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课题 | 《明朝的灭亡》 | 单元 | 三 | 学科 | 历史 | 年级 | 七 |
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明朝灭亡原因和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概括相关史料的主要内容,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阅读材料,能够根据《李自成起义》示意图,讲述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结果,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4)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分析问题与概括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 ||||||
重点 |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 ||||||
难点 |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 ||||||
教学过程 | |||
清朝灭亡的原因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播放歌曲视频《巾帼悲歌》,引入课题。 | 学生看视频,感知故事的简单情节 |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讲授新课 |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整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了解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的表现并讲解相关史事。 (2)讲解政治腐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说出其表现。 (3)了解相关史实:地主、皇族占有大量土地和明朝的人民的被迫流浪。 (4)读史料并思考: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正是这种状况引起了明末人民的起义。 4.学习第二部分: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介绍李自成。 (2)学习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根据明末农民起义形式图,说出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3)播放视频《李自成进北京》。 (4)思考: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5)探讨:相对于过去,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哪些突出特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5.学习第三部分: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说出女真族的生活地点、时间、杰出首领和都城。 (2)知识拓展:介绍八旗制度。 (3)了解清朝的满八旗盔甲和满八旗。 (4)讲解清朝建立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图像认识皇太极。 (5)讲解清兵入关: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6)看视频《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指导清军入关的史实和李自成的失败。 (7)知道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李自成、崇祯和顺治。 6.巩固提升。 |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探讨回答 学生看视频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交流探究,代表回答 |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感知李自成得到人民的拥护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
课堂小结 |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以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
板书 | 明朝的灭亡 一、明末整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2.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原因: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 2.口号:均田免赋 3.发展: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 兵入关 1.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皇太极 2.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