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0课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文有改动。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既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真切地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3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4
【解析】1.这一句总领下文。
2.这是对画面的具体赏析。
3.介绍了画面中段的内容。
4.介绍画面后段的内容。
【段析】具体介绍画作。
第二部分:从前往后对画作进行具体介绍。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5
马龙资料
【解析】5.说明其无法取代的价值,是12世纪重要的形象资料。
【段析】从多角度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对画作进行赏析。
1.空间顺序,说明有条理。
本文在说明的过程中,主要部分采用了空间顺序。如第四段,作者按照“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的顺序依次说明;再如介绍“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的风光时,采用了由远及近的顺序。这样写,能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四字短语,概括力强。
文章在说明时,多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例如:“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段话多用四字短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后段汴梁市区街道的繁荣景象,语言典雅,极富韵味。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京都汴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
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宋徽宗和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看见张择端的画十分喜欢。宋徽宗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