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1. B[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根据语境,应用“徘徊”。2015年江苏高考积聚:积累。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
2. C(A. 成分赘余,删除“将”;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 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 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3. B(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
4. 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
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答案为A)
5. D(“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错,“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并无太大关联)
6. C(申:表明)
7. 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是“而宪来求铭”)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掌”“号”“检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治”“苟简”“更”及所字结构各1分)
9.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思路点拨:根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根据
“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可概括出“广泛涉猎”;根据“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可概括出“刨根究底”;根据“论次使族分部列”可概括出“分门别类”;根据“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概括出“学以致用”。
【参考译文】
欧阳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他为人纯良诚实不欺骗,内心和外在是统一的,淡泊名利没有(不好的)嗜好,并且意志坚定、喜爱礼义,对于学习十分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已经显贵,欧阳发十五岁,拜胡瑗为师,(欧阳发)恭谨温顺非常谨慎,(因此胡瑗)尽自己所能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给欧阳发)。
欧阳发成年之后,更加钻研学问,(但)不研究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究古时论议的文章,自从有文字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其他到天文地理,没有不学习的。他的学问不致力于抄掠来应付目前,一定刨根究底发现事物从始到终(的演变全过程),论定编次分门别类,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以致用。唉!他的志向也是伟大的了。然而他不随意迎合别人,谈论事情的是非对错,遇到权贵也不会稍微屈服,(遇到)重大的(事)
一定表明他的心意,被任用也不肯轻易表现出他的所有(才能),因此人们也很少能够真正了解欧阳发。欧阳发死的时候,现在眉山的苏轼为他悲哭,认为欧阳发学到了欧阳修的学问,是东汉蔡邕、西晋张华的学生。
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皇上下诏要求确定其作为皇曾孙的服丧制度。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要前往,召欧阳发询问他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应答,陈襄随即奏请皇上重用欧阳发。这时,正逢皇上下诏命令司天监讨论古代占卜类书籍观点的对错异同,协调不同意见制定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陈襄刚好担任总监事,于是推荐欧阳发修订。欧阳发便追究考查对错,取舍排列次序,书稿完成,皇上下诏收藏在太史局。
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的著述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那些没有完成的还有几十篇。
夫人姓吴,是原来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被封为寿安县君。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生了七个女孩。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将欧阳发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欧阳修的墓地旁,欧阳宪前来请求我写篇墓志铭。
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思路点拨: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根据“长爱街西风景闲”可概括出“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可概括出“周围景优美”;根据颈联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思路点拨:这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每点1分)
思路点拨:根据“诗人在此间”,可以推测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根据“在此间”,可以推测出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闲适,表现出他们志趣相同。
【赏析】
这首律诗可分三层。首联为第一层,是说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居处突然“开颜”,露出微笑;中间两联为第二层,是说窦员外居处无论院外还是院内景物都非常秀丽幽静;尾联为第三层,是说诗人和窦员外志趣相同。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道出了不少文人的心声,透露的是诗人对“闲”的生活情态的欣赏与向往。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苦闷,好在窦员外“新居”美景和与窦员外志同道合之感能让自己“暂开颜”。
11.(1)信誓旦旦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惑而不从师 (4)不蔓不枝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成于乐 (8)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12. 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2分)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2分)
思路点拨:从第3段中到关键语句“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并结合第2段中关于这家的风格描述“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认真劲”“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即可概括出答案。要注意第3、4段只是具体的例子,生活风格还要从前文概括。
13.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每点1分)
思路点拨:首先确定“孱弱”的含意层次不止一个,应该包括“气味”“人家”“生活风格”等。最直接的含意,是形容咖啡的味道较弱;从“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想不起,就不来”可以推知这户人家的生活不是很规律;与第一家相比,显得生活气息不够,风格也不相同,“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
14. 线索:气味。(2分)作用:以“气味”为线索,贯串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2分)
思路点拨:通读全文不难发现叙述线索为“气味”。作为线索,在结构上起着贯串全文的作用,
在主旨表达上,通过描写各家不同的气味并进行对比,体现了不同的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和包容的思想。
15.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2分)
思路点拨:前文描写的各家不同的气味是个性的体现,艾草味则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象征着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在这种认同中,所有气味和其代表的生活方式和风格又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与平衡。
思路点拨:首先提出观点“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接下来两个层次分别举雕刻家和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的例子来论述“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的道理。从文中到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17. 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每点2分)
思路点拨:答题区间为第2、3、4段,每段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进行概括即可。
18. 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这是一个比喻句,将自己的雕刻品比作“开向生命的窗子”,再抓住关键词“生命”,可知此题实际考查罗丹雕刻品蕴含的有关生命的意义。从第17题可知,罗丹的雕刻从观念、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关注和赞美。同时这种全新的雕刻也是艺术创作的新启示。
19.【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可以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抓住前面三个“一种”排比句中的任何一句做阐述;第二种将这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层次,并对每一个分论点加以说明;第三种则是写记叙文,
譬如写一个智慧的人,通过智慧战胜了困难。前面两种写法只是停留在题面上的,没有升华。这个材料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内涵,因此后半段尤为重要。“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大自然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贡献。智慧也和大自然一样,是为人类服务的,用一种低调、谦虚的方式造福人类。这句话的主旨是勉励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谦虚、低调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并用智慧去造福人类。这一层立意是对材料主旨的升华,也能将作文提升到较高水准的层次。更进一步,可以谈谈自己对智慧的看法,不拘泥于材料,比如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若愚”“藏巧于拙”等,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一类作文一定不是证明一个“人人尽知的公理”,而告诉别人“你独特的观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