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1. 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开始发掘货币的流通性与政治宣传间的切合点,铸造了“汉兴钱”等;唐朝在击败关东地区最大割据势力后仍有小股抵抗力量存在的情况下,发行了“开元通宝”。这些做法( )
A.旨在增强国家认同感 | B.表明货币铸造走向了规范化 |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成为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 |
2.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此举旨在( )
A.整顿扭转吏治腐败 | B.打击豪强世族势力 |
C.剥削压榨下层人民 | D.便利民众自由迁徙 |
3. 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所产的梨、枣等,由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这说明当时( )
A.社会生产区域分工 |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
C.对外贸易较为繁荣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4. 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说明了( )
A.基层管理系统的无序性 | B.基层自治管理的封闭性 |
C.基层自治管理的狭隘性 | D.基层管理组织的系统性 |
5. 宋代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明确规定了商税种类及税率。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将征税条例公布于众、维护商人正当权益、禁“伪恶”产品上市、防止牙人作弊、整顿和统一度量衡等商业政策。这些举措( )
A.重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 B.说明重商政策成为主流 |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 D.反映社会价值观念变化 |
6.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
A.强调农商皆本 |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
C.禁止人口流动 |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
7. 下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
1913—1921年中国关税征收额数量(千万海关两)
A.思想解放的推动 | B.民族工业的发展 | C.中华民国的成立 | D.国际局势的影响 |
8. 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说明上述现象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 |
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
9. 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老年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险津贴。德国的这些举措( )
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 | 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 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发展 |
10. 如表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这说明( )
代表人物 | 主张 |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 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 |
【美】保罗·萨缪尔逊(1915—2009) | 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存在下去”。 |
A.福利制度的实施激化社会矛盾 | B.应寻求社会效益和公平间的新平衡 |
C.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 D.美国学者更重视对福利国家的研究 |
11. 法国人托克维尔( 1805 - 1859)在青年时期访问考察美国,之后写下了传世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他声称在美国大城市之外发现了“美国民主的秘密”。托克维尔发现的这一秘密是( )
A.自管的社区 | B.自治的乡镇 | C.新教的教化 | D.廉洁的文官 |
12. 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 )
A.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 |
B.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 |
C.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 |
D.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 |
13. 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 )
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
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 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 |
15. 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
16. 1851年,英国农业投资增长200万英镑,农场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约有6000个小型农场被合并成为大规模农场,农场几乎占据了30%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 | B.土地分配不合理 |
C.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 D.工业化进程加速 |
17. 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众多冷链物流相关政策。专家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可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由此可知,冷链物流的运行( )
A.由国家主管部门负责 | B.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 |
C.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 D.满足了人们生活需求 |
18. 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佻,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这表明( )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 | 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
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 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
19. 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 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D.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
20.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 | 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
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 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
21. 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
22. 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 | 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 | 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
23. 18世纪后期,英国雇主在制定工厂纪律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方法,常见的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禁止酗酒、打架,进行、解雇、体罚和经济奖励等。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 B.建立和完善工厂制度 |
C.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D.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成都有哪些职业学校 |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劳动力过剩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 B.海外移民活动导致劳动力不足 |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 D.民主政治的发展,代议制形成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后,以礼为主的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礼”作为人们取得功名利禄的必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北宋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范围继续扩大,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借着科举考试选拔范围的扩大,“礼”到宋代已基本完成了向民间的渗透,为乡规民约的产生奠定了民间基础。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之后,乡里领袖已由原来的乡官沦为州县官任意驱使的差役,其在乡里社会中承担的教化功能也日渐丧失,这使得一些士大夫们试图重新以儒家的礼治观念重整乡里社会的秩序。吕大钧创建《吕氏乡约》,并将其在家乡推行,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儒家思想付诸实践,且以此来弥补国家权力在乡村缺失的空白,并号召乡绅们自觉地以儒家的礼治思想来组织和治理乡里社会。
材料二 从根本上说,宋代乡约构建起来的是一种民间基层教化组织,其目的在于树立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习俗标准,使乡约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所遵守。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成员参与村规、村法的制定,他们不将统治者的意志或规定认定为法律,而是认同在长期的村庄共同体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法。从村规、村法的制定来看,英国村庄共同体成员对村庄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主要通过立法来实现。村规、村法的制定不仅是村民法律权利的体现,而且在内容上更多地维护了村民利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翟秀娟《宋代乡约制度研究——兼与中古英国乡村共同体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乡约组织相比,中世纪英国乡村共同体的不同。
26.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们,所有陆上和海上的外敌都被我们震慑了,但是国内存在着敌人。他们中的第一类人欠下巨额债务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房屋、金钱、奴隶,企图靠拥护喀提林来发布取消债务的新法令。他们中的第二类人认为能在动乱中取得那些在和平时期无法得到的官职—难道在公民的血泊中他们能成为执政官或独裁官甚或是国王吗?既然喀提林把这样一批邪恶的人纠合在身边,那么,公民们,把你们的军队摆出来,去对抗喀提林这支臭名昭著的军队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