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
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目前,
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落配置的分析。基于此,
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
1.1概况
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校园湿
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相结合的绿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
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
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落,同时,
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2.1结构组成更合理,
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落
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
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
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
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
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
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营造具有鲜明特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
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
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
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3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
3.1生态优先原则
3.1.1因地制宜原则。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习性,
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
甚至死亡。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地的气候、
土壤条件,遵循植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
这是保障植株成活率和景观效果的重要措施。
采用某种植物时,可适当人为调节种植地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最大程度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1.2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
动态的平衡[8],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高、植物落稳定
性强,越有利于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发展。树种单一易受到其他生物或环境的不良影响,且不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功能性和观赏性不足。因此,植物配置应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提升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1.3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
能、地位及其与环境、其他植物的关系。
植物配置既要充分考虑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避免直接竞争,形成稳定的落结构,又要关注环境条件对植物的要求,如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多种植抗性强的树种,
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树种等,从而形成协调、
互补的落结构,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景观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促进生态园林建设。3.2景观性原则
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重视规划的整体性,同时,明确景观地位和用途[8],通过不同落的结合,
作者简介:张李平(2002-),女,汉族,山东肥城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
西湖大学成立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
——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张李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校园湿地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植物配置在景观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高校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且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普遍存在种植方式不合理、与周围环境不相容、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小西湖为例,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植物配置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植物配置方式、增强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关联、加强景观内部及与周围环境的过渡衔接、合理引种、加强养护管理等措施,
以期为今后生态校园湿地景观建设提供依据。关键词:生态理论;校园湿地景观;
植物配置163--
植物
类
植物名称拉丁名
科属乔木
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垂丝海棠蔷薇科苹果属木瓜海棠蔷薇科海棠属西府海棠蔷薇科苹果属菊花桃蔷薇科李属杜梨蔷薇科梨属美人梅蔷薇科李属杏梅蔷薇科李属木槿锦葵科木槿属文冠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
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紫丁香木犀科丁香属白丁香木犀科丁香属碧桃蔷薇科李属紫叶李蔷薇科李属蜡梅
蜡梅科蜡梅属鸡爪槭槭树科槭树属紫荆豆科紫荆属棕榈棕榈科棕榈属国槐豆科槐属日本晚樱蔷薇科李属接骨木忍冬科接骨木属五角枫槭树科槭树属青檀榆科青檀属丝绵木卫矛科卫矛属黄栌漆树科黄栌属金枝槐
豆科槐属流苏树木樨科流苏树属桂花木樨科木樨属银杏银杏科银杏属雪松松科雪松属
灌木南天竹小檗科南天竹属溲疏虎耳草科溲疏属锦带花忍冬科锦带花属
榆叶梅蔷薇科李属黄刺玫蔷薇科蔷薇属棣棠蔷薇科棣棠属粉花绣线菊蔷薇科绣线菊属麻叶绣线菊
