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反思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遗产,是伟⼤中华⽂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个民族优秀⽂化⼀部分,它永远不会过时,并且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发扬。这不但是祖宗智慧与⼼⾎的继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研究与解读,去构建今⽇有民族特⾊的优秀⽂化。然⽽中学的古诗词教学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我们需要进⾏反思。
⼀、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想把我唱给你听歌词1、忽视学⽣主体地位,忽视诗歌的多种解读。
重灌输,轻体验,重权威,轻引导,即使教师的观点是对的,但这样把⾃⼰的结论轻易地拋给学⽣,使得学⽣少了精神思索的旅程,⼜是多么的可惜。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将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理图式中,并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认识事物的程序。另外,有些教师看似“循循善诱”,实则将学⽣引|向标准答案,只训练了聚合式思维,却忽视了发散式思维。
2、过度强调知性分析,肢解诗歌的倾向明显。
有些教师在教古诗词时,将其划分段落,总结段意,在此基础上掌握诗词的思想情感,分析艺术⼿法。这是将古诗词当作⽆⽣命的东西进⾏分解,把诗词鉴赏当作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不重
形容烟花的句子整体把握和感性体验。有些教师的讲解过于直露,貌似讲透了诗歌,实际失去了诗歌的意境之美,甚⾄做出过度阐释。古诗词教学中需要知性思维,但要和感知、体验、想象、联想等感性思维统⼀在⼀起,否则就扼杀了诗词的⽣命⼒,也有碍于学⽣审美感受⼒的发展。
3、滥⽤多媒体。
托奶李天王古代诗词意境的体验需要学⽣的形象思维,需要调动储存在⼤脑中的表象,并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象。如《念奴娇.⾚壁怀古》中的抒情主⼈公完美地存在于在我们的想象中,⽽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将⼀喝酒⽼翁展现在学⽣⾯前,顿觉风采⼤减。此外,滥⽤多媒体淡化了课堂上师⽣情感的交流,炫⽬的电脑画⾯占⽤了学⽣的⼤部分注意⼒,表⾯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投射到诗词本⾝的情感与体悟却不够深⼊。
诗词本是浪漫的产物,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常尴尬:学⽣对古诗⽂学习索然寡味了⽆兴趣,⼤有⼀种望⽽⽣畏甚⾄望⽽⽣厌的感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有两⼤⽅⾯:
1、学⽣认知上的偏差。
学⽣对古诗⽂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对古诗⽂难理解、难背记,把古诗⽂视为第⼆门外语;更有不少
学⽣认为学古诗⽂⼗分枯燥,现代⼈都⽤现代汉语说话,古⽂⽆实⽤价值。正如南怀瑾先⽣所担忧的:“很是可惜,现代⼈所认识⽂化教育的基本⽬的,只是为了'谋⽣',有好的专业,有⾼的待遇,或能赚很多的钱。”《都市快报》曾刊登了这样⼀则新闻: 杭州某业余学校开出“古诗⽂诵读班”,却因仅招到⼀名学⽣⽽只得暂时停办,⽽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同时开办的英语等班早就爆满。学⽣对古诗⽂对漠视,实质就是对传统⽂化精髓的漠视,这种类似于数典忘祖的做法,不能不令⼈痛⼼。
2、教师教法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古诗⽂教学仅是让学⽣多积累,多背诵,于是,“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法成了不少教师⼀成不变的做法,把古诗⽂脍炙⼈⼝的美感和韵味讲解得消失殆尽,课堂⽓氛沉闷⽆趣单调⽆味。所以,教师教法上的单⼀,⾃然会使古诗⽂中的营养丢失,进⽽造成学⽣在古诗⽂传统⽂化积淀⽅⾯的“贫⾎”。
⼆、⾯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该做出反思:
1、注重引导学⽣通过吟诵来体味古诗词的情感。
要体味古诗词的情感,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法或许就是吟诵。诗词格律所表现的⾳乐性和由此表达的感情,都必须在吟诵中体现。在教学中还应传授⼀些有关吟诵的知识,⽐如平声读得长⽽轻,仄声短
