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从宏观架构了农村金融布局,而且也规划了具体实施的路线图,为金融服务三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域农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服务“三农”是其永恒的主题,更是深化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如今,县域农行在进行金融业务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物理网点数量较少、布局不均衡、业务创新需要不断加强、业务特需要进一步体现、差别化服务有待推广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部分县域农行的业务发展现状为基础,对改革发展对策及建议进行简要论述。
县域农行业务发展现状
第一,县域农行物理网点较少,布局不均衡。例如,甘肃会宁县现辖6个镇、2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2039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201 1年全县常住人口就达到54.39万人,但截至目前该县农行仅有8个营业网点,其中5个
营业网点分布在县城,3个分布在相对集中的三个乡镇,有营业网点的乡镇仅占到全部乡镇的10%。营业网点数量已经不能较好适应服务“三农”的新形势要求。
第二,县域农行产品创新有待提升,针对性不强。县域农行客户存在分布地区多、现金需求多、每个客户的信贷需求笔数较多、贷款的抵押品少、每笔信贷资金需求金额少、信贷需求的季节性强的“四多两少一强”特殊性,既不同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不同于城市农村金融机构。
第三,县域农行覆盖面须推广,触角待延伸。经过前几年的改革,县域农行压缩了部分网点,收缩了战线,一度倾向于拓展城市业务,抢占城市业务市场。随着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农行自身进一步改革,县域农行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农行各级领导的重视。如何加快县域农业改革与发展
第一,适度增加县域农行网点数量,大面积使用自助设备。一是将股改之前压缩的部分网点进行重新恢复。股改之前,因为通信技术、自助设备、库
款押运等的限制,考虑到经营成本,县域农行撤并了部分业务规模不大、成本较高、在
盈亏平衡点以下的网点,现在随着通信技术的推广、自助设备的应用、库款押运的社会化集中、远程授权的推行,银行卡、网上银行等新的结算工具推出,单个网点员工人数、营业场所面积都可以达到最小化,小网点就不一定亏损了。
这样,网点的增加、覆盖范围的推广,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农行服务三农的主责。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代理财政拨付、财政贴息等业务,更好地营销新农合、新农保等业务,扩大农村“蓝海”市场占有率。二是大面积的布放自助设备,延伸三农服务触角。通过统筹发展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服务点和电子银行农行营业时间“四位一体”服务渠道,真正“融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这方面农行甘肃分行已经先行一步,截止2014年6月末已建成1.68万个惠农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87.4%。农行甘肃分行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对无农行网点的乡镇实现全天候7×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全覆盖。同时,为做实惠农服务点的功能,该行前期进行了小额存现和双联惠农贷款自助还款试点,很快也将在全行推开。
第二,突出重点产品创新推广,推广客户差异化服务。在进行县域农行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合理构建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产品结构,并突出优势金融产品。
第三,优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加大员工的培养教育。在促进网点业务建设与推广的同
时,要注意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县域农行虽然在农村,业务大多与农民打交道,但现代结算工具、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高科技产品的推广使用,必须有相应的干部职工队伍。因而,县域农行应根据本行发展需要稳步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有效搭建城乡各级农行的交流、合作、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有效的晋升通道,稳定员工队伍。
综上所述,县域农行改革与发展的落实和推进,不仅对于其自身经济效益的保障与提升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非常关键。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当前存在于部分县域支行的若干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系列改革与发展策略,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单位:农行甘肃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