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的修改与反思
作者:房秀丽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年第02
        局里计划举行绿米都杯系列活动之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说讲评大赛活动。拿到通知,我校历史教研组组成3人团队,参赛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标准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环境,提供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鼓励学生独立与个性化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曾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如下:
        1 情境导入:搜集新中国成立后的阅兵图片,配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了解人民军队的创建,引入课题。教师通过课内外资源的整合,自然过渡,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历史提供情境。
        2 创意星空: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故事、歌曲、说唱、打油诗、顺口溜等,创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相关内容及三者之间关系,解决教
学重点。我们本着对学生的尊重,设计学生自主选择动画图片领取创编任务,最后请同学们展示、分享创编成果。我们设想,自主创编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寓教于乐中达成知识能力目标与过程方法目标。
        同时,设计通过红军歌曲让学生讨论红军的生活情况,分析出红军生活的艰苦,揭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乐观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 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4 归纳交流: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的演绎,表达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过程,紧扣课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实践应用: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基础知识训练、能力提升训练、合作探究习题,分层次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结果。
        有了教学初步设计,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结果问题出现了。
        首先,在创编环节中,学生领取创编任务后,每个组都是选取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课堂中对创编过程的观察和成果展示的效果来看,我们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没有达到预期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效果;不仅如此,故事也只是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堆砌,毫无情节、细节可言。
        其次,在分析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只是就教材说教材,千篇一律。
        如果以这样的课堂效果去参赛,那我们是必败无疑。为什么学生只选故事的形式去创编?我们明明给出了很多种与创编故事一样有趣味性的学习形式。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这么局限?要不就是我们的理念出了问题?这些疑问困扰着我们。
        课下我们3个人聚到一起,研究第一次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我们首先对教学设计中的可行部分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
为什么要阅兵
        例如:在导人部分的阅兵图片选取上,我们吸取先前的经验教训,分别截取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和建国60周年j大时期的资料,这样一来使导入部分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其次我们认为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出现选取形式单一,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对歌曲、说唱、打油诗、顺口溜等形式不了解、不掌握。什么是打油诗”?语文课学过吗?什么样的歌曲可以表现历史事件呢?有谁指导过?另外在分析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的环节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其他资源作参考,学生只有一本教科书,就教材说教材也是情理之中的结果。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了解学生对歌曲、说唱、打油诗、顺口溜等形式的认识程度,准备作出新的设计;其次,准备利用师生对话,让学生挖掘教材、合作探究完成分析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
        经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修改一: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在创编环节,上一次由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足,导致学生选取形式单一。于是这次我们以前面学过的辛亥革命内容为例,创编了一首打油诗,让学生了解打油诗的形式和特点;又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为例,让学生感受如何用歌曲来表现历史事件。分析毛泽
东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学生通过教材只能得出敌强我弱这一结论,这时教师必须要利用师生对话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可以提示:井冈山地区在地形方面、种植作物方面和城市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修改效果:经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明确了任务,掌握了方法,积极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创编过程中,学生的创编形式有故事、打油诗、歌曲。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与文本交流时凝神专注,与老师交流时主动跟进,学生与学生交流时相互欣赏。分析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学生经过合作也能超越教材,得出更广泛的结论。学生的作品和结论有些令我们始料不及。学生的积极学习让老师也得到教益,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下面节选几段学生在课堂中创编的打油诗和得出结论。
        创编作品:
        南昌起义:面对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领导来起义。一九二七八月一,恩来首先来领导。朱德率部队,打响革命第一。
        秋收起义:一九二七九月整,湖南智者。领导工农革命军,湘赣边界大起义。敌
强我弱损失重,放弃长沙进农村。中国第一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一九二八四月间,伟大领袖。朱德山上来会合,见面握手好激动。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军旗迎风飘。
        三者关系: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的结论:1 城市敌强我弱,井冈山敌人力量薄弱。2 井冈山是山区,敌人想打上来不太容易。3 农村众和共产党关系好,都听共产党的。4 农村有粮食,有青菜,保证能吃得饱。
        修改反思:两次课堂教学,两种效果,一前一后的反差让我们思绪万千。教学目标没有改动,教学环节没有改动,只是增加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就会让学生有如此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凡事要从大处着眼,但一定要从小处着手。我
们第一次课堂试验的失败正是因为忽略了许多细节,主要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教师引导示范作用没有发挥。经过这次尝试,我们真正理解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要不断地启发、唤醒、点拨学生,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角的转换而让自己在课堂上置身教学事件之外。
        修改二:增加拓展延伸环节。
        归纳交流环节结束后,我们又增加了拓展延伸环节。从学生生活中具体事件出发,选取素材。例如启发学生:当你经过认真的准备,在考试中仍然取得了不理想成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以及一些类似的问题。另外我们还选取了《》中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
        一位大师历经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次,他带领几位徒弟参禅悟道,徒弟说:师父,您的移山大法能不能让我们见识见识?”师父说:好,我就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吧。说着,师父开始打坐。数个时辰过去了,山仍在对面。徒弟说:师父,山怎么不过来呢?”师父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大步奔走,于是山真的在大师面前了。
        由此启发学生:请问大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修改效果: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中再次兴奋起来,大家在一起交流彼此对考试的感受,发表自己对移山大法的见解。有些学生谈及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说到自己在考试前存在压力,陷入考试焦虑之中无法释怀。这时就有学生安慰、鼓励,告诉大家要乐观面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于移山大法是如何做到的,细心的孩子已经在故事中发现了答案。教师于是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方式、变换角度解决问题。
        修改反思:最初的教学中我们只是讲述历史事件本身,后来我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启示。本着这一原则,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习共产党人的乐观精神,创新意识和变换角度看待事情的态度,穿越历史,感悟现实。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把自己当成历史的复读机,要挖掘生活资源与历史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指导、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