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
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这里结合此次教学实践,就青年教师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我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讲的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一件事情只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一节课而言,我认为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从开始准备到正式上讲台讲课这期间的所有工作,我认为它包括备课资料、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和具体细节等多个方面的准备。
1、备课资料的准备
掌握这节课所有的备课资料,这是讲好一节课的基本前提。
查备课资料的途径有三种:①利用手头现有资料,主要有教师用书及专业书籍、各种版本的教案及教辅资料。②上网查,一般用百度比较好。③到学校图书馆查专业类杂志。
怎样磨刀资料收集好后,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一般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这节课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学实
录。这类资料因为是别人用过的,所以比较实用,但往往创新不够,即使是有创新,但在使用时也要慎之又慎,避免出现抄袭、模仿的嫌疑。二是有关这节课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和研究论文。这类资料通常比较零散而显得用处不大,但往往里面可以提炼出新颖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备课资料的多与少的关系。这要根据时间和个人的习惯来定。时间充分,可多多益善,时间少,要宁缺勿滥。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我都没有错过,我个人的习惯喜欢博采众长。二是看资料和写教案的先后关系。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资料多了(比如你要是看50多篇文章),一遍看完,已经是头昏眼花了,脑袋是空白,这样结果是事半功倍,效率极低。我的做法是看最基本的教案资料,写出初稿,然后再看一篇文章,就将其中有用的东西补进去。这种任务分割法会让人很有成就感,而且效果极其好。
2、教案设计的准备
怎么样设计教案,这是一个大的命题。后面我在谈到“什么类型的课会受到欢迎”时,会涉及到一点教案的设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一节大的公开课、竞赛课要准备几种类型的教案。
我个人认为要准备三种:
①自己看的教案。这种教案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详案,也可以是简案,自己能看懂就行。最好是准备两份。详案能使你有效地掌控课堂,甚至可以精确到10秒钟要做的事情的规划,但它的弊端是使你无法检测某个细节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简案能让你有更多的临场发挥的空间,同时你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心中有数。
②给别人看的教案。这种教案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你的设计意图,对你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必须是详案,最好是一份教学实录。二是你必须写出你的设计思路,最好是写出你对这种设计的看法。这份教案是我最看重的,它最具有针对性,写的过程就是你思维加工的过程。
③给评委和其他听课教师看的教案。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能详细,只能是简案,因为越详细,人家越是容易挑出你的毛病。再者如果是详案,听课的评委和教师就不会过多的关注你的讲课内容。二是这种教案一定要有看点,要有新奇之处,要留白。在这次比赛中,有四个教师是将自己的详案发给了评委和教师,这是很忌讳的,一发下去,这课就没有讲的必要了,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当然。还有第四种教案,那就是参与评奖用的,这种教案是另一种写法,这里不多说。(《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3、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首先要清楚的,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所以实用性是它最大的准则。这里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看法。
①课件素材的收集
因特网下载、图片扫描、捕捉与剪辑现有视频素材、自己制作的素材、购买
②制作软件的选择
Powerpoint是一种简便易学的幻灯片制作工具,适用于制作静态图片和文字的“讲义性”课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修改方便,易于保存,且具有方便的链接功能,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软件,但其缺点是很明显的,功能单一,缺乏互动性,不大气。
Flash是一种绘画和动画功能都极强的软件,它可以满足我们对复杂画面绘制的需求,也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动画,但制作起来花时间、花精力,且修改不是很容易。
Authorware是一个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优点是功能强大,配以丰富的函数,能实现灵活多变的媒体编排,交互性强,能较好地体现一个课件的完整性,很大气。缺点是对多媒体本身的制作功能欠缺。
我的一般做法:平时讲课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但正规比赛用Authorware制作框架,需要有动画时用Flash制作,然后插进去。
③界面的优化
构图:演示区范围要尽可能大,一般使用全屏,画面要尽量简洁,主次关系明确。
颜:深与浅的对比,冷与暖的对比。一般画面的底要使用比较柔和的颜,素材最好使用深,这样能形成鲜明对比。界面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小问题:红一般看不见,蓝一般暗示有链接)
声音:总的原则是清晰。背景音乐要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声音要轻,切换时可适当加入声音效果来提示或引起注意,但要严格控制,宁缺毋滥防止不必要的声音干扰教学。
文字:注意两点,一是彩搭配协调,二是所有同一类型的文字要统一、规范。