蔷薇科绣线菊属
紫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毛樱桃蔷薇科李属红花锦鸡儿
豆科锦鸡儿属郁李蔷薇科李属紫叶矮樱蔷薇科李属形成功能多样、效果良好的生态景观。3.3艺术性原则
为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植物配置应遵循艺术性原则,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写意等方式,利用
植物形状、彩、材质等特性,
营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景观。园林艺术中的造景手法在此同样适用,
植物的运用方式应多样化,且存在一定的联系,
达成统一的效果,同时,也要具有节奏和变化、平衡与协调的特征。
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地形、建筑、园路之间的有效配合,
也可提升景观的协调性和观赏性,有效避免景观结构混乱。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植物配置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湿润温暖、四季分明,校园地势北高南低,
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树种。湿地景观小西湖坐落于西农南校西部,
东依农科楼、西临人才公寓、南靠榉树广场,
地势平坦,面积约8万m 2,目前主要为师生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场所
(见图1)。
4.1植物配置现状
4.1.1植物种类多样。根据实地调研统计,
小西湖中共有植物70种,种类十分丰富,根据生态习性可分为乔
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四类(见表1)。大量植物
形成变化多样的湿地景观,落较为稳定,
能满足师生基本需求,营造绚丽的生态校园。
4.1.2植物选择合理。湿地中运用了较多水生植物,
比如,挺水植物有香蒲、芦苇、荷花等,
浮叶植物有睡莲等,植物生长状态、水域景观效果良好。同时,
植物种植位置、水面覆盖率合理,既保留了开阔水面和自然倒影独特的美,又通过水生植物增添了景观层次。由于湿地景
观的特殊性和小西湖科普教育的功能性,
湿地景观中除水生植物外,多采用观赏性较强的花木,
乡土植物较少,仅在远水区或边缘地带少量运用国槐、银杏等乡土树种。
4.1.3落层次丰富。除观赏草及水生植物根据对水的
需求成区分布外,其余地区基本均具有乔、
灌、草三层结图1湿地景观平面图
表1
湿地景观主要植物名录
164--
地被植物
鸢尾鸢尾科鸢尾属麦冬天门冬科沿阶草属玉簪百合科玉簪属萱草百合科萱草属马蔺鸢尾科鸢尾属红花酢浆草牻牛儿苗科酢浆草属
水生植物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芦竹禾本科芦竹属香蒲香蒲科香蒲属菖蒲菖蒲科菖蒲属水葱莎草科水葱属再力花竹芋科水竹芋属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荷花莲科莲属睡莲睡莲科睡莲属水芹伞形科水芹属
构。其中,灌木及小乔木种类多样且数量较多,从而形成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不同方位可以看到不同的落构造,变化丰富多彩。
4.1.4植物彩丰富,季相景观突出。湿地景观中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开花植物、秋叶树种、草本观赏植物,全年彩均较为多样,春末夏初及秋季彩最为丰富。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在红粉、蓝紫、白、黄、绿五类彩中,红粉系占比最大,蓝紫系占比最少,常见的彩搭配为红粉+黄、蓝紫+红粉+黄,带给人们活泼、欢快、明朗而又安静的感受。
4.2存在的问题
4.2.1植物种植杂乱。整个湿地景观中植物多采用丛植、混植等种植方式,且种植十分杂乱,没有利用植物的高度、冠幅变化实现分区,大部分景观视觉效果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不突出。同时,部分区域植物种植密度过大,遮挡了周围的其他景观,带给游人压迫感,增加了安全隐患。
4.2.2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关联性差。植物配置没有与地形、园路、小品等互相融合,缺少对园林要素的综合分析利用。首先,没有充分利用地形,不能运用地形变化突出主要景物,如部分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块中,林冠线无明显起伏变化。地势高处有较多空地,种植的植物较低矮,而坡上植物较高大,遮挡性强,地块边缘植物密布,虽有丰富的落层次,但景观无重点。其次,不同园路两旁的植物配置无明显区分,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最后,部分植物与小品的搭配不合理,许多休憩座椅过于深入绿地,周围环境纷乱,几乎无人踏足,还有座椅几乎没有遮阴或位于树荫较小的树木下。以上几点都降低了游人的体验感,大大减少了师生游玩兴致。4.2.3部分地块之间无明显过渡。由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分隔的部分区域之间无明显过渡,特别是观赏草种植区,直接由自然野趣的疏林变为低矮且种植规则的观赏草,显得十分突兀,且观赏草区几乎没有可以遮荫的树木,再加上最佳观赏季节主要为秋季,所以,这片区域春、夏、冬季均无人问津。
4.2.4与周围环境相容性弱。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过渡地带少、联系性弱,不能很好地融入整个校园环境中,没有形成一体化空间。同时,湿地景观与其他校园公共空间的功能联系较少,独立性强,不利于整体生态校园的形成。
4.2.5养护管理不到位。小西湖景观面积较大、植物种类繁多,由于后期养护管理不正确、不到位,导致许多植物出现生长发育不良、树体倾斜、病虫害严重、树皮开裂等问题。此外,由于管理不及时,许多区域杂草丛生,与植物争夺空间和营养,导致植物树势减弱、草坪斑驳,大大降低了景观的观赏性,不利于生态校园建设。
4.2.6忽略经济效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农林类学校,校园本身就是一个植物园,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功能多样、赏心悦目、生机盎然、清香四溢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是许多课程的实验实践基地。小西湖景观也是重要的水生植物教学和园林认知场所,引进了较多外来物种,其中,有些植物适应性弱,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的情况,且这些植物养护管理成本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
5解决措施
5.1完善配植方式
丰富植物种植方式,明确植物种植边界,防止植物占据道路大部分面积,保证园路正常通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营造空间的功能,有效分隔区块,形成各区特,使得整个湿地空间的植物配置协调统一又富于变化,打破单调,增强游人的体验感。
5.2增强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关联
注重湿地景观的功能性,根据目的组合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运用地形变化突出主要植物景观、形成障景等;按照园路等级和作用配置两侧植物,给人以明确的导向作用,引导师生通往核心景观;在休憩地点配置树荫浓密、落叶断枝少的树木,尽量保证座椅周围环境的整洁,为师生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加强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关联,有利于提升景观层次,促进生态校园发展。
5.3完善景观内部及与周围环境的过渡衔接
