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案
【学习目标】
客人吃了药日了几个小时1、能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
3、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学会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
5、能理解鲁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思路。
6、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会反思自我,树立主人翁意识。
【学习重点】
1、能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药”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分析环境描写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
1、学会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
2、夏瑜坟顶的花环及乌鸦的叫声。
【学习课时】5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了中篇小说 ,1923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 、 等。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
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严肃、冷峻、深刻的特点,是投和匕首,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鲁迅先生的严肃、冷峻、深刻不单是对反动政府,对军阀,对封建礼教,也同时包括对普通人,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鲁迅作品
①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
②小说集《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
③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④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⑤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⑥杂文集16部,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3、识记文体
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体裁。
⑵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⑶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①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②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⑷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⑸环境描写
①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②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鱼虫等场景的描写。
③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④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
a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a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关于背景: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同盟会领导徐锡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操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粮绝被捕,当天即被害,刽子手竟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净尽”。接着同盟会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月13日清兵包围了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堂,因寡不敌众,终遭逮捕。7月15日被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32岁。几年之后,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夕为写作背景,以秋瑾为艺术原型,创作了影响深远的小说——《药》。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诗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油腻( ) 咳嗽( ) 熄灯( ) 蹩进( ) 瞥见( ) 镶边( )
颈项( ) 踌躇( ) 黯淡( ) 夹袄( ) 脊心( ) 爽快( )
拗开( ) 违拗( ) 玄( ) 痨病( ) 搭讪( ) 徘徊( )
结果( ) 结实( ) 乖角( ) 绽开( ) 板滞( ) 捏住( )
瘐毙( ) 丛冢( ) 褴褛( ) 纸锭( ) 发怔( ) 悚然( )
2、释词
①窸窸窣窣:
②蹩进:
③移植:
④玄:
⑤搭讪:
⑥置之度外:
⑦无精打采:
三、合作探究
㈠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 画出来。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一个怎样典型环境?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 画出来。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一个怎样典型环境?
㈡再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脉络。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脉络。
2、按课文顺序,请说说在华老栓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故事里没有直接露面的夏瑜有着怎样的经历?
3、从华家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4、这样一个恐怖的馒头被小栓吃了,但是人血从何而来?
5、对照华家,从夏家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分别是什么?
6、这四部分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
7、文中用什么东西,通过谁将两家联系在一起?
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华家和夏家在文章结构中是什么关系?
9、情节结构图
华家(明线) 药 夏家(暗线)
(一个秋天的后半夜) (明暗相接)
(当天早上) (明暗交织)
(当天上午) (明暗交织)
(第二年清明) (明暗融合)
四、课堂测评
1、选出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
A拗开(ào) 丛冢(zhǒng) 肩胛骨(jā) B蹩进(pié) 搔痒(sāo)乖角儿(jué)
C搭讪(shàn) 尽量(jìn) 恪守(kè) D踌躇(chù) 踉跄(qiàng)竦然
(sǒng)
2、《药》有两条线索:明线写华家悲剧,暗线写夏家悲剧,作者把线索处理成一明一暗的意图是( )
A文中华家的人物都登了场,而夏瑜则是虚写,故做华明夏暗的处理。
B作为文中唯一的革命者夏瑜,作者主要揭示其脱离众的弱点,故做暗线处理。
C明暗交错,结构新颖、节省笔墨。 D突出华老栓的愚昧、落后、麻木,进而揭示夏瑜不被众理解的悲哀。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合作探究
1、请学生朗读。
2、第一部分写老栓买药,其实把夏瑜被害的全过程交代得很清楚,可读来却觉得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3、药是用来医治人们的病痛的,在文中,“药”具体指什么?
4、请出这部分所用修辞手法。
5、请出这部分环境描写的语句,并简要说说其表达效果。
6、出华老栓买“药”时的细节描写,这刻画了老栓怎样的性格?
三、课堂测评
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ǔ)攫取(jué)拗开(ǎo)
B搭赸(shàn)徘徊(huái)竦然(sǒng)
C踉跄(niàng)瘐毙(yú)踌躇(zhú)
D绽开(dìng)搔痒(sāo)打烊(yáng)
2、选出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丛冢(坟墓) 攫取(抓) 乖觉(机警聪敏)
B玄(黑) 攀谈(设法接触) 板滞(停止、不流通)
C弥满(更加) 饱绽(裂开) 搭赸(为敷衍尴尬局面而无话话说)
D恍然大悟(心里明白) 煞是难看(极、很) 无精打采(精彩、彩)
四、课后作业
1、根据文段“老栓也向那边看,……这四个黯淡的金字”分析,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什么?
2、根据文段“喂!一手交钱,……这老东西……”分析,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第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第四部分。
2、在《药》中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在那尖圆的坟顶”,作者这样写用意是( )
A突出夏瑜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哀悼。
B暗示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冲淡坟场悲凉肃杀的氛围。
C以夏瑜的牺牲与华小栓的死作对比,说明夏瑜牺牲的悲壮。
D对烈士的慰藉,说明革命的火种不会被扑灭,表现作者对众的觉醒寄予希望。
二、合作探究
1、请学生朗读课文。
2、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你知道它们有哪些作用吗?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3、夏四奶奶给儿子上坟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羞愧”,最终是“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这是为什么?
4、“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难道真的是因为人们图近便,随意走出来的吗?
5、“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6、作者在小说结尾部分,有几次写到了乌鸦?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7、文中最后一次写乌鸦,用意是什么?
三、课堂测评
1、出这部分所用修辞手法。
2、第3段中哪句写出了在特定情景下夏四奶奶的表情?
3、第8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华大妈的心态?作者为什么要写华大妈这种心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