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项目计划书
(健康会所计划书)
一、国际糖尿病患者的现状: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正日益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Federation,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2.85亿,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糖尿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
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世界11.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至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2/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控制状况更不容乐观,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摘自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二、中国糖尿病患者体的现状(本部分介绍西医学在糖尿病领域的情况,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2007年至2008年,在CDS组织下, 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标准。近几年对HbA1c用于糖尿病诊断指标的研究很多,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bA1c作为反映平均血糖和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明HbA1c能稳定和可靠地反映患者的预后。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经把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首要诊断标准,最近WHO也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采用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工具,并建议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然而由于我国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相关资料相对不足,尤其是我国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这包括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在我国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为时尚早,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关于糖尿病的血糖的控制目标
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这次把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其主要根据是:(1)与国际上主要的糖尿病指南保持一致。(2)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如UKPDS,DCCT,Kumamoto等)证明,HbA1c降至7%时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明显降低,HbA1c进一步降低虽然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益处,但低血糖的风险增加。(3)新近完成的多个临床试验观
察到在糖尿病病程较长、携带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较多或已经发生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强化的血糖控制(HbA1c<7%)不但不能减少大血管病变和死亡发生的风险,还可能与死亡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但同时也强调糖尿病需要个体化,指南中特别强调了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胰岛功能相对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药物,以及血糖容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即HbA1c<6%。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和综合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标准)是显著减少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本指南更加强调了综合的重要性并为临床应用标准措施提供了筛查和临床决策的路线图。
关于特殊人的血糖控制
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NICE-SUGAR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人广泛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该研究发现对危重患者血糖的更严格控制与常规
降糖组相比,增加了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故目前国际上建议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要求为7.8~10.0mmol/L。
降低血糖药物的选择和流程图
指南中对国内已经上市的各类降血糖药物都进行了总体描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因素仍然是选择药物的重要因素。对上市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是近年来观察到了有明确的副作用,如水肿、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骨折等。因此,对于新上市的药物一定要加强安全性的观察,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利益。
关于糖尿病流程图,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且肥胖或超重者比例增加。一些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对体重正常者也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二甲双胍,如不能达标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同时也考虑到部分患者服药后发生消瘦、有胃肠道反应等因素,不适合用二甲双胍,可以选择其他药物。
胰岛素起始的选择
当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时需加用胰岛素。对于选用何种胰岛素制剂,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选择基础胰岛素还是预混胰岛素。选择基础胰岛素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相对较少。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选择每天1次、2次注射的方案。每天1次的方案也是比较方便的起始选择,每天2次注射疗效较1次注射为好,但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高。强化(每天3~4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仍是最后的选择。因此,正确分析患者的特点和熟悉各种胰岛素的特性是实施胰岛素所必需的。
手术糖尿病
对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短期疗效甚至超过了各种药物。目前,对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手术已经被IDF和ADA承认为糖尿病的手段之一。我国也已开展这方面的并在糖尿病界和外科界形成了共识。增加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管理,权衡利弊,避免手术扩大化和减少手术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抗血小板
主要修改的内容是在一级预防方面,对于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糖尿病患者,常规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对于10年心血管风险为5%~10%的患者,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10年心血管风险为<5%的患者,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下肢血管病变
提出了下肢血管病变筛查路径、诊断标准以及多种方法,为了挽救缺血肢体,可以选择血管腔内微创和外科手术。
表1  我国5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
调查年份
(诊断标准)
调查人数
年龄(岁)
患病率(%)
IGT患病率(%)
筛选方法
1980a
(兰州标准)
30万
全人
0.67
-
尿糖+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
1986
(WHO 1985)
10万
25-64
1.04
0.68
馒头餐 2hPG
筛选高危人
1994
(WHO 1985)
21万
25-64
2.28
2.12
馒头餐 2hPG
筛选高危人
2002
(WHO 1999)
10万
≥18
城市 4.5
农村 1.8
IFG 2.7
1.6
FPG筛选高危人
2007-2008
(WHO 1999)
4.6万
≥20
9.7
15.5b人口最多的国家
OGTT一步法
注:WHO:世界卫生组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IGT:葡萄糖耐量异常;IFG:空腹血糖受损;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1mmol/L=18mg/dl; a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mg/dl或(和)餐后2h血糖≥200mg/dl或(和)OGTT曲线上3点超过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mg/dl),其中 0′、30′、60′、120′、180′ 为时间点(分),30′ 或60′ 为1点;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g); b 糖尿病前期,包括IFG、IGT、或二者兼而有之(IFG/IGT)
(摘自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本研究机构的评判
目前糖尿病的防控均采取西药控制,胰岛素控制,手术的几种方法。但事实上与无关,完全是在控制。随着控制期限的延长,这三步是明显的必然过程。最后就是经过15-25年过渡为并发症死亡的结局。
分析西医药控制的弱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西医药疗法只是控制,而不是。所以是一条不归路。
2、西医药疗法之中的检测也是有大大的问号的。从两个手指分别检测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来看。证实检测本身是不科学的。
3、西医药疗法中的西药控制法以及后来的胰岛素控制法,只能使代谢不掉的糖类出现新的化学物质(类聚糖)沉淀。在人体的下部(也就是脚上)可以得到证实。当我们控制多年后,发现脚上的血糖读数是手指尖的血糖读数的五至八倍。患者会有何感想?这只能证明西医药所谓的控制只是心理安慰。(更有可能是个笑话或)。
4、西医药疗法的最终结果表明,并发症的始作佣者就是西医药本身。这一结论可以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就能够控制得到证实。(运动本身就是加强身体新陈代谢的有效手段)。
5、西医药疗法的基本原理方面目前并未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糖代谢异常,而只是列出来一些分类,这些对于并无帮助。只是看起来很专业。在此基础上以控制血糖为目标的研究方向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6、西医药疗法把人当作机器的作法也与中医药疗法重视人的本身感受不同。当血糖在控制
的范围内,不正常也称为正常。反之正常人也被判断为糖尿病。西方医学本身就知道血糖本身是生命物质运行的能量来源,运动员体内的血糖含量与普通人有差异,代谢速度也有差异。吃饭前与吃饭后存在差异。而西医学希望能通过一条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健康状况。这种不承认个体差异化的原则本身就是指导方针出现了问题。
本研究机构提供的中医药的方法。完全是填补国内国际的科研空白。国际领先的水平,能够使2型糖尿病患者脱离糖尿病的阴影,救患者于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