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民意趟出路子——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书记工作纪事
作者:刘晓云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8期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打好脱贫攻坚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一线锤炼干部队伍结合起来,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相关要求,在“全”上做文章,在“变”上求实效,打造了一支畅通服务众“最后一公里”、助推全面振兴的生力军。此举激发了众创业创新的新热潮,点燃了全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15 年底,双鸭山选派了415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2016 年5 月, 又选派151 名干部到街道社区任职第一书记,就此实现了全市415 个行政村、28 个街道123 个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
    不是“镀金”,不走过场,一心帮百姓创业
    市区的机关,离乡村有多远?市里的干部,离农民又有多远?如果放在一年多前,孙琳或许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位来自双鸭山日报社《安邦河晚刊》的采访部主任,打小就在城里长大,对农村几乎一无所知,被选派到四方台区太保镇中华村当起了第一书记。如今再见孙琳,言谈举止间感觉她已成了正儿八经
的“村里人”。与她一样被选派的565 名第一书记,也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着人生中的一次蜕变。
    参加完入村前的培训,孙琳豪情满怀。但没想到,驻村后上任的第一天,她就吃了一个“下马威”。那天上午,在离村一里多远的太保镇满源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中华村“两委”班子成员迎接了孙琳:办公室里寒气逼人、吐气成霜,村里的干部们都很小心地与她保持着距离。“村里也没钱买煤呀!要不第一书记赞助点?”观望了半天的村委会主任说。
    “带着热情来到这里,遇到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自村民的冷嘲热讽:“第一书记是个啥书记呀?来管啥事?”“还第一书记,到村里能是个啥官?没准是在市里犯了啥错误发配到这儿的呢……”
    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有的村,没条像样的路,办公室简陋不堪;有的村,村民对村干部“放心”,竟是因为谁都知道村集体压根儿就没存过一分钱;有的村,“两委”成员常年在外打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农民的艰辛,在众的质疑声中反思自身。孙琳在日志中写道:市委派我们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并不是“施恩”,也不是什么“救星”,而是实实在在带着乡亲们调整结构、移风易俗、增收致富!
    感情体现立场。大半个冬天,孙琳每天就在村民各种流言蜚语中挨家挨户走访,带着真诚,带着不服输的劲头,带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直面各种猜忌、疑惑。她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孙琳的驻村
日记里写道:“今天到村民吕百玉家走访,受到了驻村以来的第一次热情接待,喝上了滚烫的茶水,真暖心呀!我把包里的奶糖全都留给了他家的孩子,聊了很多心里话,知道了村里很多事儿,走出来时孩子一直送我到大门口,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我好像看到了曙光!加油干吧,明天继续!”
    一年多来, 全市第一书记走访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达到100%,走访众达到80%,解决众难题1500 余件,取得了众的信任,众把他们当成了朋友、亲人,成为众的“主心骨”。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干实干苦干
    第一书记该怎么干,才能赢得众的信任?
    没有人知道孙琳为了村民付出了多少,但村民都知道,在2016 年5 月14 日的那场大风灾中,她奋不顾身扑向被大风吹起的大棚塑料薄膜,扬起的棚膜把孙琳卷起,发现险情的村支部书记一把抱住了她,大喊着让她撒手……
    如果不撒手会是什么后果?孙琳不知道,但她知道,这一扑扑没了村民对她的戒心,打开了村民心上的锁。“为咱们的东西连命都能不顾,还能惦记咱家里这仨瓜俩枣?跟她干准没错。”村民们朴实的话透露出对她的认可。从那以后,只要她发出号召,村民都会在第一时间响应。村民们放下了手中的麻将,在她的组织下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尚农电子商务培训;因为架电占地,十几户村民反复上访。不到半个月,村民的要求得到合理满足,上访户全部息访。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心入情入,想干实干苦干。来自市委办公室机要局综合业务科的王海军,到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任第一书记。“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农民当亲人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全身心引领农民兄弟致富奔小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决心干出个样子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年多来,通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争取项目5 个,项目总投资达2800 万元;成功引进了湖北恩施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了“黑龙江黑土头稻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黑土头稻”商标。当地的绿富硒优质稻米将借助知名企业的销售平台以更高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建立了1000 亩富硒水稻基地,带动农民签订水稻订单3000 亩;争取县新农村办、林业、卫生、农行、残联等部门扶持政策,累计为农民办好事实事10 余件。
