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单位: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姓名:杨万鹏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与马有关的俗语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课堂活动任务
1.由“美与发现”的话题引入“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新课。
2.明确课堂活动设置板块。
二、自主参与活动,落实活动目标
活动一:说一说马(生主持完成。师纠正、补充、强调。)
1.说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2.说出几个含有“马”字的诗文名句。
3.有关“马”的歌曲、俗语以及“名马”知多少。
4.能说出几个有关“马”的故事吗?
活动二:读一读《马说》(生主持完成。师纠正、补充、强调。)
1. 作者简介,文章出处。
2. 关于“说”。写作背景。
3. 你认为需要特别强调那几个字的读音。
4. 采用多种方式竞读课文。
(师引导分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体会作者的痛惜之情,愤慨之意和嘲讽之言,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师再配乐朗诵,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为落实后面的活动目标奠定基础。)
活动三:学一学《马说》(生主持完成。师继续纠正、补充、强调。)
1.你认为需要掌握的文言词语有哪些。
2.强调重点句子的翻译,疏通全文。
3.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哪一句?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第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师总结出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活动四:谈一谈《马说》(生主持完成。师引导、强调。)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千里马遇伯乐”的事例。
2.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千里马的唯一出路
吗?谁是谁的上帝?
3.以“人才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
情况,试着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
4.我也说两句。
(师:昌黎先生的本文难免有牢骚之嫌。如果我们像昌黎先生那样才华横溢,是一匹不折不扣的“千里马”的话,作为现代人,我们绝不会苦苦的去等待自己生命的“伯乐”,而是会运用我们的超凡卓识,另辟蹊径,或毛遂自荐、或自我展示,亦或默默奉献等等,通过这些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梦想,总比怨天尤人式的满腹牢骚要积极很多,真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三、师生共评互议课堂收获(填写作业当中的“我的读书卡”,)
四、作业设置
1.填写完成“我的读书卡”。
2.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附一:板书设计
伯乐相马
痛惜
马说
愤慨托物言志
(唐)韩愈
嘲讽
附二:教后反思
《马说》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搜集、整理和预习,第二课时是展示、交流与强调。今天上的是的二课时。痛定思痛,特作如下反思:1.记成功之举
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相长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教学方法的设计,眉清目秀,层次井然。四个活动由四位同学来主持完成,教师只作适时的点拨和强调,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自主性强,回答问题积极,能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热烈,合作探究意识浓厚,完全吻合新课程标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2.记“败笔”之处
任何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也正是因为这些缺憾才使得这门艺术弥久愈香,令人玩味不已。缺憾(1):本节课在活动二展示时老师的范读有点急躁,不够投入。缺憾(2):活动二、三中对主持
同学没能点清楚的字的读音以及个别文言词语的解释,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强调不够到位,有点蜻蜓点水。缺憾(3):对于白板的使用不够娴熟,致使交互性不强。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