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个人观后感800字6篇
  忏悔录观后感800字1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
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观后感800字2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
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忏悔录观后感800字3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
中还有不少淫邪的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 为什么最迷人的最危险是什么歌
〝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他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
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也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的柔情,有时甚至近乎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而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小和加蕾小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忏悔录观后感800字4
  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
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
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卢梭对父亲,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对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恶吧,但卢梭对自己的父亲多得是崇敬,〝他还是以为好父亲〞,这一点是很令人赞赏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没沦陷,就会还有做人的底线,就是个好人.
  在读这篇著作时,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对教会,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自己以后会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说实在的,我搞不懂卢梭到底在忏悔什么,他像是在写自传,人生中谁不犯一些错误呢,有的错误也是外在的条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样地自我忏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卢梭反省录,甚至回忆录.不管怎样说,这种自我反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忏悔录观后感800字5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