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150www.sjgzzs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陈秀兰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财富,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价值,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本文对非遗的当代价值开展了分析,并对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手段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促进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价值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积淀下来的重要的文化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非遗定义为被各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我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法》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常见的非遗形式包含: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杂技、传统技艺、历法、传统礼仪、节庆、体育、游艺等多个方面。如何有效的保护非遗并发掘、传承、传播其中的价值是新时期文化保护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保护非遗,传播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有效增强、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
非遗的诞生与我国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的始终保持如一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强调了非遗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中心依靠、动力来源和重要纽带。保护非遗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是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抓手。
(二)繁荣社会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文化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许多外来文化的进入使得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自信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在这一背景下,通过非遗保护、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使广大人民众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传播和发展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并容纳、融合其他文化,能够推动形式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我国社会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发展。
(三)发展社会经济、体现文化价值潜力
文化的发展除了对人的精神、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有着巨大的价值建立,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通过发掘发展地区民俗文化、工艺品等,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并建立起以非遗、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源头和动力。因此,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能够更好的体现其在促进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潜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重大机遇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起点,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也不例外。新时期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一)文化传播渠道大大拓展
自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上的信息流通和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为文化保护和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和技术支持。例如,通过借助新媒体、自媒体,可以更好的发动广大人民众自发的对我国非遗进行发掘和传播,使相关文化通过互联网更加广泛和迅速的进行宣传;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响、AR交互等形式,可以对非遗全方位、立体、生动的进行展示,相较于传统媒体在文化保护、传承、传播上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利用各种网络销售渠道,可以实现各种非遗产品销售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对于保持文化活力、发挥文化价值潜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人们文化观念更加开放
新时代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对于非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进行了解和认识,打破以往认为传统文化落后、陈旧的观念,并以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接纳非遗和传统文化,为相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观念基础。
(三)人民迫切需要文化支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财富,与我国人民众的普遍思想精神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新时期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中非遗保
护、传承、传播、发展等相关工作开展是为广大人民众提供文化支撑、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和力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发展目标。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推进现状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播传承在弘扬中华文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价值,针对新时代我国非遗保护传承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党和国家积极推动和保障相关工作的落实与开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方的非遗保护相关条例等,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方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1.非遗保护与传承开发工作落实不到位。当前在非遗文
文化研究
化保护相关工作开展中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不重视开发”的现象,缺乏对非遗的有效开发,相关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存在着投入不足、资金不到位、政策“一刀切”、非遗资源开发利用不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
2.非遗保护与传承缺乏创新意识。非遗所具有的历史性特征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与当下社会发展节奏和形式契合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新时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必须要做好文化开发,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需求进行创新。然而当前部分地区过于重视维持非遗的“原汁原味”而忽视了文化创新开发,导致人们对于非遗的接受程度有限,相关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工作开展缺乏动力。
3.非遗传承老龄化问题严重。我国的非遗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受到地域限制、传承方式、传统观念等影响,在传承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部分非遗产技艺的传承具有家族性、保密性的特征[3];部分非遗的传承对于传承人的要求较高但能够带来的回报却较少。非遗传承困难导致现有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重却又缺少新的传承人,非遗传承后继无人,存在失传风险。
4.新媒体等工具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新时期各种新的传播工具和渠道的出现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传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其作用和价值却没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例如,非遗产现有传承人思想落后,对新媒体等认识、接受程度不足;相关部门在工作开展中不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等。
状态背景图更改5.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给非遗带来冲击。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给非遗等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探索新时期非遗发展新方向、新渠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如何借助新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树立非遗传承发展新理念,探索文化传承开发新途径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非遗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发挥其价值潜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新时期的有效发展。在非遗传承和发展工作中要树立和坚持以下理念: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文化、技艺底线,保持非遗核心特,对非遗中具有强烈人文特、传统文化特点的部分做好保留、保护,维持其核心文化理念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要引入现代设计、管理理念,利用现代技术更好的突出非遗特、特点,结合现代文化艺术理念进行创新完善,增强其实用性、艺术性。
结合上述非遗传承发展新理念,相关部门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开展中可以积极探索以下途径:
1.强化文化教育,推动非遗良好传承、传播,一方面通过将非遗纳入当地教育体系当中,增强当地人民对非遗的了解和认识,寻和培养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前非遗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例如,当前成都皮影戏在传承上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愿意
学习并传承这一非遗艺术的人较少,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通过扩大皮影戏教育宣传,开展皮影戏进校园,鼓励学校开展皮影戏表演兴趣小组或社团,文化单位开展皮影戏表演活动、培训班等形式,使学生、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渠道接触和了解皮影戏,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寻、招募皮影戏传承者等。
2.在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下,推动以非遗产品为核心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开发各种传统技艺、工艺产品以及传统戏曲、民俗节日等艺术文化产品,使其成为当地旅游特和宣传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关配套产业链[4],充分发掘非遗价值和经济效益。例如,木偶戏是成都地区重要的非遗内容,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支持木偶制作,推动木偶戏博物馆、各类木偶剧场的兴建与演出,吸引游客了解成都木偶戏历史、文化,将木偶戏与当前社会发展、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等进行结合,实现非遗与当地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使其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新增长点的同时“盘活”非遗价值活力。
3.强化非遗与众文化联系,形成文化传承创新新动力。非遗来自于我国历史中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新时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强化与当下众文化之间的联系,重点开发发展人民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非遗,开发相关产业并体现其社会价值。同时强化文化创新,在保留非遗核心特的前提下融入现代众文化特点,不断吐故纳新,革故鼎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而对于相对小众、传承价值较低的非遗部分则可以以记录、修复、保护等工作为主。
(二)充分利用新时代新工具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传承新渠道
在树立新时期非遗传承发展新理念、新途径的基础上,还要以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作为有力保障。新时期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和技术,推动以新媒体、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展示技术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1.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可以通过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数字化平台,利用VR、AR以及4D、5D 等虚拟技术展示文化内容,建立起信息类型多元化、多样化的非遗档案,使非遗中所蕴含的文化记忆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记载,而是以声、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生动的记录和保存。例如,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非遗文物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其转化为文字数据、图片视频以及三维模型等形式进行永久性储存并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展示,利用相关平台向大众进行非遗的传播,建立互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认识相关文化,还可以通过虚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加深文化体验深度。
2.在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的利用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微博、博客以及QQ空间等多种媒介开展非遗宣传或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非遗宣传范围和速度,以多种形式让人们了解非遗内容,也可以通过相关渠道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发现新的非遗资源。
结论
综上所述,非遗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在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满足中有重要的价值。结合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现状,相关部门
在新时代要积极借助新手段、探索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掘、发挥非遗价值潜力。
参考文献:
[1]杨立. 新时代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评估探究[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7):238-239.
[2]于惠冰, 李娜.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J]. 理论观察, 2019(10):150-152.
[3]郑晓姣. 试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 人文之友, 2020, 6(6):79.
[4]黄晓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 艺术品鉴, 2019(26):223-224.
151
视界观.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