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深⽕热
【释义】好像掉进深⽔和烈⽕之中⼀样难受。⽐喻⼈民⽣活极端痛苦
【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改⾰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之,将军市被和公⼦平不服,起兵攻打⼦之,爆发内战。
燕国⼤乱,齐国乘虚⽽⼊,齐宣王派⼤将匡章率兵⼗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抵抗齐军,出现“⼠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有些地⽅的燕国百姓反⽽给齐军送饭递⽔表⽰欢迎。匡章只⽤了五⼗天⼯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军队,⼠卒欺凌百姓,燕⼈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请教,问道:“有⼈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
么办?”孟⼦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很⾼兴,那就吞并它。古⼈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兴,”孟⼦⼜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也有先例,周⽂王便是。”
孟⼦举了这两个例⼦后指出:“当初齐军攻⼊燕国,燕⼈送饭递⽔表⽰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今如果齐国进⽽吞并燕国,给燕⼈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深⽕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2.⼆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兴⾼采烈
【释义】“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原意是指⽂章志趣⾼尚,⽂词犀利。现常⽤来形容兴致,情绪饱满。也⽤来形容⾄现出来的欢乐⽓氛。
【故事】稽康,字⽪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林七贤’之⼀,风度翩翩,⽂才超,当时便有许多⼈倾慕他。稽康⼀⽣写了不少诗和论⽂。他在诗中曾⼀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藏,谋极⾝⼼危,吉凶虽在⼰,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的批判。如他在《养⽣论》中主张“清
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族中的⼈过着“声⾊是耽”的纵欲⽣活,尤其对⼜想长寿⼜要享乐这类⼈的⼼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夫那种得失急聚、⽣死⽆常所产⽣的极为贪婪的变态⼼理⼀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3.⼆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鸿雁传书
汉武帝时汉廷与匈奴之间常有战事。有⼀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等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单(chán)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海枯⽯烂,⽇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区牧⽺。苏武⼀个⼈在冰天雪地⾥放⽺,万般艰⾟。没有粮⾷,他就挖⽥⿏藏在洞⾥的⾷物充饥;⼝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久,旌节上的穗⼦全掉了。
转眼间⼗⼏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和匈奴⼈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
有再提。当汉昭帝第⼆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只⼤雁,雁⾜上系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写苏武没死,⽽是在⼀个⼤泽中牧⽺,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4.⼆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专⼼致志
从前有⼀个下棋能⼿名叫秋,他的棋艺⾮常⾼超。
秋有两个学⽣,⼀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个学⽣⾮常专⼼集中精⼒跟⽼师学习。另⼀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不着认真。⽼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可⼼⾥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只鸿雁,美餐⼀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不在焉,⽼师的讲解⼀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同是⼀个名师传授,但是,⼀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强的名⼿,另⼀个却没学到⼀点本事。 5.⼆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个学者叫苏秦。苏秦⾃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的头发或者帮别⼈打短⼯,后来⼜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年的学习,苏秦认为⾃⼰已经把⽼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年后不仅⼀⽆所获,连钱也⽤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瘦如柴,全⾝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妻⼦见他这个样⼦,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见他这副样⼦扭头就⾛,不愿做饭;⽗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这样对待他,⼗分伤⼼。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对⾃⼰作了深刻的反省:“妻⼦不理丈夫,嫂⼦不认⼩叔⼦,⽗母不认⼉⼦,都是因为我不争⽓,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的不⾜,⼜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没有什么办法不让⾃⼰睡着。有⼀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下。⼀看是书案上放着⼀把锥⼦,他马上想出了制⽌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锥⼦扎⾃⼰的⼤腿⼀下,让⾃⼰突然“痛醒”。他的⼤腿因此常常是鲜⾎淋淋,⽬不忍赌。
家⼈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劝他说:“你⼀定要成功的决⼼和⼼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定⾮要这样虐待⾃⼰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淋淋”的⼀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得,开创了⾃⼰辉煌的政治⽣涯。