    短短一年多时间,566 名第一书记在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涌现了开心农场“私家稻田”、旅游观光摄影基地、体验式农家饭庄等新兴致富项目20 余个;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全市实现“旱改水”15.7 万亩,新建合作社47 个,签订订单65个;在项目建设上,引入项目87 项;在品牌创建上,创新成立了第一书记联合会,牵头启动了“农商对接”项目,创建了农特产品展厅,开设了网上电商平台,用第一书记信誉担保,销售农特产品,月销售额近4万元。
农家致富项目    与以往的帮包工作不同,双鸭山市委此次明确思路: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要做坚强
基层组织堡垒的放心人。他们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严格组织生活、丰富党员活动,把“规范”带进了班子,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把“公道”带进了班子,亲力亲为做事,以身作则干事;把“干劲”带进了班子,夯实了基层基础,建强了红堡垒。年初以来,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1100 余次,完善村级自治、管理、监督机制380 余项,开展民事代办、便民服务等7400 余人次,帮助改造村级活动场所266 个,培养基层后备干部580 余人。
    农村社区要发展,必须移风易俗。第一书记们用科技武装头脑,用文化充实生活,引导广大众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三下乡”活动110 余次,培训众18900 余人,组建文娱团体200 余个,组织义诊60 余次。举办邻居节、社区文化节等活动36 次,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89 个,开展志愿服务900 余次。
    基层锻炼,众认可干部受益匪浅
    “今天上午回到村委会,办公室门口不知道是谁给我送了一篮子蘸酱菜,翠绿翠绿的。还有几个笨鸡蛋,有两个上面带着血,大爷说是‘开裆蛋’。我蹲在办公室门口失声痛哭。不过这眼泪是开心的眼泪,和前几次的不一样。村民多好啊!一旦认可了你,就会把你当成亲人看。加油!不能辜负村民们的期盼!”这是孙琳在驻村半年后日记里记载的一篇。
    众的认可是对第一书记最高的褒奖。第一书记在工作中,用真心付出换众理解,用真挚情感换
众支持,用真抓实干换众满意,赢得了民心,激发了活力,推动了发展。“看起来是我们出人帮扶农村社区,其实受益最大的是我们的干部。”一位第一书记感慨地说,在基层1 年经受的锻炼,比机关3 年还要多、还要强。
    据介绍,双鸭山在选派第一书记时,一是着眼全局“选”。既考虑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夯实基层基础,帮助落后地区扶贫攻坚,又兼顾培育锻炼机关企事业干部,解决干部队伍后备力量薄弱问题,市、县(区)联动,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与组织部门审查确定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择优选定处级干部和处、科级后备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确保人选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善攻坚;二是聚焦重点“育”。组织岗前培训班7 期,分别针对扶贫攻坚、移风易俗和优化发展环境,举办了到村任职第一书记“转思路、调结构、促增收”专题培训和到社区任职第一书记“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专题培训。先后召开座谈会16 次,查不足,交流经验,完善措施,确保第一书记发力有方向、扶贫有办法、工作有成效;三是因地制宜“用”。
    打破思维定式,坚持“五湖四海”培养干部,多元集合、多项助力,破解基层难题,优化岗位设置,确保第一书记展现自身特长,发挥积极作用。突出边疆地市特殊性,选派了43 名军警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针对农村、社区在教育、医疗方面需求,选派了12 名一线教师和3 名医护人员到基层任职;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选派了28 名副处级干部到街道任职。
    为锻造一支扶贫攻坚铁军,双鸭山市委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全天在岗,与众朝夕相处、打成一片,提高信任,逐渐成为他们的家里人。严肃工作纪律,出台了《双鸭山市第一书记工作规则》,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纪律提出刚性要求,对日常检查、半年考核、年终奖惩做出具体规定,县(区)每月记录第一书记工作情况;乡镇(街道)党委负责第一书记的工作考勤;村(社区)定期组织村(居)民评议第一书记工作。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目前,已有21 名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实践充分证明,众需要干部,但干部更需要众。谁能吃苦、谁不怕困难、谁能和众打成一片,谁就能学到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掌握在机关练不成的本领。”双鸭山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通过第一书记的工作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人才资源”,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培养和使用,将是双鸭山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