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希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做出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和重大突破,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0月26日,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发表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施一公从3个角度阐释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即:求真、独立和合作、质疑。
  他同时提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
  他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崭新的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
  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英文叫truth seeking,也就是实事求是。
  这里讲的求真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最前沿进一步求真、去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
  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一个人。
  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
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
  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我举一个例子,那就是X射线的发现。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M.von Laue)发现的。
  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
  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
  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
  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思想碰撞,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进展。
  第二部分,我简单讲一下我们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更需要科学精神。西湖大学成立
  纵观过去历史,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
  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所以总结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产业革命,从纺织、铁路、汽车、计算机到生物技术,它的源头都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随后经过三四十年的孕育期,进入广泛应用和指数增长,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福祉,最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当今的无线通信;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现,不会有今天的疫苗;没有牛顿的三大定律,也不会有航天器升空。
  我举一个我领域的小例子,就是基因测序。实际上基因测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可以说是精准医疗的一个典型的方法和代表。
  整个基因测序当然是用测序仪来做,而测序仪是由一位科学家发明的,他叫Rothberg。
  测序仪的发现来自于测序技术的发现,第一个测序技术提出者Sanger也是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