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93 -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国内电影的发展变化
孙  迪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100)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普遍运用智能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为标志,其去中心化、非线性、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改变着世界,新媒体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电影的革新。新媒体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创作,也引起了观影媒介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受众审美的变化。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语境下观影媒介以及观受审美的变化来剖析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并提出一些问题、反思。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观影媒介;受众审美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4-0093-03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可被定义为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互联网、基于通信技术的手机、基于数字广播技术的数字广播(DAB)和数字电视(包括移动电视)以及跨媒体的IPTV (网络电视)等。”同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广告等相比较,它是新诞生的“第五媒体”。在新媒体中,微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通过微博来进行宣传与互动,为新媒体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变化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观影媒介的变化
1. 观影媒介的特点。现在的生活中观影媒介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影院模式,我们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影。播放电影的屏幕也由影院大屏变为手机屏幕,由固定的观影位置走向任意,观影媒介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态势。在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观影行为个人化。传统的影院观影是一种集体观影的行为,几十个人在同一空间中,通过关闭的灯光进入电影世界中,黑暗的空间将观众与外部环境进行短暂隔离。但在影院中,我们依然可以获取到除电影以外的信息,如电话铃声、讨论剧情声、惊叫声、笑声等。在这一公共场所中,我们很难实现个人化的观影行为。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便携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很多家庭
购置了投影设备,在家同样也可以享受大屏观影的快感。新媒体使得观影从集体行为走向个人行为,从约束走向个性化。
第二,观影设备便携。现在的电脑、手机等移动终
端拥有越来越大的存储容量和超高清的画面,可以满足一般观众的观影需求。所以很多观众放弃了有时间、空间约束的影院观影,转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实现随身携带,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观影的需求。
第三,观影媒介互动性增强。我们可以一边观影一边交流互动,当下我们通过网络看电影不可避免出现的现象就是“弹幕满天飞”。弹幕是一种新兴的观影方式,观影的同时可以实时发表评论,这些评论就会出现在荧屏上,网友既可以看到评论,又可以进行互动评论。弹幕的内容大都是影片观影感受、吐槽等,观众可以在此交流,这成了很多人的观影乐趣。可以说,弹幕是对影片的另一种解码,弹幕的内容可以产生新的不同的意义,生成由庞大的观影建构的新文本。相较于传统的单向观影方式,新媒体语境下的观影媒介可以实现即时的多向度传播。在传统的观影方式中,观众的想法总是滞后传播的,因为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隔阂。
2. 观影媒介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对电影的创作、发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充分运用新媒介。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内的电影创作也发生了变化。
(二)电影呈现碎片化形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之余留给人们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选择娱乐或者阅读学习的方式也更趋向于碎片化,抖音满足了大家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成为众所周知的短视频APP;朋友圈每天15分钟打卡的英语学习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同样,新媒体时代下的很多电影也开始走“小众”路线。篇幅更短,情节更紧凑。比如微电影,它的时常只有30秒到30分钟,往往围绕一个吸引人的小故事展开,没有太长的篇幅,观众
[作者简介]  孙迪(1993-),女,山东淄博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传播与版权
chuanbo yu banQuan - 94 -2019年第4期 总第71期
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较快地获得完整的影片信息。再加上新媒体时代的观影媒介的助力,2010年国内第一部微电影诞生以来,微电影的创作量逐年递增。