卒怎么读6.⼆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
【释义】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事情,最终能成功。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有⼀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东青州⼗⼆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将军费⾢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了⼀场⽣死搏⽃的⼤⾎战。在战⽃中,耿合⼤腿中了⼀箭,可是他勇敢地⽤佩⼑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刘秀闻讯。亲⾃带兵前来⽀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强⼤,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经过⼀场激烈的战⽃,耿合终于把张
步打得⼤败。⼏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太⼤,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7.⼆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间,⼈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也称为伯乐。
第⼀个被称作伯乐的⼈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由于他对马的研究⾮常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马少有,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带,都仔细寻访,⾟苦倍⾄,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地在陡坡上⾏进。马累得呼呼喘⽓,每迈⼀步都⼗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到跟前。马见伯乐⾛近,突然昂起头来瞪⼤眼睛,⼤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即从声⾳中判断出,这是⼀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
的⼈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不过它,但⽤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认为伯乐是个⼤傻⽠,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吃得太多,⾻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千⾥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到了好主⼈。”千⾥马像明⽩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洪亮,如⼤钟⽯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王,我
把千⾥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马,不过拉了⼀段车,⼜喂养不精⼼,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喂养,不出半个⽉,⼀定会恢复体⼒。”
楚王⼀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尽⼒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之外。后来千⾥马为楚王驰骋沙场,⽴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8.⼆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不识丁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个⼉⼦,都⼗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个先⽣,就是教不会他⼀个字。丁财主⼼⾥可急坏了,⼀天他出榜⽂,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个字赏银⼗两。
⼀位⽼秀才见了,⼼想:这孩⼦再笨,也不⾄于不知道⾃⼰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好写,⼜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个钉⼦,让少爷拿着,说:“万⼀忘了,看看⼿⾥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个“丁”字说:“⼩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看,说:“⼀根铁棒棒。”
秀才⼀听,⽓得直跺脚:“真是朽⽊不可雕也!你⽬不识‘丁'不要紧,我的⼗两银⼦可完了。”
从此,“⽬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9.⼆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曹冲称象
有⼀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只⼤象,曹操⼗分⾼兴。⼤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武百官和⼩⼉⼦曹冲,⼀同去看。曹操的⼈都没有见过⼤象。这⼤象⼜⾼⼜⼤,光说腿就有⼤殿的柱⼦那么粗,⼈⾛近去⽐⼀⽐,还够不到它的肚⼦。曹操对⼤家说:“这只⼤象真是⼤,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称?”嘿!这么⼤个家伙,可怎么称呢!⼤⾂们纷纷议论开了。⼀个说:“只有造⼀杆顶⼤顶⼤的秤来称。”另⼀个说:“这可要造多⼤的⼀杆秤呀!再说,⼤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都哈哈⼤笑起来。⼤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们想了许多办法,⼀个个都⾏不通。真叫⼈为难了。这时,从⼈⾥⾛出⼀个⼩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可以称⼤象。”曹操⼀看,正是他最⼼爱的⼉⼦曹冲,就笑着说:“你⼩⼩年纪,有什么法⼦?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刻准备称象,然后对⼤⾂们说:“⾛!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停着⼀只⼤船,曹冲叫⼈把象牵到船上,等船⾝稳定了,在船舷上齐⽔⾯的地⽅,刻了⼀条道道。再叫⼈把象牵到岸上来,把⼤⼤⼩⼩的⽯头,⼀块⼀块地往船上装,船⾝就⼀点⼉⼀点⼉往下沉。等船⾝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样齐了,曹冲就叫⼈停⽌装⽯头。⼤⾂们睁⼤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
明⽩,只要把船⾥的⽯头都称⼀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然更加⾼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得意洋洋地望望⼤⾂们,好像⼼⾥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聪明呢!”
10.⼆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跑掉,⾮常可惜。
⼀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可以利⽤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后来,他当了⼀个⼤官。
囊萤映雪的囊萤:晋代车胤⼩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