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战争后, 随着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 都以失败告终。新中国成立后, 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 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1)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有民主彩的思想家。黄宗羲等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2)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这对于开阔中国人的视野,冲突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公众选举官吏等。19世纪60年代,王韬、冯桂芬等早期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戊戌变法清朝灭亡的原因: 原因: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
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康梁维新派开办新式学堂,创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办报刊,如《国闻报》、《时务报》;著书立说,如《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 宣传维新变法;建立团体,如强学会、保国会;上书皇帝,如公车上书使维新政治运动兴起, 制定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变法;同顽固派论战。过程: 1898,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支持下, 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他们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政治、经济、军事、化教育等内容)失败、意义: 921日慈禧发动,软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 废除变法法令(保留京师大学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众;袁世凯叛卖。其意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是爱国和进步的, 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运动带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国家振兴实业的新政策, 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等风行, 提倡明生活方式, 引领时代新风。戊戌变法运动开创了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4)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客观上有利于教育、军事、经济的近代化,
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但在实施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巧立名目,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引发人民众反抗,新政失败。
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欺骗社会。190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欧美宪政。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法律赋予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大权;人民只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的义务,与欧美宪政背道而驰。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的要求下,裁撤军机处,建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暴露后,立宪派和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清政府处于空前独立的境地。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进程。
()辛亥革命: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一系列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的提出,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机关及指导思想。启蒙思想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过程: 武昌起义成功主要得益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快、力量较大;新式教育培养了大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众基础好;革命党人的大量宣传工作。1911
1010, 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 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响应, 清朝统治瓦解。由于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1912年元旦,孙中在南京宣誓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1912212, 清帝退位, 清朝灭亡。孙中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其中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思想的《临时约法》最为显著。同年3,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加上妥协退让;帝国主义的破坏;袁世凯实力强大, 又大耍反革命阴谋。历史意义深远,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推动了亚洲各国的近代民族解放运动。
6)新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949年新中国即将建立,北平政协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正式建立。
194年一届人大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规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这些制度的形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倾错误对政治民主化的践踏:197年全党开展反官僚主义、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在整风过程中,资产阶级右派向党发起了进攻,企图想取代共产党的领导。针对当时的情况,党组织人民反击右派斗争,是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及199年的反右倾斗争,是完全错误的,他使阶级斗争升级并延伸到党内,尤其是对彭德怀等同志的错误批判,严重损害了党内民主生活。倾错误发展,最终导致了化大革命的斗争,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出现倒退。
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恢复刘少奇名誉、为19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革。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宗教政策。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989年党中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平息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风波,捍卫了社会主义政权,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圆满解决了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成功运用,也为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范例。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十五大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