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观后感8篇
【篇一:《天下无贼》观后感】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老乡“傻根”给我们讲他老家的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他们那个山村,如果你在山上看见一堆牛粪,但没有带工具,你可以划一个圈把牛粪圈起来,表示牛粪是你的,就不会再有人动它,过两天来拾,牛粪还在那,象动物用尿圈划自己的领地一样原始和自然。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结论,他们村的民风很淳朴,电影院观众的反应也是这样,但也会听到不少嘘嘘声和笑声,这笑声分明是在说:“无法相信”。
  信其有还是信其无,其实都有道理。到底有多少人信其有,多少人信其无,是农村人信其有,城里人信其有,没办法知道。
刘若英演过的电影  信其有的观众认为,那里的村民没有出过门,对外面的世界不解,对城里的生活没有体会,不知道流动人和市场经济的力量。这种观点应该符合事实,山里的老乡们很淳朴,这是阳光思维的一个基本观点,首先要看到亮的一面。
  信其无的观众认为,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事,纯粹是傻!这也是影片所以给人物取名“傻根”的理由,很有代表性。
  我只知道城里人的观点,不知到村民们的观后感。如果他们也把故事当成一种笑料,这些村民基本已经城市化。如果只是恨那些专业的、高水平的、来自于城里的贼,就是根本与城市不搭界,应该是未开化的,是淳朴的。
  信其有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信其无则是一个动态的思路。用淳朴和奸诈形容一个个体可以很准确,但去形容一个地区的体,本来就是一个统计规律。比如说,五成以上的.老乡比较淳朴,这容易让人接受。
  这里只是借用影片的画面,其实,淳朴和奸诈,与城里人和乡下人没有任何关系,城里人有淳朴的,乡下人也有奸诈的。
  在国人的概念里,一般用淳朴来形容老乡、孩子、学生,也听到过有人用淳朴来形容北欧这些高度发达地区的人。
  老乡、孩子、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知识面也比较窄,没有经历过
经济社会的压力和辛苦,对社会的险恶面没有太多的解,这是以关心、谅解、教育为基础的评价,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爱心的体现,表明评价者勇于承担的教育责任。这种评价往往会以另外一个面目出现,就是“他们还傻着呢”。
  当他们受骗上当的时候,过来人会很关心的劝导:“吃一堑长一智”吧。这种劝导一方面体现过来人的关心,但另一方面也炫耀过来人的精明,实际上也表现出过来人的“奸诈”。
  说北欧等高度发达地区的人淳朴,基于诚信的成份比较多,认为他们傻的成份比较少,在这一点上,国人不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过来人过分强调“无商不奸”,为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家长们常常向孩子们宣传社会的黑暗面,小小的年纪,就有一个扭曲的心灵,“所有的陌生人都可能是坏蛋”,一出门就有可能被被拐骗。这样的教育,很容易培养出“奸诈”的人才,由于父母定位的偏差,后代对社会的认识会产生更大的偏差,这是用高昂的代价买一个无理头的保险,有一种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感觉。
  用矛盾论的观点去看,淳朴和奸诈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要消除这个矛盾,我们的社会必
须建立高度的信用体系,呼唤淳朴、呼唤诚信,这是人们的共同心声,建立诚实信用的社会体系才是过来人真正的责任。
  靠爸爸发家的年轻人认为,生就一个好爸爸是自己的命,好爸爸就是自己的资源。靠肉体发财的妓认为,生就一付好相是自己的命,好身材是自己的资源。靠溜须拍马挣得一官半职的小人认为,能和领导搞好关系,那是我精通人际关系学、精通现代管理学,也是我的本事和能力。他们不认为自己和奸诈有任何关系。
  他们在享受自己的成果时,在陌生人面前时,显示出得意、自豪,在内心深处、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年轻人始终不能抹掉花花公子的脓包形象,妓永远挥不去肮脏的心理阴影,小人要不断投入时间、金钱,挖空心思,闻辩主人的屁味,吠咬同仁,小心翼翼的维持自己的利益。
  如果把淳朴和奸诈放在一条线上,从某一点开始,越往右边越淳朴,越往左边越奸诈,那么淳朴和奸诈就只是两个极端,现代社会上的人,大多数界于两者之间。如果更多的偏于淳朴,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有诚信的社会,如果更多的偏于奸诈,这个社会的诚信就需要大加树立。
  如果把淳朴和奸诈放在知识和年龄组成的坐标系里,分四种情况,知识少年纪小,这样的淳朴是真傻,这时的奸诈是纸老虎,属于小儿科类,需要正确引导,发展成为真淳朴。知识多年纪大,这样的淳朴是真淳朴,这时的奸诈是真奸诈,要么是大俗大雅,可以放心使用的人,要么就是黑心坏透,属于要坚决放弃、最多限制性使用的人。知识少年纪大,这样的淳朴是偏傻,这时的奸诈也偏傻,属于小聪明大笨蛋类,只能有限使用。知识多年纪小,只能说是成熟早,属于可造就类,要不断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