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临床试验进度
关于进度,有两个问题:进度慢;进度在各中心不均衡。(进度快自然不会成为问题)
1. 进度慢
进度慢的解决要看导致进度慢的原因,有的人认为进度慢就是病人少,监查员也没办法,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下进度慢的各种原因以及可能有利于解决的一些方法:
1.1没有病人。
没有病人是研究者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我们监查员来说,要注意这句话有可能是真话,也有可能是假话。假话的话,我们下面就会讨论到,先来看是真话的情况。即便是真话,要注意也不一定是事实。原因是在于说这话的研究者病人少不等于这个中心的病人就少,也许你的这个研究者参加你的研究只是以个人名义参加,也就是只有他一人在收集病例,而他又有可能不是每天或大部分时间在入组病人,也许上手术,也许一周才两个半天看门诊(我们就碰到过)。这时你就要调查情况,所以去监查不能说只是去主任,普通的不参加试验的大夫,甚至护士都有助于你了解到必要的信息,比如你可知道是不是真的没病人,病人在什么时候,哪个季节比较多,病人又以哪类为主如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外地的自然不易入组了。了解完后
如认为有促进进度的可能,就需要发动整个科室,甚至护士的积极性(这其实很容易) ,工作做深了,做到这一地步,进度就会上来。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说服的能力差或其本身就不认可这个药物或研究,如认为研究就是拿病人做试验。真实情况就是:不是没病人,而是病人不愿意入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很多说服工作了,做临床试验少的中心提前注意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体现研究用药物的特点(每个药物都有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打动研究者。同时作为监查员本人就要认同研究,并且要理直气壮。我们国内的临床研究其实很多是国外已上市的药,很多情况属于地域、人种的验证性研究。另外就是给予病人补偿以促进病人入组。关于这个办法要慎重。不是说给钱,如果以学生为主的体,给钱认为有可能促进入组的话,不妨一试,但在其他情况下要慎重。因为中国人之间不给钱讲道理还好办事,一旦给钱,病人还以为你是在骗他,产生这里面肯定没什么好事的中国式猜疑。但也不是说不给,可以考虑一些小礼物之类,甚至是一些关于这类疾病的印刷品,科普知识如饮食、生活方面应注意的方方面面(这有时是个好方法,不妨一试)
下面我们来考虑真实的情况:确实是没有病人,这个中心(这个科,不仅是这个研究者)就是病人少。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这个中心学术力量就不强,病房床位数就不够、
门诊量就是小;还有就是过了高发的季节。很多疾病均有季节性,尽管不典型,但实际上对研究影响很大。象抗生素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秋冬就好入组。再比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这一点在项目实施前就应考虑到,提前做好安排,不要在前面准备阶段不着急,到后来拼命赶,枉费精力。甚至应该将节假日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作为项目执行人员,你起码要空出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你的数据录入是请学生做的或你请的统计专家是请学生录入的,那么两个寒暑假的因素你都要考虑进去,如果预算正值那时完成病例观察,需要做录入工作的话。当然,除以上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到没有病人,比如遇到医院搬家(不要以为这少见,说不定就有人碰到过),整修病房。所有这些因素,除能预计到提前做准备之外,就要另想他途。增加中心是个办法,不过需要重新备案及过伦理(看牵头医院的规定,有时也只需备案,因为增加中心并不是伦理要考察的主要因素)
招募广告。招募广告可分为院内和院外两种(我自己命名的,呵呵)怎样磨刀。其实院外是指媒体上,一般费用比较划算的是平面媒体,如报纸等。院内就顾名思义了,不过大家可以将之扩大化。至于怎样扩大化我这里就卖个关子,留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吧。
1.2 抢病人(没有病人的假话)
