蜓点水似的,灵巧熟练。我不由自主地走近,当她得知我是曾的朋友,便对他夸赞起来,说他做事干脆利索,从不拖欠她们的采茶费。
④正在谈话间,曾大步流星向茶园走来。他还是当年那副神态,尽管已近花甲之年,但身体还是那样强壮结实,还是满头黑发,不减当年的风采。难得的是,他有个好脾气,无论遇到多大的不愉快的事,脸上不挂怒气,对人总是笑脸相迎。“怎么来场不先打个电话呢?”他语气带着点责备。他说他到镇上取钱去了,每天都要支付采茶人的工费,这事可不能含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