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浅谈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蔡玲燕
摘 要:计算机原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软硬    件知识及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技能,适应职业变化以及继续    学业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这门课,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原理 爱学 乐学 会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158
在中职学校,普遍反映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掌握难度大,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了这门课的特点,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和探索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期待改变师生畏惧这门课的现状。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引学生爱学
计算机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有一定深度,章节基本都是围绕冯・诺伊曼机的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来开展。学校一般会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只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还有待深入学习。按照传统教学从最开始的绪论,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再讲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往往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不知所以然。因此,在准备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得做一些准备,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学。
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虽然是理论教学,但开学第一次课,笔者没有像大多数教师那样直接进入教学环节,而是搬去了一台实验室的计算机主机,拆开了主机面板,让内部的构造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对学生说,这个学期我们就是要研究明白这样一堆的硬件在理论上是如何运作的,简单的一个举动,让学生一下子提起了探究的兴趣。接着,放映精心准备的PPT,告诉学生人类世界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从最开始的手动工具、到机械式工具,再到机电式计算机,最后到电子计算机,图文并茂,让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计算机的神奇与强大。学生听得很认真,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铺垫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学这门课程。
二、巧用方法,全面理解,使学生会学
爱学这门课程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缺少可以互动的环
节,能引起学生兴趣点的内容也屈指可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使内容有趣,好记,易于理解,成为笔者日常备课的重点。
例如,在讲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章节中,我经常把学习的内容生活化处理,如今“进制”这个概念时,没有给出书本上概念,而是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提问:“有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日常用语中,我们有时与人产生争执时,会回一句,咱们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这里的‘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大多学生表示虽然生活中经常听到过,但没有细想缘由。这时教师适时解释:古代1斤=16两,逢十六进一,是十六进制,而我们现代社会1斤=10两,逢十进一,是十进制。这样很好的用生活中的例子解决了两个常用进制。再适时请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例子,来表达二进制,八进制等不同的进制。这些生活化的实例,解释了进制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探究基数、位权等概念,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补码加减法中溢出这一概念时,巧设陷阱,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问题。课堂初始,给出两道看似常规的补码加减法,学生按照惯例独立计算,得出答案,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得出相同答案,当他们窃喜时,告诉他们答案有误,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所在。有学生经过第二轮的计算,还是得出与上次一致的答案,但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疑问。此时班级已经有了一些议论声。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适时引出“溢出”概念,学生恍然大悟,以此契机再深入讲解什么是“正溢”与“负溢”。
上述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只要肯花心思去备教材,备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一些看似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也可以轻松应对。
三、多元评价、形式多样,促学生乐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曾表明:“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由教师来完成,如上课时哪个学生回答对了问题,给予肯定,或是布置了作业哪些学生完成的情况较理想及时表扬,等等。这些方式,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被动去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响应。在讲授计算机原理这门课时,笔者做了些调整,除了传统方式的教师评价外,还加入了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例如,每学习完一小节内容,都有配套的课堂习题演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桌或组内互批互评,结束后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自评,到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及时有效的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课堂促学的形式可多样,在学期初,给班级固定分组,小组间定组长,在课堂环节,出现需要上黑板完成习题等情况,可以进行组内推选的方式让学生来答题,对于答题正确的小组教师做相应记录,每周评选出最佳小组,如果一段时间内这个小组成绩一直领先,小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平时分数加分的奖励,这促使学生在竞争、互助的环境中去完成学习。学习这门课程之所以会觉得枯燥,难懂,很多时候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独自一人撑起了这门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如果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课堂变得
生动,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了知识点,能跟得上课程进度,乐学就不是一个设想。通过多元评价,学习形式多样化等方式,把全班同学对这门课的学习紧紧联系了起来,小组成员为了全组的荣誉,自觉去学,乐于去学。
经过实践检验,在计算机原理的教学上获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可跟上时代步代。
参考文献:
[1]韩金玲,涂洪波.中职“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成都有哪些职业学校新西部,2011
[2]王红茹,唐 炜.“微机原理与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
[J].中国电力教育,2014
DOI:10.16534/jki13-9000/g.2016.0341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