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读后感100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呢?那么接下来给你们带来七擒孟获100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读了《七擒孟获》这本书,里面有个小故事,我觉得很好。
三国时,有一次刘备知道关羽被害,他怒火攻心,当即要同张飞一起率兵前去讨伐孙权。诸葛亮却认为这时候不能轻举妄动。张飞不听劝阻,非要单独带着军队出征。他叫人在三天内做好白大旗和战衣。可两个手下没有按时完成,所以被张飞大打了一顿。两人总是记恨在心,在梦中把张飞杀死了。
读了这篇故事后,我知道了不能就为了一点小时就打别人,最后总是害自己的。也不能为了一点事情就斤斤计较,应该豁达一点。
我想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吧,不知你有何感想,请看看我的感想吧。
在三国时期孟获想造反,当朝宰相诸葛亮先后擒了他六次都给放了,每次都问他服不服,孟获都说不服,下次抓到就服,到第七次他终于服气了。
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有耐心,他用了很多计策:调虎离山计、苦肉计等等。孟获却只会用武力,没用过脑子,所以他是死脑筋,战胜不了诸葛亮。他没有说话算话。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别人,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获得他们的心……这是我对《七擒孟获》的感悟。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还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来,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获他感动了,便归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平定了南蛮。三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诸葛亮一次又一次放了南蛮王孟获,如此这般七次,诸葛亮有着么笨吗?其实诸葛亮擒到的并不是人,而是心。从外表上看来这招并不强大,但为什么却成了三国演义里最让人称道的一段佳话?
其实,诸葛亮最厉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让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读了《七擒孟获》之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他的智慧能让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启发!!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获是因为骄傲被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还是因为骄傲被生擒。后来诸葛亮使用计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获。第七次诸葛亮捉住孟获后说:“再放孟获一次。”孟获痛哭着说:“丞相七擒七纵,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足智多谋,还有他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做事情要用头脑,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就像孟获的藤甲军那样被全部烧死。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道理那样。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不能骄傲,要不然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虚心,
多学多问,增长知识。
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诸葛亮七擒七纵 刘禅当上蜀汉皇帝不久,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局部地区和四川西南部一带)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乘刘禅继位不久,发动了叛乱。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向南中进发。诸葛亮认为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应以攻心为上。他率军来到南中,根据既定的安抚政策,制订了翔实的作战方案,并照顾将士,作战时,对孟获只许生擒,不准伤害。
孟获是个有勇无谋的人,和蜀军初一交战,就被诸葛亮设计活捉了过来。孟获心中悔恨不已,以为被汉人俘虏,必死无疑。谁知,诸葛亮却让人给他松了绑。为了改变他对蜀汉政权的偏见,诸葛亮命令军队列成阵势,亲自陪他观看,道:“孟将军,你看我这支军队如何。”
孟获一点不领情,傲慢地说:“以前我不知虚实,所以吃了败仗。看了你们的营阵,不过如此。下次再战,我一定能取胜。”诸葛亮笑着摆摆手:“那好吧,我这就放你走。你回去整顿兵马,咱们再见个上下吧!”
孟获回去整顿军队再战,又被诸葛亮俘虏了。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像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共有七次。第七次抓到孟获后,他终于服了,他说:“丞相对我七擒七纵,这是自古没有的事啊。丞相如此厚待我,我再要反,可就不知羞耻了。”那些部落首领也一起跪下谢恩,道:“丞相的恩德我们永世不忘。南人永远不再造反了。”诸葛亮设宴招待了他们,还让孟获作为首领,管理他原来的地区。以后,南中一带少数民族与蜀汉相安无事,各民族之间相处和睦。
至此,“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成为诸葛亮军事一笔光芒的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