⽽重;四⾔诗⼀句两顿, 五⾔诗两顿,七⾔诗三顿,顿的位置略延长、提⾼、加重等。此外,教师的范读⾮常重要,好的范读能直接打动学⽣,使他们克服害羞⼼理。
2、运⽤艺术通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艺术通感,化实物为情思,化情思为实物,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并贯通多种感官,从多个⾓度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感受。
⽤⾳乐来配合古诗词,就是⼀种有效的⼿段。对古诗词的感受,往往就是这样朦胧含混⽽涌动着情感的,⽽流动不居、情感充沛的⾳乐,正适合于帮助学⽣增强这种感受。例如,讲授《春江花⽉夜》⼀诗时,配以《春江花⽉夜》的古筝曲,⽆疑是相得益彰、境界顿⽣。⼜如,引导学⽣体会诗词的意境,然后出与之相合的⾳乐,甚⾄⾃⼰创作⼀段⾳乐,也是很好的⽅法。
苏轼评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相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个教学通道。例如,在上⽩居易的《忆江南》时,展⽰⼀些江南风光的图⽚,为欣赏《忆江南》⼀词营造出了韵味⼗⾜的背景氛围。当然,艺术通感的运⽤不能喧宾夺主。
3、系统⽐照, 纵横勾连。
儿童成长寄语 简短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学完⼀⾸诗词,了解的就仅⽌于这⼀⾸诗词, 对作者其⼈、作者的其
它作品,对同题材、同风格的作品都鲜有了解,这样的教学是使学⽣“只见树⽊不见森林”。
在讲授⼀位诗⼈的某⼀⾸诗时,若能全⾯地介绍这位诗⼈所处的时代背景、个⼈经历,介绍他创作的其它诗歌,既有利于学⽣较为深⼊地理解教材.上的那⾸诗,也有利于培养学⽣的古诗词积淀与素养。例如,在讲授李煜的《虞美⼈》时,若能兼及李煜的详细⽣平,兼及《浪淘沙》(帘外⾬潺潺)、《相见欢》 (⽆⾔独上西楼)、《破阵⼦》(四⼗年来家国) 等词,其教学效果应该⽐单讲⼀⾸《虞美⼈》要好得多。
4、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
2000年3⽉,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教学⼤纲,其中初中要求背诵50⾸,⾼中50⾸。“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吟”,接触⾜量的古诗词,对于培养学⽣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感受⼒⽆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古诗词背诵篇⽬”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拓宽学⽣欣赏古诗词的视野。⽐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诗教’'选修课,有的学校还有⾃⼰的古诗词教学的教材,这⼀做法值得借鉴。
郭楠是什么意思5、教师⾃⾝⽔平提⾼。
教师⾸先应提⾼对古诗⽂教学价值的认识,明确指导学⽣掌握⼀定数量的古诗⽂并⾮可有可⽆之事,
什么是堰塞湖⽽应视之为对教师的⼀种要求,⼀份⽆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努⼒克服浮躁不定、急功近利的⼼态,钻⼊“故纸堆”中潜⼼会学,丰厚⾃⼰的⽂化积淀。其次,还须进⼀步深⼊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提⾼⾃⼰的教学⽔平。
另外还可以运⽤研究性学习的⽅式。如在⽂本阅读基础上引导学⽣进⾏原型意象的研究性学习。⾸先让学⽣思考⾼中古诗词⾥出现了哪些原型意象,并根据⾃⼰的兴趣,选择⼀个作为课题,课题相同者组成⼀个研究⼩组。然后让学⽣分⼯合作,通过⽹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并分析信息,写出⼩论⽂,并制作相关课件。最后进⾏交流总结,组织学⽣上台做presentation,展⽰研究成果,在班级中传阅各⼩组的论⽂,并进⾏⾃评、互评。
古诗词作为千年⽂化积淀的代表性⽂学作品,其⽂学价值历来为⼈所推崇。作为中学语⽂教学重要内容之⼀的古诗词教学,对学⽣有着励志、修德、陶情、劝学等积极作⽤,在对学⽣进⾏德育、美育⽅⾯有着不可替代作⽤的同时,它更是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化的重要途径。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今⽇古诗词的欣赏价值远⾼于其实⽤价值。且随着⽩话⽂的发展与普及,古诗词越发让学⽣觉得抽象,晦涩。为此,中学阶段的语⽂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只得多数停留在梳理诗词的字词、⼤意等浅层教学阶段。为了不让传承千年的⽂化瑰宝在我们这⼀代没落、消亡,我们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必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