抢病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情况,也是最头痛的情况。首先是同一适应症有好些个药同时在一个中心开展。比如抗生素类,这几年研发比较多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肽类,都是针对同一个病人体: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如果一个是片剂,一个是针剂还好办。因为片剂多是轻度感染病人入组。若好几个都是针剂则问题大了。还有就是好几个厂家的同一种药在同一个中心做。尽管这种情况是国家所不允许的,但仍然在在。因为批的厂家实在太多了,比如帕珠沙星。这类情况如是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发现,就需加以考虑:需不需要换基地?临床科室能不能控制得住?要如何控制?病人来源以住院为主,还是以门诊为主?床位数够不够?套用一句话:早发现、早预防、早,呵呵(办法不多啊!)。如果是在项目进行阶段发现,就要明确一点,做CRA,本质上是做服务。监查是目的,但不是方法。同一品种的,要向临床施加压力,因为这是相关法规所不允许的。不同品种但为同一适应症的,则不能超过三个以上。不管能不能改变的话,你都得认认真真去做好服务,取得研究者对你本人工作的认可,办法不多,但这是核心。
2.  进度不平衡。即有的中心快,有的中心慢。
转移病例。这种情况出现在中心区组随机设计,大中心随机设计不会出现(即各中心没有固定病例数的随机,而是通过电话等手段安排随机号与药品,目前这种随机做得少)。转移病例就
有如下几个问题:
转移多少病例?
进度慢的中心保证多少病例才有统计意义?
怎么转移?
一般是区组随机,那么转移病例也是以区组为单位数量进行中心间的转移。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转移后各中心试验与对照的比例为11。转移多少合适没有固定的说法。但每个中心的病例数不能太少,太少就失去多中心临床的意义。注意:多中心临床的意义就在于保证样本来源的多样性。至于分中心最少有效病例数为多少才有统计意义?注意:没有要求每个中心都得有统计意义。目前已不要求都要写分中心总结报告(但分中心统计报告是需要的)。病例数少的中心可以只进行统计描述。但不能一个中心40多例,而另一个中心只有4例这种情况。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统计意义并不等于临床意义。没有统计意义并不等于没有临床意义,关键看怎么解释,还有看方案是如何设计,所这一类疾病的特点。
记住一点:多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样本来源的多样性。不能转移病例到多中心临床失去多中心的意义。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入选的病源是不是充足。任何一个方案都有固定的观察周期表,因而只要受试者已经入选了,就已经有了固定的时间,否则试验过程中造成的延误
可能会导致违背整个试验方案。所以,已入选的不是进度影响的关键。
加快进度可以有几个办法:
1.选择适应症权威、病源充足的医院
2.增加试验中心的数量,这样病源会充足一些
3.对于季节性的疾病,必须抓住发病高峰期进行试验,否则就是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4.增强试验宣传,也就是试验中心协商,刊登一些宣传招募受试者的信息。目的还是增大病源量,保证可以顺利的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受试者了
5.需要做一些研究者的工作。医院里的医生每天都需要为大量患者诊治,不会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详细解答有意参加试验的受试者对试验所提出的问题。这需监查员一方面做好研究者的思想工作,尽可能增强对试验招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最好在招募宣传资料上留下监查员的,可以随时解答患者对于试验所要了解的信息,排除心理障碍,增加受试者参与试验的主动性。总之,病源充足与否是影响试验的关键,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去解决,如果只是一味的催促研究者,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6.制定临床试验方案时也要先考虑一下受试者的依从性,不是观察的周期越长越好,也不是
观察的指标越多越好。太繁琐的试验也会把本来有意的受试者吓跑的。现在任何一个试验,绝大多数受试者都是来源于在职人员,请一次假去看病也不是很容易的,呵呵,所以不要把每次检查的时间拉的过长,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特权政策,优先对试验患者诊治等等。
7.做好医生的工作,多沟通,多打擦边球。
8.磨刀不误砍柴功,启动阶段,好好做好方案,使试验能更简单的执行,这就为试验的进行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0.关键是在实验方案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了解、沟通、提出办法、沟通、落实,问题解决实验就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