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与评价》报告
——以陕西省丹凤中学为例
一、学校概况
陕西省丹凤中学源于1827年的冠山书院,创办于1942年,中经陕西省私立凤麓中学、丹凤县立中学、丹凤县初级中学,1956年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遂更名为“陕西省丹凤中学。陕西省丹凤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文明校园、绿学校。学校源于1827年的“冠山书院”。现占地面积123亩(老校区70亩,新校区53亩),建筑面积总计8.8万平方米,有72个教学班,4367名学生,357名教职工。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二、办学方向
1.指导思想
1)办学思路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面向”,落实两全方针,围绕“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教育支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文明环境,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
2)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努力使学校的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以师生的发展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使学校的发展始终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
2.发展定位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众接受高中教育的强烈要求,学校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治学理念,把发展作为兴校育人的第一要务。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制定了《丹凤中学2000-2003学年发展规划》和《丹凤中学关于加快标准化高
中建设步伐,争创省级重点中学的实施规划》、《丹凤中学2003-2006年发展规划》、《丹凤中学2007—2012年发展规划》,《丹凤中学2003-2006年发展规划》、《丹凤中学20013—2023年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整理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一步到位、不搞重复”的建设原则,加大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学科专用教室装备工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设施装备工程、水电网络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南校区建设,为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现代化的和谐学校,积极向省级示范高中迈进”的奋斗目标,坚持“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突出“机制、文化、作风”三大建设,积极实施名优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新突破,以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示范性、辐射性的科技教育,园林化、高品位的校园环境,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和民主文明的学校文化,形成自己的特,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办学品位。
三、办学条件
1.人力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学校制定了《丹凤中学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丹凤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狠抓以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为中心的思想品德建设。形成了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制定了《丹凤中学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丹凤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丹凤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实施方案》等,实施青蓝工程、推行导师制,“以带为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过关课、汇报课、探索课、观摩课等优质课活动,“以课载训”;大力开展推门听评课制度和师徒互相听评课制度,“听评推训”;广泛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以研促训”;实施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和教育理论测试,开展教学能手大赛和教学设计比赛,“以赛代训”。通过上述有效的载体和形式,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速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造就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师名师,优势学科体和教学研究团队。
(三)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学校发展。学校树立开放意识,增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联系,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省教科所、电教馆、基
教处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吸纳扩充无形的教育资源,争取理论上的指导,业务上的培训,工作上的支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名校、市内外同类学校广泛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357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占11%,本科生学历88%,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有中学特级教师3人,省三五人才1人,市管专家4人,国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6人。82名教师先后获得国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市劳动模范、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教学名师称号。
2.干部队伍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校设立一个中心、六个职能部门: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信息中心、后勤处、公安科。各部门设主任一名,副主任1-2名。我校将教育教学的支撑点放在年级组,各年级成立了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担任;设立年级主管1人,协管2-4人,由处室主任、副主任担任;设年级组长1名,副组长3-4名,加强了年级组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
目前,学校领导22人,班子成员中研究生学历11人,占50%,本科学历11人,他们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专长显著,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7人。班子成员坚持一线教学,身先士卒,示范引领,带头开展校本教研,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他们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学校管理的“排头兵”。
3.物力资源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楼一栋,校内藏书36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2万册,生均70册,学生借阅量每生每学年达18册。有阅览室6个,其中电子阅览室4个,学生阅览室1个,教工阅览室1个,各类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1000余种,期刊报纸 100余种。学校有科技实验楼一栋,内设物理实验室5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3个、药品器材库9个、实验准备室6个、标本室1个,有实验器材5500余件(台)、药品8000余种(类),配备了6名专职实验员,可进行高中全学段的理化生实验,各类实验开齐率、操作合格率达100%,
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学校校园网通过中国电信1000M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校内网建设规范,网络安全、交换设备到位,配备了1000M网络防火防毒墙、千兆路由器、千兆三层核心交换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得到保证,整体网络实现三层
交换,主干网络为1000M光纤,所有教学和办公计算机设备为100M接入。学校每个普通教室都配备有计算机、投影仪、数学实物展示台、音箱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年来购买教育教学软件121套/件,学校教师自制和收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达到246.1G,119331条(篇、件)。
加大体音美设施建设,建起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设体艺大厅3个、音乐演奏大厅1个、演奏室1个、琴房3个(钢琴8架)、音乐传媒专用教室6个、美术画室6个、美术活动室1个。现配备音美专职教师12人,按新课程标准开设开全音美课程。学生音乐、美术合格率达100%。学校修建了篮球场地(6个)、足球场地(1个)、乒乓球场地(20个)、田径场地1个(300米)、安装室外健身器材,体育教学用具齐全,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坚持上好“二课二操二活动”,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众性的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节,满足师生文体生活,组建体育专业训练队,发展体育特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
四、办学质量
数十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的发展道路,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人民的赞誉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办学规模得到有效扩
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从95年的28人,96年54人,到2010年1034人,2011年1104人,2012年1231人,2013年1109人,2014年1215人,2015年1117人,2016年1254人,二本上线率连续七年突破千人大关,高考直升率高出商洛市平均水平,并稳居前两位,2014年刘喆、2015年雷盼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的人才。
同时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有600多人次学生获得国省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表彰奖励,60余件学生作品获得省市电脑制作大赛奖励,学校连续4年获得陕西省信息学奥林匹克团体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
五、办学过程
1.教学活动
学校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推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自觉学习。学校推行“自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学校的主人。
“两个自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要学、会学、学会”变为现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
打造民主课堂、人本课堂、素质课堂、活力课堂。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
2.课程建设
为了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各项均衡发展,学校严格按照教育机构的文件精神,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学校也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当地地方历史文化,如商山四皓历史文化研究,清代船帮会馆考察研究,丹凤中学口述史,地震测报,丹江水资源保护研究,棣花古镇风土人情考察等,让学生了解了当地人文历史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学校也会在现有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大力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如动漫社、书画社、摄影社、健美操社、篮球社、金话筒社,志愿者社等,积极拓展学生课外活动。
3.教研建设
按照教学必须教研,教研贯穿教学,教研指导教学的教育科研思想,“始终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狠抓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加强
陕西省二本院校
教研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研究活动;严格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优化教学环节;坚持“能力是练出来”的原则,规范学科实践训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加强大纲、考纲研究,直击高考热点重点;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个性化高效课堂大练兵活动,实现师资力量的新提升,教育资源新优化,教风学风的新发展。学校荣获陕西省科研名星学校,跻身于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行列。
4.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领导22人,班子成员中研究生学历11人,占50%,本科学历11人,他们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专长显著,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7人。班子成员坚持一线教学,身先士卒,示范引领,带头开展校本教研,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他们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学校管理的“排头兵”。
357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占11%,本科生学历88%,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有中学特级教师3人,省三五人才1人,市管专家4人,国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6人。82名教师先后获得国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市劳动模范、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教学名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