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怎能忘记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伙伴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马的世界,探究马的奥秘。在这次学习活动中,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你可以到民间去采风,做一番调查研究;你还可以与生物老师、历史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取得联系,让相关学科老师提供一些马的生活资料、战斗史料、艺术信息等。总之,请你走进来,可以拓展你的文化视野,让你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你的人文素养哦。
一、汉语汉字中的马
1.请你拿出《现代汉语词典》,查一下以“马”为偏旁的字,读一下注释,了解一下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2.下面是含“马”字的成语,和你的同桌比赛一下,用2分钟时间边看边记,看谁记住的成语最多。
脱缰之马 万马奔腾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兵强马壮
意马心猿 马齿徒增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厉兵秣马
快马加鞭 青梅竹马 犬马之劳 走马观花 老马识途
马革裹尸 塞翁失马 马脚毕露 单匹马 悬崖勒马
指鹿为马 万马齐喑 声犬马 人困马乏 万马奔腾
信马由缰 人仰马翻 人欢马叫 招兵买马 一马平川
马齿徒增 千军万马 车水马龙 害之马 汗马功劳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盲人瞎马 牛肥马壮 车殆马烦
3.和马有关的俗语、谚语、歇后语非常丰富,请查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列俗语、谚语或歇后语的理解。
(1)马的架子越大越值钱,人的架子越大越卑贱。
(2)马踏软地易失蹄,人听甜言易入迷。
(3)骑马不带鞭——全靠拍马屁。
二、历史传说中的马
4.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哪些名马呢?整理一下,然后告诉你的父母。
5.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根据你搜集的资料,列举几个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讲一个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
三、艺术作品中的马
6.“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祖先高超的铸造技术。请描述下图并揭示其含义。
7.徐悲鸿是最出的画马名家。下面是是徐悲鸿的《奔马》名画,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一匹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四、文学作品中的马
8.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认为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中,伯乐起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无论有否伯乐,它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9.“马”是百家姓之一,请你采取查、调查或访问的方式考证马姓的来源,并写出几个姓马的历史名人。
五、与马花舞
10.关于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比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天性;一是马被人冷落 遗忘而趋消亡。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种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
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起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与马有关的俗语
B.《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参考答案:1.略2.略3.略4.如:(1)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2)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等等。5.如王亥训马 九方皋相马 赵高指鹿为马 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 田忌赛马等。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可对讲述中的历史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改编创造,使历史资料活起来,充满现代气息。6.参考: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7.开放题。如:这是一匹剽悍、精神抖擞的野马,它豪气勃发,非常的勇猛,它象一个正在向终点冲刺的运动员,怀着必胜的信念,浑身散发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8.开放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即可。9.参考:马姓的主要来源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后代以封地马服为氏,后又改为单姓马氏。历史上的马服在今河北邯郸西北一带。
(见《元和姓纂》)马姓还有许多其他来源,如:东汉大司徒马宫本为马矢氏,后改为马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金人马庆祥原为西域人,名习礼吉恩,入居临洮后,改姓马氏(见《金史》);元人月乃和因祖先为金马步指挥史,改姓马(见《元史》)等等。 著名人物有东汉马融、三国蜀马谡、元马致远、近代马建忠等。10.要基于两个基本点:一是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借助科技的力量,而无须借用马的力量;二是人类对动物的重新思考和观念转变。答案略。11.(1)B(只用作说明“众说纷纭”的根据)(2)C(因为写实风格的马不用于神话风格的兽)(3)D(恰合古意)(4)C(“不属于神话故事”无据)
中国马文化的特点
随着我在收集和整理马文化资料的时间的延长和量的增加,那种″中国马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感觉就越浓厚,我把这种感觉分析为这是我自己在多年来在研究中国马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中国马文化特点的某些理解:
1、马文化的历史悠久:自从已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马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猎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马驯服、饲养再到骑乘、劳作、运输、战争、通讯、科技等运用,表明中国的传统文
化首先应该是马文化的文化。
2、马文化涉及的范围广泛:凡是人类涉及到的领域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曾与马和马文化有联系
3、马文化的地位显耀: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皇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框架。可以说,没有马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
4、马文化的影响深远: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做人、科技进步、社会进程、战争胜负、娱乐休闲、艺术欣赏、健康医疗、经济政策、政治关系等都依附着马之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起作用,随着中国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马文化对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将会更深更远。
5、民间是推动马文化发展的主体:历代历朝的帝王们爱马、骑马、好马的举动以及各朝代实行的″马政″起到了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民间的养马、马在各行各业中运用、马的民俗形成、马的娱乐享受和马的艺术展现等成了马文化发展动力的主体;历代文人骚客的颂扬和赞叹对马文化的提炼和升华起到了推波助阑的作用。
6、马文化的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在目前关于现存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表现形式中马的表现形式最多,也最丰富,而且制作工艺和技术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7、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并举: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部分马民俗);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医疗、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