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个问题,首先是到一个入口,屡出一条线,也就是思考路径。这是思考的基本原则,从字面上看,
一点问题也没有,天衣无缝的政治正确。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从思考本身出发,实际上入口会很多,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无非是哪一条更顺畅而已,每一个入口都会开启不同的思维路径,问题是展开了,但是否围绕问题的本质,就是另外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了。
那么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问题本身最原始的需求与我们思考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的匹配度是否一致;或者说最原始的原因与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判定是否一致。
而这个原始需求或原因就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我们思考问题时最先确立的那个核心,如果给它一个系统的准确的定义的话,那应该是:
每一件事物或者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与最人性的真实反馈。
围绕着底层逻辑展开思考,会让我们使目标与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寻路径,解决方案或者做出选择,确定方向都是思考问题的最本质出发点。
底层逻辑的认知给我们能带来什么?
1,会在判断事物上给出参考导向
2,会在选择行为上给出指导标准
3,会在标签定位上给出本质方向
4,会在问题认知上给出导向纠偏
5,会在自我认知上给出内心本性
6,会在未来路径上给出判断肯定
papi酱所以,在整个思维架构当中,我们最先到的那个点,那个核心就是底层逻辑,从它开始思考,路径导向才是正确的。
在商业系统里的定位就是从底层逻辑为思考核心。比如我们熟知的腾讯,在早期,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创造一个可以让人与人交流的软件。从这个逻辑上确定的定位就是“连接”。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连接物与物,连接世界就是从这个底层逻辑上生发出来的商业路径。
再比如逻辑思维,从最开始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到现在的“和你一起终身学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最开始只是分享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和不同角度的见解,沉淀粉丝,再用社思维用来卖书卖月饼等电商的模式,看似有利可图,但从商业行为来讲这是没有精准定位与使命的逻辑。逻辑思维本质的成功是用户量,而用户量的本质来源是逻辑思维的知识内容分享,这才是根本的底层逻辑。就是“知识内容分享”,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逻辑思维开发得到产品,定位就是知识服务商,底层逻辑与商业路径完全一致。当然,这也是撤资papi酱的根本原因,因为行为与定位不匹配。
你可以用底层逻辑去分析其他成功的企业,看底层逻辑与定位,再与商业路径匹配度是否一致。
在指挥中国共产党战斗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分析,有分析武器装备的,有分析国际形势的,有分析人员部队的,有分析信仰思想的。当然,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但底层逻辑不是这些,而是“得民
心者得天下”。所以制定的路线都是众路线,所有大家分析的内容都在底层逻辑基础上作为执行路径而优化。底层逻辑就是在解决问题上都围绕在此,核心是不变的,变的是方法,是路径。
再比如: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个很常见的底层逻辑,就是“长期持有”,但很多人都做不到,或者会在此提出疑义。说对公司企业的研究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啊,对公司人事的分析啊等等,都是逻辑啊。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一个不变的核心就是底层逻辑,而可变的都是路径。无论公司怎么去选择,去分析,去判断,最后落到实处的都是“长期持有”。
生活中也会遇见各种琐碎的问题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而且越生活化越琐碎的事物我们越无从下手,因为生活离我们太近,而一个选择或判断都会让我失去一部分安全感。这部分安全感就是让你无从下手的原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