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学好古诗
作者:范玉平
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7期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大瑰宝,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学好古诗词,以情悟情,能够感受古诗词魅力无限的意境呢?笔者就此谈了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和鲜明和谐的音韵节奏,传达着文学艺术别样的美丽。诵读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则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语言风格的不同、时空的距离和小学生知识有限的阅历经历,小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机械的读背写的阶段,但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则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也必然会妨碍小学生理解能力的锻炼,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学好古诗词,以情悟情,能够感受古诗词魅力无限的意境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钻研教材,解读精准
        一首古诗词在教学之前,教师要下备功,既要备好学生,也要备好教材。首先是“知诗人”。包括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和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可以让学生较准确地“悟诗情”,如陶渊明、杜甫、文天祥等诗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特点影响了他们诗作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他们的诗,不可不“知诗人”,否则,很难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充满奇异的想像的浪漫情怀、苏轼的大气、豪放的风格,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品味其诗的语言特和韵味。其次是解好诗题能让古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学习诗文前,一定要结合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和诗人杜甫的经历,将“解诗题”和“知诗人”的环节有机结合,为学生理解诗中中诗人表达的情感作好铺垫。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以了解“黄鹤楼”和“广陵”地理位置关系作为“解诗题”的重点内容,学生就可以较容易地“明诗意”了。当然,“解诗题”这一环节,不是每首诗都需要,对于如《春日》、《牧童》《小池》一类直白明了的题目,完全可以省去。
        教师要有驾驭诗词讲解的能力,能够在预设教学目标阶段全面考虑,细化任务。通常,一上课就以老套方式说:今天上某课,大家先跟我读一遍。这样的开场相信是困顿乏味的,学生没有一点激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
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回乡偶书》一课,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注重诵读,递进情感
        古诗文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不管是何种句式,它们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儿童非常喜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古诗,不是重在“阅”,而是重在“读”,这种“读”不是一般意义上读其他文章的“读”,而是放开情感高声朗读的“读”。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讀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至于扼杀学生的个性及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古诗适合于吟咏,一首抒情较浓的古诗,如果反复吟咏的话,不但能体会它的语言的精美,还能感受到诗人表达的
细腻的情感。例如反复吟咏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诗,就会仿佛看到一幅彩鲜艳的山水画,更能体会出诗人的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我认为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带领他们去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之美。
        三、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当代小学古诗教育提倡以“情感教育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原则”。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然,能初步鉴赏诗文,体会诗人情感。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古诗教学的应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篇幅短小的古诗,小学生不可能从古诗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作者的心境及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所描述的意境。这就是古诗教学的难点,然而教师如果能运用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品读古诗,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带入到生动活泼的感官世界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地去领悟、感受古诗的意境。例如讲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可以先收集西湖不同天气景象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观赏。通过图片的渲染,让学生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走进西湖,领略西湖不同气候下的美丽景。激起学生对西湖的向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先对文本所阐述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更好
地进行下面的教学。使其身临其境,激起内心情感的共鸣,使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又比如为了领略到《早春》中“草遥看近却无”一句所表现的情景,可在早春时节带领学生到野外去看景,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在远看、近看中,对诗句就有了深切的感受。
        小学生要学好古诗词,教师还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场景,通过教授学习方法,细化教学任务,让小学生学习起来不再觉得吃力和枯燥,要适时给予他们带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他们有学习的喜悦,让兴趣的火花迸发,才能使小学生走进历史,走进古诗,以情悟情,沐浴在古典文化的馨香之中,收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