完善不同地块间的过渡衔接,能够促进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提升景观的完整性,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可利用植株高度、种植密度、覆盖度等的渐次变化或设置小品等,实现不同区块之间的过渡,运用同种植物、相近配
续表
165
--
为当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
持。远离住宅区虽然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可达性,
但不可忽视大型绿地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除了公园数量,合理的交通网络也能提升城市绿地的可达性。内环地区,高峰期堵车为重要影响因素,中部地区会因交通工具受到距离与路线的约束。因此,优化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
畅度,
疏散拥堵,也不失为改善可达性的一个好方法。本研究的可达性分析是基于城市绿地与居民小区的相对位置进行,没有考虑上下班高峰期与节假日市区内容易堵车的影响因素及详细对比各个时段的可达性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可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收稿:2023-01-23)
参考文献:
[1]彭瑶瑶.基于网络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8):156-158.
[2]翟石艳,何新新,孔云峰,等.基于最优供需分配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J].地理学报,2022,77(04):1028-1038.
[3]俞孔坚,段铁武,
李迪华,等.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08):7-10+42+63.
[4]Zhang Jiamin,Yue Wenze,Fan Peilei,et al.Measur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s in urban areas using web map services [J].Applied Geography,2021,126.
[5]Semenzato Paolo,Costa Anna,Campagnaro Thomas.Accessibility to urban parks:Comparing GIS based measures in the city of Padova (Italy)[J].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2023,82.
[6]Tannous Heba O.,Major Mark David,Furlan Raffaello.Accessibility of Green Spaces in a Metropolitan Network Using Space Syntax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Spatial Locations of Parks and Promenades in Doha,State of Qatar[J].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2020(prepublish).
[7]杨丽娟,杨培峰,陈炼.城市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性定量评价———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01):108-112.
[8]马林兵,
曹小曙.基于GIS 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评价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111-115.
[9]张云,
刘邃.基于GIS 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2):176-179.
[10]许娅琼,梁娟丽,王超.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洛阳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14):236.
[11]张雪梅,
申广荣.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上海浦东新区公园可达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03):9-16.
(上接第162页)
置方式、对景手法等,完善不同景观之间的衔接。
5.4合理引种
避免盲目引种,应遵循气候相似理论,
选择纬度和海拔相近地区的树种[9],同时,科学控制光照、温度等条
件,防止产生发育迟缓和不开花结实的现象。
此外,选用抗性强、病虫害少的品种,保证成活率的同时,
防止生物入侵,维持生态稳定。5.5加强养护管理
园林“三分种、七分养”,后期养护管理对保证植物
正常发育和维护景观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所处环境,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冬季
和初春需要通过涂白的方式为树干保暖;
夏季要防止出现曝晒和病虫害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科学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施肥、整形修剪等,以增强树势,
维持良好的种间关系,提升落的稳定性。
6结语
校园湿地景观作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
需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提升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但目前高校校园湿地景观普遍存在植物种植方式不合理、与
周围环境不相融等问题,反映出设计人员对植物及生态
知识了解不足,因而不能兼顾功能性、
生态性和美观性。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应从生态理念出发,
营造功能完备、结构合理、落稳定、生态良好、景观丰富的校园湿地景观。
(收稿:2022-01-30)
参考文献:
[1]李明熙.论生态校园的设计[J].山西建筑,2021,47(18):162-163.[2]吕杰.高校校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何苗.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7.[4]王恺,陶冶,彭城慧,等.浅谈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南方农业,2020,14(23):37-38.
[5]刘锐之,张丹,王兰.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12):88-89.
[6]胡文军,李强,韩锁.公园湿地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分析[J].居舍,2020(26):125-126.
[7]付久扬.南方高校公共空间与湿地一体化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0.[8]王鸿雁.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价值工程,2016,35(05):178-180.[9]张力,谢华峰,张萌.浅谈如何科学引种[J].种子科技,2014,32(09):16-17.
16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