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审美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课教学中,我从情感着入,通过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祖国妈妈”,引导学生对于祖国的概念,再听赏《祖国像妈妈一样》,吧情感推向一个高潮,引导学生说出祖国的漂亮和强盛,并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接下来凝听歌曲,突破难点,老师唱着问,学生唱着回答。“画什么?飞在哪里?”学生唱“画小鸟,飞在蓝天里。”老师就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小鸟,同法老师问学生答,黑板上就画上小草、太阳、国旗。然后我把全班分为四组,分别是小鸟组、小草组、太阳组、国旗组,进行了爱祖国闯关竞赛。把情感推向一个高潮,再通过歌词排队,有节奏读歌词,唱歌词等环节竞赛学习歌曲。,让学生在表演和编创中熟悉它,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并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本堂课经过我深思熟虑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通过反思我觉得每次活动的形成和开展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和琢磨。比如,设计整首歌曲的节奏型,琢磨如何让学生边唱边根据这个节奏型做相应的动作,且这些动作是与歌词相吻合的,是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才会饶有兴趣。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表达爱国的歌曲,主要形象有红旗和五角星;于是,我决定采用五角星作为奖励,采用红象征热情和激情的视觉冲击达到情感渲染,学生更加情绪饱满地学习了节奏、歌词及动作。
最后小朋友们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还听赏了其它爱祖国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国歌》。
只是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忽略了一些问题,如果一开始自己要对作品的节拍、歌曲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其四二拍歌曲的节奏特点,如是快速或中速或缓慢,还是活泼或优美或充满感情的。然后老师自己要反复地清唱歌曲的旋律,并唱到熟练为止。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会对歌曲的分析,知道歌曲性质的重要性。
2.歌曲《只怕不抵抗》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创新的音乐设计,将一堂普通的音乐课上的十分生动活泼,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情境、游戏等有趣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音乐拓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教学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成功的一点就在于音乐教学一开始,创设了激发爱国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听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中走进教室。在教学隐线设计上,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演唱《只怕不抵抗》欣赏《救国军歌》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演唱《国歌》等,板书恰当自然,这样学生在表演上内容不至于单
一,形式又有所变化。
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是这节音乐课的最大特之一,给学生以完整、优美的音响聆听。从开始的《只怕不抵抗》的音乐美,表演动作美,到学生的歌声美,《红旗颂》的音乐美,《国歌》的庄严美整节课节奏张驰有度,注意细节,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中学,情中爱,真正从音乐课上体验到创造美感的乐趣,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怀,陶冶美的情操。
三、教学设计清晰、巧妙,采用了层层递近、逐步深入的教学策略。从齐唱《只怕不抵抗》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加入二声部(哒和咚)的演唱,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演唱《国歌》,清新自然的体现了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音乐,提升了三年级学生歌唱技能。
四、激发兴趣,深入浅出。在《只怕不抵抗》(二声部的学习)、轮唱等环节中,我通过利用生动的教学课件,活泼有趣的教学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发了思维,培养了音乐能力,提升了演唱技能,歌唱水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本节课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由于激情的讲唱,在教学时间上有一点超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加细致,教学设计要更得当,上出更好的音乐课,创新音乐教育教学。
3.歌曲《摇船调》教学反思
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于我国台湾地区的、深受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与对歌的形式。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问答与对歌的形式,第一段歌词问,第二段歌词答,同时加上旋律,就成了对歌的形式,歌曲有趣,歌词简单,对三年的孩子来说,非常容易掌握。歌曲的重点在反复跳跃记号上,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很容易自然就掌握了,加上两个结尾的旋律有点区别,因此,很容易掌握。难点句在两句“嗨呀罗滴嗨呦”上,教学中,我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第一个音的音高,帮助学生唱准这两句旋律。
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并同学间问答与对歌的形式,孩子们非常喜欢创编歌词并且用对歌的形式把自己创编的歌词与同学合作演唱的方式,很多孩子的歌词创编的很有创意,并在对歌的过程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同时在创编与对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
4.歌曲《一只鸟仔》教学反思
歌曲《一只鸟仔》是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分别表现了一只失去鸟巢,不到家的鸟仔和一只失去伙伴不到伴的水鸡在水沟、田地间鸣叫的情形。再配上带有下滑音的旋律,使得歌曲饶有风趣。
由于这是一首地道的台湾民歌,因此,从歌名“鸟仔”到歌词“透早”、“伊都”、“拐一下拐”、“噘一下噘”、“啸啁啁”、“啸噘噘”等地道的台湾方言,以及这首歌曲的旋律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装饰音----下滑音,都让我们的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到歌曲旋律中下滑音的感觉,然后示范两一种有下滑音,一种没有下滑音的两种声音做对比,再用“下滑滑梯”的比喻,以及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而且告诉学生演唱下滑音时,声音要自然,不要太重,这样才能唱好下滑音,唱衬词时,声音要轻,要自然。由于歌曲每一小乐句之后都有四分休止符,为了更好的体现歌曲风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休止符处用二八节奏,并用双响
筒为歌曲伴奏,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孩子们能从音乐课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增加快乐,这才是音乐课的真正教学目的所在。
5. 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5 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
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教学中,我先让孩子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特点,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听出歌曲中杜鹃的叫声后都显得有点儿兴奋,并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唱,我时机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儿说:“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希望大家不但把歌词唱好,还把歌谱唱会,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表现得信心十足。于是,在领着同学们按节奏读完歌词,打好节奏之后,我们共同复习七个唱名,紧接着我让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互相先读一读谱子,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许这样学习方式以前没进行过因此,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我感到特别欣慰。在同学们熟悉唱名的基础上,我开始教同学们唱歌谱,然后跟琴唱一句谱子再唱一句歌词,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谱子和歌词演唱的联系,激发同学们演唱谱子的兴趣。就这样,多数孩子通过聆听和识读乐谱到第一句中前后半句旋律相同,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旋律相同。几次谱子和歌词结合演唱之后,我们开始按音乐原速原调演唱歌曲,在完整唱好歌曲后,还给学生加入了情景表演环节,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整节课同学们的听讲状态很好,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出乎我原来的想象的。因为,原来的我一直觉得同学们的识谱能力欠佳,虽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渗透,但从不敢放手让他们来唱谱,但从今天的结果来看,不是学生的兴趣不够关键在于老师是否会抓住时机好好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切实遵循学生学习的心
清唱的歌理认知规律,抓住教育时机,让学生的能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都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6. 歌曲《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以“X·X”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我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唤柳树、迎柳树、赞柳树、唱柳树、舞柳树”这几个环节,学生能够从中充分感受歌曲,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一、情景创设引人入胜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特意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主人公,“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就猜出了谜底,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我接着趁热打铁,“今天将柳树姑娘请到我们课堂中来,我们将柳树姑娘唤出来吧!”在这条节奏中加入了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难点的慢慢渗透,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铺垫。随后邀请春风春雨的加入(歌曲中的片段旋律),慢慢掀开的柳树姑娘的面纱。
在情景创设的这一片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注意力也非常的集中,非常乐意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轻轻呼唤柳树姑娘和柔柔春风、春雨的加盟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知柳树姑娘的“婀娜多姿”,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师生合作培养合唱能力
三年级开始歌曲二声部合唱就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学习了,这首柳树姑娘其实算二声部的一个伴唱的形式,相对于合唱来说简单多了。所以我直接用了师生合作这一方法,学生唱主旋律,我来唱二声部伴唱,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聆听体会。又运用对比法,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范唱体会顿音的作用。师生的合作作为一个衔接,最后让生生合作,两声部互相聆听感受。
三、拓展延伸丰富体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