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
10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元阳哈尼梯田: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
文/李双良
王鸥谈刘恺威绯闻摘要:2013年,元阳哈尼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元阳哈尼梯田有别于长城、故宫等已成历史古迹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个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经济功能从红河州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绿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文化功能从哈尼人的生产资料转化为文化的承载者,同时也从一个保持哀牢山水土的系统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3年,元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45个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首个以民族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独特的文化、生态、经济价值从其产生就一直保留到现在。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哈尼梯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时,哈尼族著名学者史军超就指出:哈尼梯田并不是像长城、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成为了古迹文物,它是个充满生命力的系统,至今仍然是哈尼族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这说明哈尼梯田是个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从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开始到现在,哈尼梯田一直在哈尼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察哈尼梯田所特有的经济、文化、生态功能,我们会发现哈尼人和哈尼梯田一直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在历史的沧桑变化之中,哈尼梯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哈尼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本。
什么是副词
经济:从生产粮食到生产绿有机食品
在过去,梯田是哈尼人最重要财产,最重要的粮食来源。在《尚书》中哈尼族被称为“和夷”,生活在大渡河、雅砻江等区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耕作梯田,种植水稻,说“和夷”的农田“厥土青黎,厥田上下,厥赋下中三措”,这是中国史书中有关哈尼梯田的最早记载。在唐代,哈尼族被称为和蛮,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中提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说明哈尼梯田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清代的《临安府志》记录了红河南岸壮丽的梯田景观:“依山麓平旷处,开凿山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云南通志》记载红河州的哈尼族首领左能、吴蚌颇、龙咀等人率部开垦梯田,受到中央政府的表彰,被授予官职。由此可见,耕种梯田是哈尼人最大的特征,同时梯田也被认为是哈尼人最宝贵的财产。
哈尼人的历史充满了苦难和动荡,结合历史典籍和哈尼人口述历史,哈尼人是古羌人的一支,是在北方牧羊的游牧民族,后因种种原因放弃游牧转变为农业民族,从游牧到农业过程,也是哈尼族从北方
向南迁徙的过程,更是寻耕地的过程,最后在定居在茫茫的哀牢山上,这里山高谷深,并不适合开着农业,但是哈尼人用自己的毅力在陡峭的哀牢山上开挖出一片一片梯田,这是不得已的,是生活所迫,所以哈尼族开挖梯田的历史常常伴着饥饿和贫困。即便到了本世纪初,梯田也被认为是哈尼人最重要的财产,梯田面积小,那将面临着饥饿。
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梯田里生产的已经不是哈尼人的口粮,而是绿有机食品,是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的商品。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哈尼梯田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地方政府围绕梯田开发出红米、红米线等有机绿食品,这些绿食品通过旅游文化节、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往全国,提高了哈尼人耕种梯田的收入,成为哈尼族地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一千三百年过去了,哈尼人依旧在哀牢山上耕种梯田,种植水稻,过去是为填饱肚子,而现在是为了增收创富。
文化:从生产资料到文化的承载者
考研数学一国家线耕作梯田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哈尼人的一年四季都在梯田里劳动,可以说哈尼梯田是哈尼人的生活的轴心。从春天的播种、插秧开始,到秋天的脱粒、收获,哈尼人每一月都要到梯田里劳动,即使是梯田被闲置的冬季,哈尼人依旧要做好护田、保水等劳动,不仅是成年人要在梯田里劳动,老人和小孩也要为梯田劳动——放牛牧马,牛和马是耕种梯田的重要
畜力,哈尼人要先伺候好牛马,才能得到牛马的帮助。所以说哈尼人的一年是在梯田里劳动的一年,
哈尼人的四季根据不同的梯田劳动划分。
端午节怎么表达祝愿随着工业化的推广,哈尼人耕种梯田变得轻松了许多,梯田逐步从哈尼的生活轴心逐渐转变为哈尼文化的承载者。哈尼人放弃了那些不太适宜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的梯田,逐步用机械动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这让哈尼人的劳动轻松了许多。同时随着哈尼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哈尼人逐步将哈尼梯田从最要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哈尼文化的载体。如哈尼族的孩子出生后,要为孩子举行与梯田有关的仪式,这样孩子才能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此后,哈尼人的一生都将投放到梯田里,直到去世,仍然埋葬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同样的,哈尼族很多节日都是围绕着梯田展开的,如在哈尼族最隆重节日之一昂玛突(祭寨神林),这是对寨神的祭拜,是对森林的祭拜,同时也在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祷,是哈尼人每年梯田耕作的开始。
生态:从保持水土到国家湿地公园
一千三百年来,哈尼人不仅没有造成哀牢山的水土流失,还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保护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这得益于梯田农业特有的保持水土的功能。红河州地区四季温暖如春,仅有旱季、雨季的区别,每年从5月进入雨季,直到10月结束,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整年的80%以上,11月到次年4月是旱季,按理说这种降雨分布很容易造成雨季洪涝,旱季干旱缺水,但是由于哈尼梯田常年蓄水,在雨季
dnf强化武器技巧
是储存多余的水流,在旱季是释放水流,正是梯田的这种调水功能加上哈尼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让哀牢山上的自然环境得到很好地保护,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受到破坏。
韩佳人 整容2007年,国家湿地保护中心发现哈尼梯田独特的保持水土功能和哈尼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将元阳哈尼梯田正式列为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认可了哈尼梯田的生态价值,湿地被认为是地球的肾脏,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哈尼梯田在过去的一千年中保证了哈尼族的发展、保护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此后,哈尼梯田陪着人类一起守护地球文明。
分析哈尼梯田的经济、文化、生态功能在历史中的变化,可以发现哈尼梯田在不同的时代发挥不同的价值,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哈尼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本,做到与哈尼人共同发展,无愧为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参考文献:
[1] 史军超.史军超学术文选—哈尼神舞蹈[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2] 文明的圣树—哈尼梯田[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清华.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4] 闵庆文,田密.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5] 宋维峰,吴锦奎.哈尼梯田—历史现状、生态环境、持续发展[M].科学出版社,2015.
[6] 严火其.哈尼人的世界与哈尼人的农业知识[M].科学出版社,2015.作者简介:李双良,男,哈尼族,云南红河人,二级教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教育,科学技术哲学。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