篇幅短势必会压缩内容的长度。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包含更多的内容,这就需要提高剪辑速度,所以叙事也以碎片化方式表达。比如现在很多广告的形式,就是吸取了微电影的精髓,在较短的时间里叙述一个紧凑的故事情节,吸人眼球。2018年世界杯期间,由著名球星内马尔代言的OPPO Find X手机广告
完整版也只有1分29秒,通过快节奏的剪辑,陪伴着内马尔进入火星寻神秘女性,很容易就进入到情节之中,更是有力地宣传了手机的神秘感和未来感。
(三)电影文本的综合性
20世纪用DVD观影的时代,观众只能看到电影的本身,影片内容播放完毕也就结束了,少数影片会在片尾播放拍摄花絮。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电影文本包罗万象,我们可以搜集到上千条有关电影的信息。可以看到从前期的电影拍摄准备到影片拍摄中的造型再到影片后期的宣发,这期间产生的有关电影的信息我们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到。所以,电影的文本已不单单是最终呈现的成片,它包含了影片所有相关内容。比如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开拍前期美人鱼角就是通过角甄选大赛确定的,此消息已经在网络发布,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影片上映一年前,发行方还利用网络策划了“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的话题讨论,一时之间微博、都开始疯狂转载,大家纷纷到影院支持周星驰。影片从最初就一直保持着热度,积累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当我们关注到影片其中的一点就会有其他的文本信息出现。电影的制作主体也早已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的特性,除了细作电影本身外,也深耕关于影片的周边,比如话题炒作、微博热搜、后电影衍生品等。
周星驰影片
二、新媒体语境下电影受众的审美变化
新媒体语境下各类媒体不断融合,带给电影受众不同的体验感受。在媒介变化以及新的文化背景下,电
影受众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
(一)从享受视听快感到醒悟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做到了受众感官功能的延伸,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影享受视听快感。受众沉浸在电影的造梦空间中,视觉冲击越大,越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在希区柯克影片《精神病患者》中,“浴室杀人案”以及地下室“骷髅母亲”的经典镜头,刺激着观众,甚至使他们感到震惊。虽然惊悚但同时也充满了神秘,使得荧幕具有吸引力。再比如影院上座率较高的科幻大片,从《星际穿越》到最近大热的《流浪地球》,影片的特效奇观给予观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3D、4D电影,大片级的制作,一直占据着观众的眼球。新媒体时代,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观众的审美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技术总是服务于人类的。所以,观众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电影技术的革新。为了挖掘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影片就需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电影带给观众震惊的视听盛宴却又是短暂的,很多影片放映结束就意味着感官体验的结束,并没有带给观众过多的思考,这种体验感是短暂的、瞬时的。观众会很快适应影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并接受这种体验,从享受中慢慢醒悟过来。如2017年国内火爆的电影《战狼2》,累计票房高达56.79亿元,广受追捧,院线更是多次延长放映期。不仅让观众在坦克大战中高呼过瘾,在影片中看到了大国风范,更是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同年9月27日上映的由演员李晨导演的影片《空天猎》,同
样是军事题材,票房却惨败。一味地迎合观众,而不与观众进行深层次交流终究难以收获成功。从观众的审美角度看,片面追求宏大场面,与文学艺术内涵毫不沾边的影片,在观众经历了享受视听快感到醒悟的审美变化中,注定观众不会一直买账。就如同当今同质化严重的综艺娱乐节目一样,会加剧观众的审美疲劳。2018年7月5日上映的影片《我不是药神》,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影片由文牧野导演,宁浩、徐峥监制。上映四日累计票房15.2亿元,这部影片没有炫目的特效,剧情设置也没有太大的起伏,它讲述了社会真实存在的慢粒白血病病人体吃不起高昂的正版药的事件,并由此引发出徐峥饰演的小人物程勇远赴印度买“假药”的故事。影片感动了很多人,给了观影者沉重又真实的观影体验,带给大家关于人性的思考,这也体现了观众从享受视听快感到醒悟的审美。
(二)从过度娱乐到反思
新媒体语境为受众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受众以轻松休闲的方式观影;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替代了连续性、有缜密逻辑意义的深层次表达,从而使得受众对于轻松诙谐的过度娱乐的影片产生审美倾向。
近几年,喜剧片的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喜剧片《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高达12.72亿元,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无论是《泰囧》还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前任攻略1-3》《情圣1》这样的爱情片,都带有一定的喜剧性、纯娱乐彩,以迎合市场规则。很多喜剧片是为了搞笑而搞
笑,刻意制造笑点博得观众的笑声。像2017年上映的两部影片《缝纫机乐队》《羞羞的铁拳》,影片确实有笑点,可是欢笑过后留给观众的东西却几乎没有。这类影片直接以娱乐搞笑的方式迎合观众审美娱乐化、趣味化的特征。就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的:“一切公共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后人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毫无声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不管是火爆荧屏的综艺娱乐节目还是占据票房高地的喜剧影片,都在潜移默化
