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作者:刘清侠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第06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冬季我国北方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也非常大。而雾和霾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漂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都会不时遭遇这样的天气,特别是华北地区。那么雾霾形成的原因何在、又有哪些防范措施呢?
        每次出现雾霾天气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不利气象条件、本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污染物的传输共同造成的。
        一、不利气象条件
        1.静稳天气的出现。静稳天气是产生雾和霾的必要条件。就水平方向来说的,是指风小,冷空气活动比较弱,污染物水平输送弱;就垂直方向来说的,指的是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如出现大气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才造成了雾霾天气。
        2.空气湿度较大。空气湿度较大造成了雾,而霾是空气污染物形成的。但在有雾的情况下,霾颗粒因为吸收到了湿气,也会变大,从而增加霾的严重程度。
        20161216日至21日,京津冀地区雾霾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主要原因就是地面平均气压十多年来最低,地面风速明显偏小,与逆温状况联系紧密的大气中层温度也达到10多年来最高水平,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二、污染物排放
        1.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烟气。目前,我国仍处于快速现代化进程之中,工业生产在加快,火力发电量在上升,钢铁、水泥都在加快生产。工业化的发展依靠强度极高的物质消耗,同时污染物、排放物强度也在加大。所以,现阶段我国发生雾霾的频度和程度高也是必然的。
        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尾气。使用柴油的汽车会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3.冬季大量燃煤取暖产生的烟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消费仍维持在65%以上;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总体趋势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消费比重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能源消费依旧严重依赖煤炭,其燃烧直接破坏空气质量,引发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冬季,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所以雾霾北方比南方严重。
        4.农村居民大量燃烧秸秆产生的烟尘。
        5.城市建筑工地露天施工产生的扬尘和粉尘。
        6.森林覆盖率降低,不能有效吸收有害气体。
        三、污染物的传输叠加
        雾霾和雾的区别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北京、天津为例,虽然作为重要生产原料的燃煤使用量逐年减少,并且未来仍将继续下降,但北京、天津周边省份的燃煤量却在增加,重化工也已遍布周边各省,从华北北部,尤其是北京西南方向延伸至河北省南端的大面积污染排放带,易于造成大范围、区域性的污染累积;最后,在静稳天气条件下,
弱的偏西南和偏南气流有利于把西南污染排放带上累积的污染物缓慢输送到北京和天津地区,与当地累积的污染物一起叠加就形成重污染。
        四、我国雾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1.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烟尘颗粒的扩散。
        2.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
        3.植被茂盛,吸烟除尘作用强。
        4.与冬季相比,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局部地区位于山地夏季风的迎风坡,气流沿山地抬升,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5.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尘粒沉降。
        五、治理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减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产业和产品需求;寻
使用清洁能源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而是需要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促成产业结构转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从而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积极发展先进核能及清洁能源,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同时鼓励绿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4.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
        5.制定相关国家法律,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6.加强环境监测和预报,建立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