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是否参加过课题研究?你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吗?在课题研究中,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和老师们沟通的几点认识:
1、课题研究不是神秘的,不是高不可攀的,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做好的。
提起科研,做课题研究,不少的老师都认为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做的事。作为一线老师日常有那么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哪里还有时间、能力去做。对科研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不了解,对学校里的课题研究没有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惧。学校里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专家所作的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它是属于一种应用性的研究,是用于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质量的一种研究,或者说行动。就是
我们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有一个研究的中心(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是,课题研究又不等同于传统的教研活动,它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提升,表现在它的过程是规范的,它重视理论的指导参照作用,它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2、一线教师必须学习课题研究。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前,我们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相似相同的工作,熬到一定年头,自然就有了经验,也许不用备课也能教了,凭经验、吃老本就能应付。所以,有人称我们为“教书匠”。但是,教育改革呼唤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做课
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一般做一个课题,大约看5-6本书,上网查许多资料,这样就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一个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将随着学生的实际,实验的可行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就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科研的意识。
其二,做课题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学校里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国家级课题“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进行了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作文难的问题,个别学校进行“双积累两结合的研究”
和“学生生活化习作研究”。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二、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方案)→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阶段性成果,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
2、要学会选题: 选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探索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好,教科研工作就有可能顺利进行;课题选不好,教科研工作就难以开展或难以进行。因此有人说,好的课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1)怎样确定研究课题?树立一个思想: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
教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要独立研究大型的理论性课题,确实难度很大,不切实际。然而,中小学教师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众多问题中
出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确定自己有可能进行研究的教育科研选题。这样的课题来源于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从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中到自己的科研课题呢?身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地处理各类问题,有些容易解决,有些不易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不尽人意,如怎样转化后进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虽然问题众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科研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教科研课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教科研课题的问题应具备哪些特点。①问题具有科研价值;作为课题的问题首先应具有研究价值。所谓研究价值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指研究的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②问题具有科学性,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实践基础相对容易一些。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事实依据,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如,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问题。对于我
们来说,普遍感到困难的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的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科学理论的选题,起点低,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只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充实自己,就能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好③问题具有创新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选题新颖,有独创性,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新性的课题;二是怎样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谓创新可以表现在多方面,如: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2)哪里去我们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这时,你再反思:学生是求知最强烈的,这就是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
体参与”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法、观察法等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寻课题研究的来源。学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足、缺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3)选取微型课题的一些小窍门:工作中你最苦恼的事;工作中你最感兴趣的事;|
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理论的启示;参与别人的课题;别人成功的经验;别人失败的经历
(4)我校现有的课题研究
3、论证选题
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理论支撑,也能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看教育文摘类的杂志和报刊,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
态之类的东西。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②学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在学科中具体反映。“新课标解读”是有必要反复学习的,它能使我们以最捷径的方式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课题的方向。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寻到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③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主要了解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在什么层面上: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有待我们去研究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了解别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事件”,重复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费。选题、论证的工作可谓:“远行之前先探路”“磨刀不误砍柴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怎样磨刀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等。
行 动 研 究 法
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师研究的方法。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佳,出现新问题,再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循环往复,改善提高教学行为。程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 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