图象:注意出现方式和大小。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精心的策划、细心的制作和恰倒好处的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使用效果。
4、具体细节的注意
在准备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具体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首先,关于试讲。①试讲的遍数一定不要太多,多了会使你失去激情而对这项任务感到厌倦,至于遍数的多少由个人的习惯来确定,我个人认为2—3遍为宜。②试讲的感觉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感觉,可能在不同的班级会碰到截然相反的效果,要以最坏的感觉作为自己的参照。比如在这次比赛中,所用的班级全部是高一普通班级,学生的活跃程度大不如事先想象中的那么理想。③要有目的、有针对地试讲,两次试讲之间,如果教案和讲法没有太大的变动,最好不要讲。
其次,心态与情绪。①不管别人讲得怎么样,始终要对自己有信心。②适当的紧张是必要的,完全不紧张是不正常的。
再次,别人的意见要听取,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然最后会变的无重点、无特。
最后,凡事有计划。比如用纸条写好要做的事情;到一个班级讲课,事先要了解这个班的班情等。
一般而言,准备时间两周为宜
二、什么样的课最受欢迎
讲课如同做菜,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可能的,但我个人认为一节好课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顺序分先后)。
1、基本原则:用思想引领课堂
一节课不管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都要体现一定的思想高度。自从新课改以来,我们往往形成了这样一个误觉,认为公开课要来一点花样,因此,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不练“讲”功,教学充满声光电化,为了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皆上阵,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使课堂主题杂乱无章,变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大杂烩。这种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喧哗过后,教学重
点没有突出,教学难点一个也没有突破,学生所得一场空。就历史课而言,突出的就是,一时间历史课上课本剧泛滥成灾,课堂成了舞台,教师成了“导演”,少数学生是“明星”,而更多的学生是“观众”。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做?我想无非是想体现所谓的新课改的理念,体现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但没有思想的活动设计往往会适得其反,其结果是“形似而神不似”,那么怎么样体现师生的参与,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教师用自己的思想把学生真实的思想唤醒,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交流,然后用思想来塑造思想,最终促使学生内化知识而思潮奔腾。一堂好课因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踊跃参与的课,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辩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做到启迪心智,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内涵的人、有良知的人。在这次比赛中,有些教师把上课变成了个人激情演讲,有些教师课堂热闹,但思维层次低下,比如让学生分组探讨“甲午战争的结果”等问题。
2、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也觉得很玄乎,我个人也不太看重所谓的这个那个理念,因为我觉得过于强调营造情景、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过了头就会变成一种形式,还是那个观点,课堂的活跃与否,不在于形式上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度,一节可能表面上是沉闷的一节课,但却恰恰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一节课。但评委往往很看重这种形式。怎么办呢?我也没有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里仅举这次比赛中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借鉴:①武汉的一位老师在讲《辛亥革命》时,导入用了一段自己录的录像:由武汉的一位学生充当导游,虚拟情景,把宜昌的学生带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②宜昌的一位老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同样也放了一段录像:这是由这位老师自己在威海卫参观时所拍的照片和DV。③宜昌一位教师在讲《新思潮的萌发》时,让学生自己动笔,为即将出版的《海图图志》写一句话的宣传语,学生热情相当高。从这三个例子中,我得出了三点启示:一是情景的营造必须要有个人感情因素的参与。二是师生互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引导。对照这三个成功的例子,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一位教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课的结尾让学生一起高唱国歌,虽然很热闹,确是十足的败笔,把高中学生思维水平低龄化。关于新课程改革,武汉和宜昌做得好一些,尤其是宜昌,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们荆州这方面差一些,所以这一块我只能讲这么多。
3、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最考验一个教师的功底的,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处理都是学问。这次评课有的评委认为:课堂提问要具有三性:适时性、适应性、适度性。同时,提问的目的要准确,问题要有思维含金量,要给有学生的思考时间。在这方面,我这节课的教案设计是做得很好的。
4、导入的艺术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举自己的例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