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緣起
自1987年起,海峽兩岸關係逐漸熱絡;兩岸的中山大學就在這個環境下,以同校名的機緣,進行學術交流。1992年以來的活動情形約有以下數端:
1992年6月16日:本系邀請廣州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新魁教授來校參觀訪問,並作專題演講,講題:「我從事漢語語文教學與研究之心路歷程」。
1993年11月:本系邀請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士導師曾憲通教授來校參觀訪問,作專題演講;並且參加本系主辦之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清代金文研究概述」。1994年5月:本系鮑國順、徐漢昌、孔仲溫三位教授,隨我校參訪團,赴廣州中山大學,參加「孫中山與中外文化」學術研討會,並與該校中文系教授進行座談,以互相了解彼此系況。
1994年8月:本系孔仲溫教授應邀帶領研究生至廣州中山大學參加該系主辦之「紀念容庚先生百歲誕辰暨中國古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
1995年11月:本系邀請曾揚華、唐鈺明兩位教授參加本系主辦之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1997年4月18-20日本系主辦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全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邀請該校文學院曾憲通院長、古文字研究室張振林主任來校發表論文。
在1994年,我校參訪團參訪廣州中山大學之時,當時文學院鮑國順院長、中文系徐漢昌主任即與該系提出交流方向,並共同商議未來彼此交流項目,包括:
1.參與彼此主辦之學術會議。
2.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
3.交換圖書資料。
4.協助雙方教授與研究生之研究與參訪。
在1997年3月,兩系於廣州中山大學共同舉辦「第一屆兩岸中
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就是在當時交流的共識上進行的活動,爾後每年約定易地舉辦,今(2010)年適逢本校30週年校慶,兩系學術交流也堂堂邁入第十屆,在彼此取得共識後,迺由本系主導,相約11月5、6日在高雄西子灣揭幕,論文篇數32篇,期望在熱絡的交流中,激起更大的迴響與互動。
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計畫書
一、活動名稱: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二、活動目的:為促進兩岸中山大學學術交流,增進兩校中
文系師生研究互動,提升國際競爭力,每年輪流於
高雄、廣州兩地舉辦之。
三、活動內容:1.研討會
A.高雄中山大學16篇論文
B.廣州中山大學16篇論文
2.參訪座談
四、活動時間:2010年11月5、6日
五、活動地點: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六、活動對象:
高雄:本系教授暨博碩士研究生
廣州: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博士生
七、活動時程:
第1天(11/4):廣州中山大學師生抵台王骏毅的老婆
第2天(11/5):研討會
第3天(11/6):研討會
第4天(11/7):廣州中山大學師生參訪、離台
八、論文發表人及論文題目:(摘要詳附錄一)  高雄中山大學部份 發表人 職稱 論 文 題 目
紀志昌 助理教授 南朝「踞食論爭」中的「儒」「佛」交涉研究    ──以食坐之儀的觀察與理論思維為主劉文強 教授 城濮之戰三論 劉昭明 教授 蘇軾、文同過從考 蔡振念 教授 論李昂卡夫卡式的存在主義小說 蔡美智 助理教授 「毛病、缺點」孰輕孰重?─名詞詞彙語意中的事件屬性 廖宏昌 教授 《瀛奎律髓刊誤》論杜詩之「老」 何樹環 副教授 《金文人名彙編》及修訂本增補正訛 ── 西周之部(三劃) 楊濟襄 副教授 四川經學家廖平的學術貢獻 --從「兼採三傳」以治《春秋》談起 江素卿 助理教授 從史料鎔裁論《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法 張窈慈 講師/博士生 試論賴和新詩的人本意識
林秀珍 講師/博士生 台灣早期社會的母子圖像 王秋香 講師/博士生 黛玉附屬意象硏就_以绛珠草'.竹.桃花言之 蔡政惠 講師/博士生 乾嘉時期袁枚性靈說褒貶評價述論 黃靜妃 講師/博士生 妙在酸鹹之外-王士禎詩論三變探微 李謙易 講師/博士生 論〈樂記〉「唯樂不可以為偽」所觸及之荀子〈樂論〉問題 黃慶雄 講師/博士生 試論清領時期台灣山水詩中的審美意識  廣州中山大學部份 發表人 職稱 論 文 題 目 歐陽光 教授 詞根寫作——論簫紅的《生死場》 康保成 教授 台中方言的中性問句 李  煒 教授 《紅樓夢》使役動詞“叫"、“讓"中的社會變異研究 羅  燕 教授 試析清代宮廷演劇中的節戲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