影视传播
yingshi chuanbo
- 95 -
地影响着受众的审美,形成了一种“只求表层娱乐,不求深刻”的观念。如果观众审美只倾向于娱乐,而不注重文化内容,电影也将会“娱乐至死”。反之,如果受众能追求更好更高的品质,且关注艺术文化的内容,就能反作用于创作,使创作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三、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反思
新媒体时代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层出不穷。比如社交软件微博,最初人们只是用它来
表达生活方式和分享喜怒哀乐。后来微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网友成了微博重大事件的亲临者和参与者。在微博这样的公共话语平台,网友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也影响了传播的“真实性”,很多事件评论都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感情和判断,还有庞大的网络水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微博上的言论并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这样的言论一旦被传播就会引起不良社会影响,对电影行业也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比如被网络水军攻击的影片《王的盛宴》。影片由陆川导演于2012年11月29日上映,上映之前,进行了点映,影片评价普遍较好,豆瓣评分达到9分。可就在2012年11月15日影片的终极预告片公布之后,网上开始出现大面积恶评,对还未公映的影片来说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零点首映过后,豆瓣评分直降到了5.8分,网络上的恶评一
波接一波。根据调查,恶评用户很多是刚刚注册的新用户,由此才断定是网络水军对电影《王的盛宴》抹黑。导演陆川也迅速采取措施,但病急乱投医导演试图用以牙还牙的方式雇佣水军回怼,最终也没有挽回损失。这样的事件阻碍了中国电影更好的发展。因此,新媒体在给中国电影带来全新变化的同时,它存在的问题也在渐渐凸显。
中国电影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舆论监管,维护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网络的海量信息,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依据新媒
体的不断革新,不能只是一味地迎合观众,只有立足长远,创作多元化、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蒲剑.新媒体与电影:从观念到实践[J].当代电影,2010.[2]高凯.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新现象研究[A].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2015.
[3]宋震.电影媒介的政治社会化特点与功能[J].河北学刊,2010.
[4]刘洋.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剧受众的审美心理探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5]余梦云.浅议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J].今传媒,2015.
(上接第92页)易懂性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打造品牌化健康养生节目是首选方案。一些不经查实的虚假信息和有利益链条的广告宣传要坚决杜绝。未来的健康养生节目内容将力求达到精准、前沿。
(二)创新节目形式
健康节目的模式越来越新颖。健康节目将会打破传统的访谈场,在节目中融入更多更先进、科技感更强的电视呈现手段;在节目中有效地融入青年人感兴趣的体育、舞蹈、艺术等元素,以便实现拓展青年的收视体;或记录或体验或参与的节目形式更有利于传播……如《百科全说》的节目定位和综艺脱口秀形式、《我是大医生》的“高科技+主持梦之队”的创新形式也给对未来的节目有所启发,和健康养生相关的一些纪实类节目初露锋芒,为健康养生类节目开辟了完全不同的一种新视角,如医生纪实类节目《生门》收视率节节攀升也说明了观众对关乎健康关乎人性的关注。
(三)全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凭借其优良的互动性、补偿性特征和人性化的服务影响着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思维之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医疗资源,从单一媒
体的传播思路转向全媒体、融媒体传播思路,利用融媒体优势全方位构架节目。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信息传播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介,合理地策划媒介组合,才能够在节目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持续、稳定的交互关系,达到健康养生信息有效传播的目的。
在互动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受众的新媒体体验,如开设观众聊天室、短信俱乐部、专家在线答疑,以及相关产品销售的互动服务。在功能上可以开发出诊信息、在线诊疗、挂号服务、缴费服务、互动参与等。
[参考文献]
[1]吴雨蓉.我国电视健康节目发展历程与现状调查[J].新闻爱好者,2010(24).
[2]李振华,宋甲勋.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特质初探[J].新闻知识,2011(5).
[3]李果.我国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发展探析[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4]陈小晰.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养生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D].广州:广州大学,2017.
[5]乔羽茜.新媒体下我国养生节目创新及改进路径[J].今传媒,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